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70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钟是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使用较早的一种精神表达和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国先秦编钟起于晚商,兴于周代。在那个充溢着“以礼治国,以乐兴邦”思想意识的时代里,“礼”与“乐”互为表里,构成了政治制度缺一不可的两大要素。作为礼乐重器,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铸造编钟,往往与君王、贵族的政治意向,与追孝先辈、光宗耀祖以及祝福子子孙孙永保用享相关联。使用编钟,常常令其在敬天地、祭鬼神、享宾朋的重大的礼仪里和国之大事中担当重任。人们希望以和美的钟声祈祷风调雨

2、顺,寓意政通人和。编钟作为物化了的精神产品反映出古代人类文化的精华和极为丰富的内涵。乐悬制度是周代礼乐制度具体实施的重要表现。“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辨其声”,规定了不同阶层允许作乐的规模和享乐的权力。“乐悬”实指钟、磬之类大型编悬乐器的配置。曾国礼乐遗存系列显示出周代礼乐乐悬配制及其规模上的发展:首先是于西周早期,曾侯墓中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尚不完善。现知最早的钟磬配置出现于春秋早期的曾侯絴伯墓。其次,领封于周公的曾侯犺并不拥有“轩悬”之制。周礼所谓的“诸侯轩悬”自春秋早期的曾国才得以见到。之后,在史称“礼崩乐坏”的时代,曾侯絴伯墓、曾侯乙墓、随州擂鼓墩M2呈现的“轩悬”之制在

3、外在的架势和布局上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内涵实际配置的钟、磬数量。“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同时“和”字是一种编管乐器的象形,长短有别的竹管及其高低不同的乐音通过编排,形成有机的一体,即成为“和”的乐器和“和”的音乐。先哲论“和”常以乐器比附,大概原由在此。追求“协”“和”成为编钟最为响亮的名号。中国乐钟独创的一钟双音技术得以成熟并广泛用于实践。一钟双音三度音程“和而不同”的技术成果与“和而不同”的理念在每件钟体上重合,编钟成为“和”的美学思想的精彩体现。对于钟的声音,其从每钟双音、每组钟的音列、钟组间的音列及衔接上,追求钟声和美好、准确与和谐,几近达到可以炫技的程度。对于钟的装

4、饰,其不仅从钟体的造型、色彩、纹饰、表面处理及光泽度、铭文的章法及工艺等精工雕琢,在钟架造型和彩绘上,除一般纯粹的装饰之外,还将人的形象替代传统的负重兽作为立柱,赋予钟架构件新的隐喻性质:仿佛钟声来自这些托举着钟架的佩剑武士的吟唱。这一设计在“击其所悬由其虡鸣”的巧思和原则基础上,寓人与钟声的相饰相和,可谓匠心独运。这是“和”的理念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上的完美表达。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礼”与“乐”互为表里,是政治制度的要素,促成了“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意识。B. 钟、磬之类大型编悬乐器的不同配置,代表着不同阶层允许作乐的规模和享乐的权力。C. 现知最早的

5、钟磬配置出现于春秋早期的曾侯絴伯墓,证实西周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完善。D. “和”字是一种编管乐器的象形,先哲论“和”通常以乐器比附,其根本原由就在于此。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先介绍了钟兴起的年代,然后论述了国家和人民赋予编钟的文化内涵。B. 文章阐述“乐悬制度”,是为了论证编钟与周代礼乐乐悬配置及其规模发展的关系。C. 文章阐明编钟的造型及其听觉和视觉上的效果,论证了编钟浸透着“和”的美学思想。D. 分总结构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文章后两段论述编钟具有“和”的美学思想,属于总说部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不

