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授课题目天体运动练习评讲 拟 课时第 课时明确目标 掌握天体运动相关知识重点难点掌握天体运动相关知识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设 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1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0.2gB0.4gC2.5g D5g解析:在星球表面有Gmg,故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满足0.4,故B正确2(2011年高考北京卷)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速率可
2、以不同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rm,故有,v,由于同步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故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速度v大小也是确定的,同步卫星的质量可以不同要想使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轨道平面一定是赤道平面故只有选项A正确3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 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A. B.C. D.gr解析:由第一宇宙速度公式可知,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1,结合v2v1可得v2 ,C正确4(2013
3、年朝州模拟)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但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则行星B运动轨道半径为()ARR0 BRR0CRR0 DRR0解析:A行星发生最大偏离时,A、B行星与恒星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恒星同一侧,设行星B的运行周期为T、半径为R,则有:t0t02,所以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RR0,A正确5(2013年汕头模拟)2010年11月3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开始在距月球表面约100 km的圆轨道上进行长期的环月科
4、学探测试验;2011年11月3日,交会对接成功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连接体,在距地面约343 km的圆轨道上开始绕地球运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将“嫦娥二号”和“天宫一号神八连接体”在轨道上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用v1、T1和v2、T2分别表示“嫦娥二号”和“天宫一号神八连接体”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周期,则关于及的值,最接近的是(可能用到的数据:地球的半径R地6 400 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A. B.C. D.解析: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地、M月,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八连接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
5、则m2()2(R地343 km),g, m1()2 (R月100 km),g,联立可得,故C正确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8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4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2012年高考江苏单科)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A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D向心力仅由
6、地球的引力提供解析:由于飞行器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它们的角速度相同,由vr和a2r易知A、B均正确;若飞行器的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则由v 可知,飞行器的线速度应小于地球的线速度,这不符合题干中的情景,故C错误;若飞行器的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则飞行器应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故D也错答案:AB7.(2012年高考广东理综)如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动能大B向心加速度大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mam2RmR得环绕速度v 可知v2v1,Ek2Ek1,A错误;由a可知a2a1,B错误;由T2 可知T2T1,C正确;由 可知21,D正确答案:CD8(2013年江西重点中学联考)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度,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T2 BT2 CT DT 解析:因星球半径为R、密度为、质量为M,则由Gm()2R,得T2 ;再由,故A、D正确答案:AD因材施教: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