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10 月 22日 星期 三 班级 )授课题目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拟 三 课时第 一 课时明确目标教学目标:一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人口和主要民族;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河、湖等水域盛产淡水鱼,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的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利用方法及改良措施;长江的冶理措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2、记住本区的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秦岭、南岭;全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以及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重
2、要城市: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海口、南京、南昌、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南宁、昆明、攀枝花、马鞍山、宜昌、宁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理解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特点;平原和谷地以水田为主;“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以及经济作物、林果业同自然条件,尤其是同气候和地形的关系;南方平原地区的水稻土与四川盆地的紫色土为什么肥沃,东南丘陵的红壤为什么需要改造?进一步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河湖淤积的原因及灾害;南方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南方人民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海市发展成全国最大城市的
3、有利自然条件。二 能力培养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确定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继续培养阅读普通地图的能力。2、通过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学会分析南方地区主要农林果产与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关系。3、通过对比黄土与红壤在成因及治理方面的异同,初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对比的能力。4、学会分析沿海和内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继续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5、通过列表对比南方与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6、把本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以及主要城市填在填充图上,培养学生正确填绘地图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本区
4、“山青水碧、物产富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2、结合南方地区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保护环境的教育。3、结合长江沿岸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的建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发展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4、通过“读一读”的诗词,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北国风光”和“江南春色”的景观差异,一方面使他们受到美育的陶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为什么有“水乡风光”、“鱼米之乡”的美称。2.本区主要的农、矿产品 3.本区两大工业地带的工业发展方向
5、4.本区水能资源及水电供应的全国意义教学难点 1.紫色盆地的形成、红壤的性质及其改良2.长江流域水害加剧的原因及其营建防洪林的效益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生活动过程 一 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师:读本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中国地形(或政区)图,明确四周的起止位置、本区所属的三个分区。二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师: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呢?生:光、热、水、土、生物都是农业资源三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1.自绘一张南方地区各省(市)空白图,用硬纸画出钨、铜、汞等矿产符号,一个个符号剪开,按课文中的矿产产地,教师讲一个,在图上贴一个。然后,全部取下来,再
6、让学生贴一遍。或者,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地名、矿产,在课文矿产图上作出标记。2.在课本南方地区地形图上,将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葛洲坝、三峡、秦山、大亚湾等河流名称和地名用笔勾划出来。进而讲大、小电站在南方已遍地开花,按我国能源战略部署,本区将建成为水电能源供应基地,担负西电东送、支援东部各地建设的任务。3.完成“想一想”两题师:本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生:地势由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水电比利用煤、石油发电的好处很多:发电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且是可更新能源。四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A 高精尖产品的综合工业 宜昌、重庆为中心B 钢铁基地 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C 钢铁、煤炭工业 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D 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武汉为中心E 电力工业 湘、赣、粤为中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一 范围、面积、人口、民族二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填表)三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填图)四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1.建国前后工业的状况2.两大工业带 五 南方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