6、管是铸造编钟还是使用编钟都与百姓没有关系。B. “礼崩乐坏”的时代,“轩悬”之制在外在的架势和布局上变化不大,内涵有变化。C. 中国乐钟独创的一种双音技术得以成熟并广泛用于实践,体现出“和”的美学思想。D. 作者认为“和”的美学思想贯穿于钟的装饰和钟声,内在与外在甚至与人和谐统一。【答案】1. 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7、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促成了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意识”前后关系推断不当。文中是说“在那个充溢着以礼治国,以乐兴邦思想意识的时代里,礼与乐互为表里”,“以礼治国,以乐兴邦”的思想意识是时代背景。C项,“证实西周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完善”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曾侯墓中有钟无磬,金石之声尚不完善”。D项,“其根本原由就在于此”曲解文意,将“此”指代的内容范围缩小了。文中是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同时和字是一种编管乐器的象形,长短有别的竹管及其高低不同的乐音通过编排,形成有机的一体,即成为和的乐器和和的音乐。先哲论和常

8、以乐器比附,大概原由在此”。“此”指代多个方面。故选B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D项,“分总结构是文章的结构形式”分析有误。文章是先总后分。“文章后两段论述编钟具有“和”的美学思想,属于总说部分”分析也有误。后两段论述编钟具有“和”的美学思想是具体阐述。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

9、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A项,“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不管是铸造编钟还是使用编钟都与百姓没有关系”强加因果。“人们希望以和美的钟声祈祷风调雨顺,寓意政通人和”证明使用编钟与百姓有关系。故选A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

10、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变脸季明庄希再次回到M城,是两年之后。庄希现在叫花脸,是个乞丐。脸上,甚至连没有毛发的头皮上,疤痕纵横。几个月前,在抗联与鬼子的一场战斗中,炮弹和大火,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如今,M城里,再也没人能认出他。一进M城,他便不停地告诫自己,在这世上,庄希像一缕轻烟,消失了。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脚步,不由自主来到这个街区,在一个肮脏的角落,放下破铺盖卷儿,住了下来。他坐在地上,按捺住心跳,紧盯着对面的一幢房子。那里,是庄希的家,里面住着妻子,还有他八岁的儿子。他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喃喃地说,你叫花脸,是个臭乞丐!就在这时,对面的房门,开了,一个漂亮的女人,牵着个小男孩,走了出

11、来。他差点跳起来,但是他没有动,仍然摆出一副漠然的神情,看着这一切。两年不见,女人有些憔悴,面容隐含忧郁;而男孩活泼依旧,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走,现在,是上学时间。女人和男孩走了几步,忽然发现对面街角,比往日多了个乞丐,便停下,往这边看。花脸刚要埋下头,但瞬间,他觉得这么做,纯属多余,一颗心就往下坠。于是,继续用漠然的目光,与女人和男孩对视。女人微微皱了一下眉,紧紧牵住男孩的手,快步离去。两年前,庄希是M城地下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叛徒出卖,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而庄希则幸运地逃了出去。庄希知道,这幢房子、妻子和儿子,就是钓饵,周围有无数双监视的眼睛。只要庄希不出现,只要庄希不死,他们都还是安全

12、的。寒风很冷,花脸捂起嘴,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满眼的泪花。一连几天,他什么也没干,就这么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地看着女人送男孩上学、接男孩回家几天之后,花脸开始了行动。上级这次派他回来,就是要铲除叛徒,重建地下组织。在一个深夜,两名叛徒的头颅,高高悬挂在M城的城门之上。两个多月后,M城的地下组织,基本恢复了。每天忙活完,他就会回到街角,坐着,像一个懒散无助的乞丐。有时候,从对面房子里,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他情不自禁贪婪地吸吸鼻子,暗自咽口水。花脸庄希知道,妻子做的饭莱,会有多么香,现在真想再吃一口她做的饭菜。闻着这熟悉的饭菜香味,他忽然感觉,离家这么近,离亲人这么近,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哩。但这样的

