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305.50KB ,
资源ID:65786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78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70分)1(2分)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2(2分)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

2、举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3(2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先秦历史时指出“他们各怀一套理想,或抱一片野心,朝秦暮楚”,所谓“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以期行道得志于天下,因此而有 。文中空缺处应为()A百家争鸣 B世卿世禄 C封邦建国 D制礼作乐4(2分)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如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5(2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B周朝时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

3、上,中国从此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C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东汉以后书籍的主要材料为纸张,开始用卷、册作为计数单位6(2分)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分别应该填写的是()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7(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8(2分)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

4、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同时,魏微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选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9(2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A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唐室政治的合理性C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D中央集权的重要性10(2分)唐朝疆域广阔,民族政策也较为开明,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唐朝为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所

5、采取的措施()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A B C D11(2分)“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2分)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13(2分)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庸调

6、徭役两税法A B C D14(2分)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15(2分)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16(2分)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

7、理的是()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17(2分)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评价某人壮举时说:“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此人应是()A法显 B玄奘 C空海D鉴真18(2分)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参知政事 三司使 通判 枢密使A B C D19(2分)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

8、二府三司20(2分)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 B CD21(2分)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生动翔实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建立西夏王朝的是()A鲜卑族 B契丹族 C藏族 D党项族22(2分)“诏除辽法,省赋税,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材料所言制度是哪一民族的管理制度()A女真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23(2分)有学者指

9、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控制地方C缓解民族矛盾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24(2分)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相似之处是()A兴起于东北B与宋朝并立C被蒙古灭亡D创制相同的文字25(2分)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2

10、6(2分)如图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C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D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27(2分)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苗族28(2分)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29(2分)如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1、)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经济重心南移B政权并立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交融加强30(2分)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31(2分)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12、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2(2分)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重民族的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在创制文字方面,进行了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的是()A契丹文字 B女真文字 C西夏文字 D八思巴字33(2分)有人以进化论解释中国文学演进“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其中“诗之变为词”适应了()A科举考试的需要 B统治者了解民情的需要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宗教在民间传播的现实34(2分)如表为不

13、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或萍洲可谈“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5(2分)如图中的历史人物(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

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故中书之权独重。引自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

15、)根据材料一,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并进行评价。(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4分)3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

16、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请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开封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6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7、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演变的特点。关键词是“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解答】研究材料“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故B正确。ACD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排除。故选:B。2【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切入,结合分封制,郡县制进行思考。【解答】材料中“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行官员直接选拔制度,郡守和县令直接控制了诸侯的行政权,所以“封建”和“选举”分别指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故选:D。3【分析】本题主要

18、考查百家争鸣,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东奔西走,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批驳其他观点,以期实现天下太平,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故A项正确。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世卿世禄,主张军功爵制,故B项错误。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主张郡县制,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如法家就反对儒家礼乐制度,主张实行法治,故D项错误。故选:A。4【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西汉”“五经”。【解答】据图片看出,文物标题中的关键信息是“西汉”“五经”,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教科书,故题干文物有助于了解汉代的

19、教育状况,故A正确。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是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创办私学开始的,排除B。理学的出现是在宋代,排除C。“考试选拔官员”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D。故选:A。5【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与演变。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汉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造纸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已有文字符号,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故A项错误。有文字的信史从甲骨文开始,故B项错误。全国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认同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C项正确。我国早期书写材料是竹木简,为避免散乱难找,便用绳子穿起来,形成册,保存整理时打成卷,纸作书写材料后,仍以卷、册作计

20、数单位,故D项错误。故选:C。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于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的更替。【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政权的建立时间是220266年,蜀政权的建立时间是221263年,吴政权的建立时间是222280年,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5316年,并且完成了政权的统一,东晋政权是317420年,故排除BCD。故选:A。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要求学生结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来分析。【解答】A三国两晋南北朝不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起源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并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阶段。C三

21、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分立,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民族不断的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应该是夏商时代。故选:C。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书的编写,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特征专制政体的影响来分析。【解答】A史书能够反映出历史事实,只是记述的详略有区别。B材料只是否定了隋炀帝的暴政,并没有涉及到对隋朝制度的全面否定。C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史书对唐太宗的历史污点轻描淡写,而最隋炀帝的历史污点,浓墨重彩,可以看出,唐太宗有塑造明君政治的理想。D材料没有体现出谏言政治的作用,只是反映出历史书修撰的特点。故选:C。9【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中央集权,关键信息是“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

22、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在地方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设刺史监察郡县长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代设地方节度使,造成了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唐朝灭亡,说明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材料强调唐代地方制度不如汉代,专制统治强调加强皇权,排除。B项,材料与中央制度无关,排除。C项,作者强调削弱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故选:D。1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中央集权,侧重于考查的是唐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解答】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这就是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故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故正确;在边疆地区设立都护府

23、,故正确;本项错在“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故选:B。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品中正制。本题只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等可知材料中说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中正官在举荐人才过程中徇私舞弊。A世官制是指贵胄子弟可以世袭为官的制度;B察举制指的是指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D科举制指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故选:C。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要求学生

