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9KB ,
资源ID:6571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7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doc

1、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帕、振”;积累词语“数学家、思考、消失、实验、振动、探索、发明、创造。”2、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3、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帕斯卡所做实验的过程及现象。4、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教学重点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并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教学难点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爱钻研的故事。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学生:预习时初读课文、标小节号

2、、圈出生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指名交流(爱迪生善于观察,能够大胆实践。小时候,曾对母鸡为什么能孵出小鸡产生了好奇,学着母鸡的样子孵小鸡;牛顿小时候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了解风力,对科学执着探究;达尔文小时候为了向爸爸证明他可以改变花的颜色,将一束白色报春花插在红墨水瓶李,使之变红色。他具有“敢想、敢说、敢做”的可贵品质)2、(出示:帕斯卡图片)今天,我们要再来了解一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帕斯卡(出示:帕斯卡)。谁能读清楚他的名字?指名读指导将“卡”的第3声读到位。3、他是个怎样的人?我这有句话,请你自己来读读。(出示:第1节)1)指名读

3、2)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充满好奇的,爱问什么,然而帕斯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小小年纪的他真是了不起!一起来读好他。4、你看,他和你们刚才所介绍的科学家们一样,从小(出示:引生说:爱动脑筋)指导读准“筋”的前鼻音5、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齐读)说明:本单元为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介绍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介绍一些从小热爱科学的科学家。通过让学生交流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来引入课文,旨在让学生在回忆已知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本教材中涉及的共有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爱迪生、牛顿、达尔文,但在交流时,并不局限于此,教师要肯定学生课外积累的内容。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是否

4、能用较连贯的句子,将话表达清楚。第1节出现的关联词“不但还”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评价语,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读出递进的关系,而这一知识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即可。在此环节,要重点正音的两个字,其一是要避免学生用英语的发音来读外国人的的名字,发准“卡”的第3声。其二是要指导学生读准“筋”的前鼻音。二初读课文,了解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1、课文中介绍帕斯卡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找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分别用直线、浪线划出有关内容。2、交流:1)指名分节读文2)指名回答(出示: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

5、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指导读准“振”的前鼻音、书空“振”3)同桌对读4)男女生对读3、(出示:第2节)引读:说到帕斯卡对这个问题的发现,其实是源于一次偶然。原来,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这一现象在常人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谁也没有去注意过,然而却唯独吸引了帕斯卡,使其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说明:本课是自读课文,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阅读。在本环节的小组自学中,可以让学生来相互评评同伴是否将生字读准了?

6、课文是否读流畅了?态度是否落落大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第1节中提到的“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为挈入点,让学生据此来自己找找帕斯卡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找到的问题答案,旨在引导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三深入学习,体会帕斯卡的爱钻研1、那帕斯卡是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呢?请你将第3节多读几遍,要一字不差地把它读清楚。2、交流:1)指名读2)指名回答(帕斯卡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3、下面,让我们来一边做实验,一边仔细观察。待会儿,要请你将实验步骤和现象说清楚。1)指名上台做实验。2)指名说实验步骤引导用上连接

7、词,将实验步骤说清楚。(他先用刀敲打盘子,声音持续了好长时间。接着,他又用手按住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了。)4、引读: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原来,发声的关键是(出示:词卡“振动”)5、读到这,帕斯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帕斯卡是个善于观察的人。)2)你能用上“不但还”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不但爱动脑筋,还善于观察。)3)齐读句子6、引读第4节:(出示:第4节)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后来(不断有发明创造,成为世界着名的科

8、学家。)说明:让学生动手做做、亲眼看看这个实验,一来是要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是要通过这个环节来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连接词将事情说清楚。这也是本阶段学生在说话中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要求先让学生自己练说,再进行交流,力求人人有开口练习的机会。此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继续练习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写句子。在第一节通过朗读已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在本环节,教师再通过设计运用这一关联词说话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来初步掌握这一关联词正确的使用方法。四说话练习, 拓展延伸1、学完了课文,现在,你能用连贯的话来讲述这个发生在帕斯卡小时候的这件事吗?请你试着不看书,根据提示来说说。

9、(出示: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听到,想到。于是,他,他高兴地发现。)1)自己练习2)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时,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想到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于是,他先敲打盘子,再用手按盘子边,他高兴地发现原来发生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2、帕斯卡的这个发现真是了不起,你能听写这句对声学振动原理的描述吗?请你再来仔细看清字形,特别是“振”、“敲”这两个字。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说明:本课内容较为浅显,比较适合作为让学生来复述的材料。不过,如果

10、是完全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复述,学生会过分依赖书本,貌似复述,实为背诵。所以,在这里设计一个填空,给学生复述以扶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此外,听记句子前,要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句中易错字的字形。这既是对科学常识的一个了解,也是对课文字词的一个巩固。教学反思一、钻研文本,挖掘语言训练点: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了一位爱提问、爱钻研的帕斯卡。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就这个原理而言,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然而,倘若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知道、搞清这个原理上,显然就违背了语文课的特性,将它等同于常识课了。那如何才能既让学生对这个常识有所了解,又使课堂不失语文味呢?我在

11、教学中,尝试将学生对这一常识的了解牢牢地与语言文字训练联系在一起。如: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对这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接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眼目睹实验的过程和现象,来练习说话,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讲述声学原理的同时,由于是通过观察,不看书本,自己组织语言来说的,所以,这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在讲声学原理,其实我所关注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正确表达,要锻炼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再让学生来听记这句介绍了声学原理的句子,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对这一常识的识记,另一方面也是在听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记习惯,对本课所学字词加以巩固。通过层层推进的“读、说、写”这几个环节,学生大多

12、已能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人介绍这一常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至始至终都在在进行着语言文字的训练,两者被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二、明确要求,以实验促进说话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课上,为了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让学生学着帕斯卡的样子也来动手做一做实验的环节。顿时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不已,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当时的气氛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可在一阵热闹之后,当我要学生用上连接词来将实验的步骤说清楚时,学生要么照本宣读,要么就是吞吞吐吐。课后细想:如果我在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就能将“先、接着”等连接词出示出来,明确告诉观察的学生

13、看完实验后,要用上这些连接词来说清楚实验的步骤,那么学生看实验的指向性就会更明确,以实验促进说话的效果就会更好。三、分层教学,合作中学习复述复述这一要求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班中已有部分学生能借助填空,将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班中仍有一些孩子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我想:课堂教学是面对每个学生的,教师要关注的是每个层面孩子的均衡发展。那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设想在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每组四位同学先合作来分部分复述课文,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同伴的提示、帮助下,开口练说。交流时,让一些学有困难生来分部分合作复述故事。再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独立复述课文。这样一来,每个层面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都能再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