13、幸福,却很短暂,不久,内部再次出了叛徒,花脸被捕了,受尽折磨,游街示众,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当行刑队伍经过这个街区,到达那幢房子时,一直安静的花脸忽然暴躁起来,疯狂地挣扎着,大喊,老子饿了,要吃饭!刽子手觉得,一个将死之人,死前讨口饭吃,也很正常,于是默许了他。这时候,女人和男孩正站在门前,愕然看着这一切。五花大绑的花脸,一瘸一拐地来到女人面前,喉头发堵,他想说我是庄希。但他知道,绝不能这么干。于是,张了张嘴,他说,太太,赏口饭吃吧。女人有些惊惶。时至中午,家里正好有饭菜,她赶紧进屋,盛了一碗,递过来。花脸双手被绑,苦笑着说,太太,好人做到底,我想请小少爷喂我一下。女人天性善良,犹豫了片刻,终

14、于,还是抱起了小男孩。虽然花脸笑容满面,目光温柔,而满脸的疤痕太恐怖、太丑陋、太狰狞,这让男孩很害怕。但在女人的一再劝说下,男孩终于还是接过饭碗,搲注起一勺饭菜,小心举起,怯怯地递上前来。花脸赶紧弯下腰,伸长脖子,张大嘴巴,接住那勺饭莱,闭上双眼,细细地咀嚼,咀嚼咽下去,然后,又睁开眼,咂咂嘴,说,香,真香!几口饭喂下去,男孩不怕了,再盛起饭菜时,先放到自己嘴边,鼓起腮帮,轻轻吹凉,这才送进花脸的口中。突然,男孩发现有几滴水一样的东西,跌落在碗里,他惊呆了,再次害怕起来。红着眼睛的花脸,做出个顽皮的表情,说,小少爷,这辣椒真够劲儿!这碗饭,花脸吃得很慢,每一粒米、每一片菜,他都仔细地咀嚼品尝,

15、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吞进肚里。吃完饭,花脸目不转睛地盯着男孩,半晌才说,吃了这碗饭,一切都值啦!说完,他挺起腰身,昂首,转身而去。女人抱着男孩,怔怔地看着花脸的背影,倏地觉得心里一阵莫名其妙地刺痛,刀割一样,令她几乎喘不过气来。花脸走在街上,看着两边的人群,突然,铆足一口气,大喊了一声:没想到M城的饭菜,真是香啊!多年以后,男孩长大,常问女人:我爹怎么还没回来,我真想见他一面,一面也好啊。女人捂着嘴,眼泪曲里拐弯地奔流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花脸的相貌,两年间相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能很好地引发读者一探究竟的

16、兴趣,而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B. “一颗心就往下坠”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花脸怕被妻儿认出但又想到自己面容尽毁,妻儿再也认不出来的痛苦心情。C. 小说的倒数第二段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以“没想到M城的饭菜,真是香啊!”的感叹表明自己不是M城的人,为妻儿提供最后的安全保障。D. 庄希细嚼慢咽的吃饭过程表现了他对妻儿的留恋眷顾之情,他机智巧妙地掩饰了内心的激动,决绝地走向刑场,表现了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5. 请简要概括主人公的形象特点。6. 这篇小说以“变脸”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答案】4. B 5. 面相丑陋;隐忍克制;深

17、爱妻儿;勇敢机智;意志坚强;忠于革命事业。 6. 情节结构:以主人公“变脸”前后的生活和遭遇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紧凑。人物塑造:通过主人公“变脸”前后的生活交代了主人公不同时期的两个身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主题思想:以“变脸”表现了对亲人的温柔、深爱和对敌人的决绝无情,深化主题内涵。【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运

18、用细节描写”分析有误,“一颗心就往下坠”是心理描写。故选B项。【5题详解】请简要概括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抓住与该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分析概括。“脸上,甚至连没有毛发的头皮上,疤痕纵横。”能概括出他面相丑陋;“他差点跳起来,但是他没有动,仍然摆出一副漠然的神情,看着这一切。”能概括出他隐忍克制;“几天之后,花脸开始了行动。上级这次派他回来,就是要铲除叛徒,重建地下组织。在一个深夜,两名叛徒的头颅,高高悬挂在M城的城门之上。两个多月后,M城的地下组织,基本恢复了。”可概括出勇敢机智;“庄希知道,这幢房子、妻子和儿子,就是钓饵,周围有无数双