24、结合科举制度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科举制对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B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征。C材料体现不出科技智能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官员。D从材料中的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可以看出,科举制抑制了以前的士族门阀的势力。故选:D。1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解答】唐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这不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农民相对自由从而减轻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故正确。“调”指的是户税,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徭役”也不可能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25、故排除。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表明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故正确。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14【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掌握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魏晋时期思想状况分析即可。【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材料正是这一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道教的流行,故A项错误。C项中的多元化无从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

26、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解答】从材料中的“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来看,这种书体注重审美价值,注重书法家思想感情的表达,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应当是草书。故答案为C项。篆书形体均匀齐整,隶书字形扁方,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1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唐朝雕版印刷术。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9世纪”、“白居易”判

27、断出时间。【解答】依据题干材料“9世纪”、“白居易”可知,时间应该是唐朝,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科举制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印刷技术与官方印刷术的比较,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的状况,不是强调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故D项错误。故选:B。17【分析】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根据史实回答即可。【解答】根据“入天竺”“我国人之至印度者”可知C、D两项错误。法显是东晋人,曾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著佛国记,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是大唐西域记,故A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A。18【分析】本题主要考

28、查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征来分析。【解答】宋朝为了制约宰相权力,设置了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力,故正确。通判是地方官员,主要是制约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的,故错误。故选:C。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进行分析。【解答】A材料要求是控制地方财政的权力,而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没有这一作用。B转运收缴地方财权能够削弱地方财政实力。加强中央集权。C参知政事属于中央官员不能加强中央集权。D设置二府三司是中央官制不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20【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是

29、“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解答】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故正确;北宋积弱的局面是指军队战斗力弱,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故错误;在古代封建社会,广大人民不可能安居乐业,连年有余,故错误。故选:B。21【分析】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为羌人的一支党项族所建立,故D正确。鲜卑族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北魏等政权,故A不符合。契丹族在五代时期建立了辽

30、,藏族在唐代时建立了吐蕃王朝,故排除B、C。故选:D。22【分析】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猛安谋克”。【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族实行的军政合一的制度,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23【分析】本题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解答】材料指出:元代的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把地方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涉及的中央权力的控制,故排除A。C说法片面,故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而且元朝对汉人是采取打压的态度的,故

31、排除。故选:B。24【分析】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相似之处”。【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长期并立,金与南宋长期并立,西夏曾先后与两宋长期并存,故B正确。西夏兴起于西北,辽是被金所灭,三个政权的文字不相同,故排除A、C、D。故选:B。2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解答】依据材料“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可知依被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A正确。B项“基本”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经济

32、部门涉及许多方面。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的结论。故排除D。故选:A。26【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三幅图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解答】A由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北方南北平衡南方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

33、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D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中后期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故选:A。27【分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本题结合元代统一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3世纪,蒙古兵西征欧亚大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突厥族穆斯林进入中原,推动了民族融合,回族由此形成,故A项正确;维吾尔族、藏族及苗族均不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排除BCD项。故选:A。28【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解答】依据材料“大小铺席,连门俱是”、“百市买卖,热闹至

34、饭前,市罢而收”等说明宋朝市场经营的时间与地域限制被打破,政府对市场开始不进行直接管理,故C正确。A说法错误,排除。B明显错误,排除。宋朝的主要税收是商业税,排除D。故选:C。2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中南北方人口的变化,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分析。【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晋开始到宋代,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正确。西汉、唐代国家处于大一统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与民族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30【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35、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解答】”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表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1【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人伦以及内含于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解答】原文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

36、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因此是主张提倡知识分子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方能担当治国人才,故A正确;B、D两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32【分析】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汉

37、语拼音化最早尝试”。【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统治时期,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不仅用来拼写蒙古语,也可用来拼写汉语,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3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文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诗之变为词应该是在宋朝,宋词取代诗,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消费需求。故选:C。34【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38、”。【解答】“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能说明指南针已经使用,不能说明“普及”,故A项错误;同时材料对指南针的记录没有说明其首次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船已使用指南针,却不能说明宋代的航海业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两则材料均有船上使用指南针的记录,说明宋代指南针在航海中有应用,故D项正确。故选:D。35【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对外关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故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红海沿岸,没有到达欧洲,故B项错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不

39、计较经济效益,故CD项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14分)故答案为:(1)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6分,写全三个部门满分)(2)具体措施: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2分)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2分)(3)原则:犬牙交错。作用: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4分)37(16分)故答案为:(1)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城市数量和规模扩大的促进;政府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市民阶层的推动。(6分,答对任意三点,言之有理给分)(2)表现:城市布局打破市坊的界限;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商户多,贸易繁荣;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6分,答对任意三点,言之有理给分)(3)趋势:传统的城市政治功能逐渐向经济功能转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城市不断涌现(以四大名镇为代表);南方出现大量小城镇;出现全国性大都市。(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