19、监视的眼睛。只要庄希不出现,只要庄希不死,他们都还是安全的。”可概括出他深爱妻儿;“花脸被捕了,受尽折磨,游街示众,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他至死也没有动摇,表明他意志坚强,忠于革命事业。【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和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等角度来考虑。本题明确要求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以“变脸”为题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小说的正是围绕庄希“变脸”之前和“变脸”之后的经历作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样使得小说的

20、情节波折起伏。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变脸”之前庄希是M城地下组织的领导者。“变脸”之后,他受上级委派,铲除叛徒,重建地下组织。家门前看见妻儿却不能相认,不能进家门,因为他不能暴露身份,要保护组织,更要保护家儿。这样更丰富了人物形象。在表现小说的主旨上,无论是“变脸”之前,还是“变脸”之后,他始终深爱着妻儿,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

21、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马化腾在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方案中指出“共享经济”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共享经济企业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整合了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源,实现了三赢的局面。二是把熟人之间的分享关系扩大到了陌生人群体,提升了社会成员的互信水平。“共享经济“是基于熟人关系催生出来的商业形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熟人信任开始逐渐过渡到商业化信任。在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下,人们发挥共享精神,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22、,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按需分配和优化配置。三是促进了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单一中心转向去中心化的个性化定制。相比前两次工业革命塑造的以“单一中心,大规模,统一标准”为主要特征的模式,共享经济去中心化的价值网络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创业创新活力,赋能予人,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摘编自王怡苏“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模式的研究)材料二:近年来,国内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根据速途研究院数据,2012年在线短租市场起步时市场规模仅有1.4亿元,2014年达到38亿元,2015年超过100亿元。分享领域迅速拓展,从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到几手所有的领域。平台数量也持续上升,一些领域在短短数年间

23、就涌现出数百家分享型企业。作为“互联网+交通”下的新业态,交通出行领域分享经济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分享经济行业都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和风向标作用。从商业模式或涉及的领域看,中国早期绝大多数分享经济平台都是从模仿国外的平台开始。而当下,一些企业开始凭借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摘编自中国分享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点)材料三:Uber(优步)”网约车能够在多个国家流行,并拥有相当的消费者群体,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目前,中国各城市消费者普遍认为出租车价格较高,相对不合理。而“优步”的出现,相对于传统出租车而言,价格更加低廉,出行更加舒适。更人性化的是,“优步”叫车甚至是根据车

24、型、上下班高峰期等因素,综合考量制定出价格,乘客可选择自己需要的车型,性价比高于传统出租车。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叫车,不仅操作方便简单,而司机到点等候,降低了长时间打不到车的概率。同时“优步”吸纳的车型相对而言较好,而拥有好车的人群中,高素质人群的比例高,因此大多“优步”司机都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态度。在吸纳司机方面,拥有一辆净价7万元以上、出厂年限5年以内、车况良好、车内空间舒适的车辆的司机通过填写相关信息,就可以成为优步司机中的一员。简单的操作方式和手续、相对丰厚的回报对私家车主具 有一定的吸引力。中国一线城市堵车越发严重,“优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每一辆车的利用率。(摘编

25、自徐晓日、李思佳“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创业模式的规范化发展)7. 下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共享经济企业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实现了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这对资产的所有者、消费者和社会来说都有好处。B. 在商业模式上,中国早期分享经济平台都是模仿外国,但发展至今,已经开始凭借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C. 互相信任是共享经济的前提,共享经济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熟人间的互相信任的分享关系扩大到陌生人群体之间。D. 共享经济与“单一中心,大规模,统一标准”的经济模式相比,更能激发社会各界的创业创新活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26、项是A. 速途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B. 交通出行领域分享经济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分享经济行业都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C. 近年来,分享经济已经从交通出行拓展到几乎所有的生活服务领域,平台数量也持续上升。D. “优步”让私家车主获得了相对丰厚的回报,也使乘客出行便捷舒适,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Uber(优步)”网约车的优势。【答案】7. B 8. C 9. 价格更低廉,出行更舒适。更加人性化。操作方便简单,降低了长时间打不到车的概率。司机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

27、。【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B项,“中国早期分享经济平台都是模仿外国”说法绝对化。文章是说“中国早期绝大多数分享经济平台都是从模仿国外的平台开始。”故选B项。【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

28、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到几乎所有的生活服务领域”分析有误。应该是“几乎所有领域”。故选C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概括说明“Uber(优步)”网约车的优势。“而“优步”的出现,相对于传统出租车而言,价格更加低廉,出行更加舒适”,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更人性化的是,“优步”叫车甚至是根据车型、上下班高峰期等因素,综合考量制

29、定出价格”,可概括出第二点答案。“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叫车,不仅操作方便简单,而司机到点等候,降低了长时间打不到车的概率。”可概括出第三点答案。“同时“优步”吸纳的车型相对而言较好,而拥有好车的人群中,高素质人群的比例高,因此大多“优步”司机都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态度。”可概括出第四点答案。“中国一线城市堵车越发严重,“优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每一辆车的利用率。”可概括出最后一点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

30、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奇,字修奇,河北人也。少孤贫,而奉母至孝。龆祇聪识,有夙成之美。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 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省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 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诰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曰:”自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

31、葱岭以东耳?”奇曰:“易理绵广,包含宇宙。如公所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每如此类终不苟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辩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取奇注论语、孝经,焚于坑内。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

32、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得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奇受害,如其所占。(节选自)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奇执义非 / 雅每如此 / 类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B. 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C. 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33、 / 先是敕以奇付 / 雅令铨补秘书D. 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龆龀,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一般还有女子十三四岁可称豆蔻,十八岁叫及笄。B. 缙绅,笏板插在大带间,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绅,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C. 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D.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碑文的体裁有文、铭、序,是专为刻碑而作。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奇孝顺聪颖,博通经史。少年时家境贫困但事母

34、至孝,立志给五经笺注,被缙绅赞赏。B. 陈奇性格刚强,不和流俗。尽管游雅身居要职,但他秉持义理,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坚持己见。C. 陈奇据理力争,毫不退缩。游雅焚烧了他注解的论语,陈奇义愤填膺,质问游雅,使游雅更加愤怒。D. 陈奇坚守是非曲直,擅长易经。他指出游雅碑文的错误,被冤后预测到自己会遭不测。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2)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陈奇不当官好几年,高允与陈奇校正温习古籍,欣赏陈奇的高远之志,称道陈奇有通史之才,不是平

35、凡的学者所能赶得上的。(2)这信说陈奇不得志,应当是陈奇唆使别人这样做的。如果依照法律条文,制造诽谤信的人都要戮灭一族的。【解析】【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每如此类”“终不苟从”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陈奇,前面分别要断开;“雅性”是所在

36、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因以为嫌”前面省略的主语是陈奇,前面要断开; “敕”是皇帝的诏令,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先是”是句前的时间状语,前面要断开;“令”前面省略的主语是皇上,前面要断开。故选D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十八岁叫及笄”陈述有误。古代女子十五岁叫及笄。故选A项。【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

37、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游雅焚烧了他注解的论语”分析有误。文中是说,游雅烧了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故选C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冗散,指不当官;嘉,欣赏;远致,高远之志;通识,有通史之才;凡,平凡的学者。第二句中,书,指信;遂,得志;假,借,此处可译为唆

38、使;如,假如,如果;造谤书者,制造诽谤信的人。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

39、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陈奇,字修奇,是河北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穷,但侍奉母亲非常孝顺。童年时期就聪明有知识,有早熟的美誉。(陈奇)性格刚强爽朗,不与世俗同流。(陈奇)爱好鉴赏经典,博览精通古代典籍,经常责怪马融、郑玄等人注解经书不合旨意,立志要著书解释五经。(陈奇)开始注释孝经论语,在世上很流行,被士大夫们赞赏。(陈奇)与河间人邢祐一同被召进京。当时担任秘书监的游雅素来听说他的大名,开始非常看重他,将他举荐给秘书省,想授予(他)史馆的职位。后来(游雅)

40、与陈奇讨论经典以及诗经尚书,游雅赞同和主张马融、郑玄的学说。谈到易讼卦中天与水相背运行,游雅说:“从葱岭以西,水都向西流,按此推论,易所谈到的应是从葱岭以东的情况。”陈奇说:“易经易理广远,包含整个宇宙。如果像您所说的,从葱岭以西,难道要面向东望天吗?”陈奇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反驳游雅,常常都是这样,始终没有随便认同顺从。游雅生性护短,因而嫌弃(陈奇)。让他补秘书的缺,游雅既然讨厌他了,便不再录用了。陈奇不当官好几年,高允与陈奇校正温习古籍,欣赏陈奇的高远之志,称道陈奇有通史之才,不是平凡的学者所能赶得上的。高允私下规劝游雅说:“先生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为什么要与乡野儒士去辨什么简牍章句呢?”游

41、雅认为高允偏袒陈奇,说:“学生竟然袒护小人!”于是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在坑内烧了。陈奇说:“先生是贵人,不缺柴烧,为什么要烧掉我的论语呢?”游雅更加愤怒,因此告诉京城的学生们不听陈奇的授课。但陈奇并没有屈服的意思,也评论游雅的过失。游雅撰写昭皇太后的碑文,谈到太后名字如何美好,把她比成前魏的甄后。陈奇挑剔他的失误,被皇上听到了。皇上下诏让司徒检查核对碑文中的史实,应该是郭皇后,游雅有所屈服。有人写诽谤信,内容多有怨恨时政的言辞,其中很为陈奇的不得志鸣不平。游雅便讥刺说:“这信说陈奇不得志,应当是陈奇唆使别人这样做的。如果依照法律条文,制造诽谤信的人都要戮灭一族的。”于是列追究陈奇的罪行。当时

42、的司徒、平原王陆丽知道陈奇被冤枉了,爱惜他的才学,所以把陈奇一案拖延了一年,希望能够得到宽释。但是狱讼定案,最终陈奇还是被杀,且殃及一家。陈奇尤其擅长易经。在狱中曾自己给自己算卦,没等算完,便击破而叹说:“我活不过来年冬天!”等到陈奇受害,与所占卜的没有任何差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阙 题刘昚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刘昚(shn)虚,唐代,诗人。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14. 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43、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由白云尽”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首句藏过前面爬山的一大段文字,省掉许多拖沓。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B. “春与青溪长”写诗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悠长了。C.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D. 全诗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不仅写出了自己山居的闲适,也写出了山中别墅主人隐居的幽趣。15.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D 1

44、5. 喜悦之情:前两联写诗人沿着青溪走了一段路,不时看到落花飘洒,感觉流水也是香的了,透露诗人喜悦之情。赞美之情:后两联写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主人公志趣的高雅,生活的闲适,表现了诗人对主人公隐居读书生活的赞美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自己山居的闲适”诗中没有体现。诗中表现的是山中别墅主人隐居的幽趣。故选D项。【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

45、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沿着山路行走,一路青溪相伴,不时有落花随流水远去,留下幽香,表达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深柳读书堂”,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清辉照衣裳”,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赞美了主人公志趣的高雅,生活的闲适。【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

46、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

47、,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雍也说到“立人”与“达

48、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这两个句子是:_,_。(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3)苏轼赤壁赋中“_”一句,概括了大自然包罗万象;“_”一句,写出领悟之后白昼来临。【答案】 (1). 己欲立而立人 (2). 己欲达而达人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 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

49、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繁、霜、鬓、潦、停、藏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如读者所言,在资讯匮乏的年代,读者是唯一的鲜美的心灵鸡汤,带给我们外面的世界,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和感悟。那时候的读者大家竞相传阅,深受喜爱。可时过境迁,( )更何况,隽永美文已经在阅读市场上失宠,即便拥有了新的分发渠道,读者也在慢慢失去读者。这本杂志遭遇的危机,不仅是生意上的失利,更是对过往的颠覆。即使成功转型到新媒体上,他们最初的事业也已_。互

50、联网的冲击;行业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才流失这些“归因”其实不过是结果,根源仍在于它已与这个时代_,没有人再需要用一篇美文来滋养自己的灵魂。记忆中,读者像荷花,清风细雨、含情脉脉是它的品格,它的厚度也恰到好处,刚刚能装下一个人午后慵懒的思绪;新周刊则走在读者的反面,像寒冬里的梅,傲慢、愤怒、诗性、桀骜、理想主义,甚至对这个_的世界百般奚落。当下,焦灼与不安成为时代情绪,人们或许更需要新周刊式的出离叛逆来完善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冲突;与此同时,不能贴骨带肉、总是点到为止的内容则成为了一种嘲讽,被定义为鸡汤文学与成功文化的产物,像裹上糖衣的药丸,只能够起到一些自我麻醉的功效。有人感慨,“作为心灵读本,读者

51、宣扬的正统的道德观念和处世之道,让人_。”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焦灼与不安成为时代情绪,人们或许更需要新周刊式的出离叛逆来治愈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冲突。B. 焦灼与不安成为时代情绪,更需要新周刊式的出离叛逆来纾解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冲突。C. 焦灼与不安成为时代情绪,迫使人们需要新周刊式的出离叛逆来治愈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冲突。D. 焦灼与不安成为时代情绪,人们或许更需要新周刊式的出离叛逆来纾解生活中蕴含的巨大冲突。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今的资讯发达,处处都有心灵鸡汤,所以读者再也没有生存之地了!B. 如今的资讯发达,处处都有心灵鸡

52、汤,读者再也不能一枝独秀了!C. 如今的资讯发达,人们的选择多元化,读者再也不能一枝独秀了!D. 如今的资讯发达,人们的选择多元化,所以读者必将走向没落!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行将就木 大相径庭 习以为常 敬而远之B. 病入膏肓 格格不入 习以为常 敬若神明C. 行将就木 格格不入 司空见惯 敬而远之D. 病入膏肓 大相径庭 司空见惯 敬若神明【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53、。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完善”与“冲突”搭配不当。可将“完善”改为“纾解”。AC两项,“治愈”与“冲突”搭配不当。因此排除AC两项。B项,第二个分句前面缺少主语“人们”,因此排除B项。故选D项。【1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依据“更何况”一词结合选项内

54、容,可推知,括号内是解释读者没落的原因。括号前面强调在资讯匮乏的年代,读者曾深受大家喜爱,因此括号内应是强调如今资讯发达,CD两项,“人们的选择多元化”强调人们的主观选择多,而语境应是强调客观现状,因此可以AB两项中思考。但A项中的“所以读者再也没有生存之地了”说法太绝对,不合现状,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1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病入膏肓

55、,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语境说的是读者杂志的没落,行将消逝,可用“行将就木”来比喻。“病入膏肓”不合语境。大相径庭,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语境说的是读者与这个时代已经不协调了。因此选用“格格不入”。习以为常,意思是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语境说的是这个世界,因此选用“司空见惯”。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敬若神明,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读者宣扬的正统的道德观念和处世之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此选用“敬而远之

56、”。故选C项。【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

57、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老师,您好!敝人叫张华,今年25岁,是大学的毕业生。我疯狂地学习,每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文艺方面很有造诣。我的性格坚强乐观,不畏困难,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会在别人最无助的时候悄悄送去关怀。贵校教研氛围浓厚,是

58、我一直垂涎的地方。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一名优秀教师。谢谢!_改为_ _改为_改为_ _改为_改为_【答案】敝人 我;疯狂地学习 刻苦学习;很有造诣 取得了一些成绩;垂涎 向往;慧眼识金 给我一次机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本次材料是一位同学在

59、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敝人叫张华”,敝人是谦称,带有文言色彩。此处是学生在教师招聘会面试的自我介绍,应使用“我”。“我疯狂地学习”中“疯狂地学习”有卖弄自夸之嫌,改为“刻苦学习”。“在文艺方面很有造诣”中,“很有造诣”有吹捧自己的感觉,不谦虚。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 “是我一直垂涎的地方”中,“垂涎”是指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贪婪或十分羡慕。有贬低自己形象的意思,改为“向往”。“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中,“慧眼识金”用来说自已,夸耀自己是金,不谦虚。改为“给我一次机会”。【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

60、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21.下面是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答案】发生特种设备应急事故,目击者首先向安全部门值班人员和值班领导汇报,再由安全部门值班员迅速联系

61、应急救援队赶赴现场救援;值班领导和安全值班员协助应急救援队在现场救援中完成人员救治、工程抢险、划定警戒等工作,直至应急恢复工作结束。【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把框流程图的内容转化为文字,首先要仔细研究流程图的构成要素,看看这个流程图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核心话题,然后看看该流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就是由几大部分组成,每大部分又是由几小方面组成的。最后按照流程图的顺序,组织语言准确表述即可。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段材料是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流程图。表述时,特点要注意,第一环节,目击者是向安全部门值班人员和值班领导双向汇报。安全部门值班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

62、安全部门值班员迅速联系应急救援队赶赴现场救援;二是值班领导和安全值班员协助应急救援队在现场救援中完成人员救治、工程抢险、划定警戒等工作。顺序不能乱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新年伊始,一个热词“巨婴”就被广泛传播,指的是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随之,2018最新网络热词排行榜便陆续出炉,比如:“陈独秀都没你秀”;“一首凉凉送给你”;“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最初源于快手的社会摇,后来经过抖音传播,被大量网友使用和取乐;过着“表面风光,背后惨淡”生活的“隐形贫困人”网络流行语如此盛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63、: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和套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答案】保护传统文化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泱泱大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许匠人的传统工艺让你拍案叫绝,也许古村的三坊七巷让你记忆深刻,也许民间的独特艺术让你不由惊叹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有一些文化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方言,几乎每个不同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方言。有研究者说: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性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是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我们身边却渐渐

64、消失。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报告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并且无声无息。方言,本来是人人都会,或者大部人会,而现在渐渐变成了少数人专有。必须承认,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无需多说,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在维护社会协调运行和增进沟通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普通话日益强大的另一面,却是方言的逐渐消失,这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汪涵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及其顺畅,而方言可以让你感到无限的温暖。”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培养方言保护意识。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

65、、公众应多营造方言氛围,让人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历史留下的活化石除了方言,还有地名。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和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的地名也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留住这些富有底蕴的地名,才能留住乡愁。但现在,地名也在逐渐消失。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消失,至于消失的街道更是数不胜数。在老地名消失的同时,一些稀奇古怪的地名,例如“枫丹白露”“阿弥陀佛大酒店”等新地名不断涌现。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冯骥才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我们应珍惜那些有文

66、化积淀的老地名,精心设计有文化有内涵的新地名,持续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血脉相承,城市才会有温度和厚度。中华民族多样的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与保护,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传承与保护文化印记人人有责,共同行动吧!【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这是一道要求表明看法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是2018网络热词,材料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网络热词,考生可整体看待这种现象,也可以从提供的热词中挑选一个加以分析理解,然后立意

67、。也可以另选热词分析议论。比如,“巨婴”是指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考生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分析现实中有“巨婴症”的人,分析其行为表现,指出其后果,提出建议和相应的办法。立意提示:辩证地看待新事物;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洁性,传统文化不可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创新同在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范围之内,符合材料要求亦可。本次作文倾向于写议论文。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

68、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

69、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