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694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 原始人群时期B. 旧石器时代C. 金石并用时期D. 新石器时代2.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 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 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 春秋时代,出现了“诸侯僭越自己的身份,用天子之礼;卿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天子之礼”的现象。这说明A. 世袭制崩溃B. 分封制瓦解C. 宗法制巩固D. 礼乐制破坏4. 中华文明源远

2、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献是A 论语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5. 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 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 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 适应了尊王攘夷需要D. 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 皇帝制度与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与世袭制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 宗法制与郡县制7.

3、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编户制度D. 夺去王侯爵位8.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 统一文字B. 焚书坑儒C. 独尊儒术D. 张骞通西域9.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B. 农业生产恢复C. 社会分工扩大D. 民族交融加强10.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

4、,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加强社会流动的重要创造。以下可以证实这一功能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12.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 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B. 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13

5、.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 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 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4.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 削弱了中央集权D. 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15.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 促

6、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16.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互为表里。”材料记载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于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清朝17. “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 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18.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B.

7、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19. 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 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20. 下图所示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 官僚体系的完善B. 东南海防的巩固C. 中外联系的加强D. 国家疆域的奠定21.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

8、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 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 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 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 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22.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23.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 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B. 进一步得到民众支持C.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 逐步背离传统民

9、本思想2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 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 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D. 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25.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中法战争期间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26. 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

10、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7.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A. 创办军事工业B. 兴办民用工业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28.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9001000朝鲜与东学党起义10101100北洋海军的悲歌11101200中国

11、民族工业的发展A.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C.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29. 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到:“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30. 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A. 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B. 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C. 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 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

12、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

13、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2.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读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明的特点。(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

14、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珠海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历史(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

15、1. 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 原始人群时期B. 旧石器时代C. 金石并用时期D. 新石器时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2.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 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 郡县制普遍确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说明生

16、产力发展导致耕作面积的提升,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项正确。劳动者身份此时处于转型时期,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郡县制在战国时期是刚刚兴起,并不是普遍建立,故C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的结果,不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3. 春秋时代,出现了“诸侯僭越自己的身份,用天子之礼;卿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天子之礼”的现象。这说明A. 世袭制崩溃B. 分封制瓦解C. 宗法制巩固D. 礼乐制破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礼乐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行不同的礼仪,不能僭越。据材料“诸侯僭越用天子之礼;卿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可知与礼乐制度相违背,D项符合要

17、求;ABC项与主旨无关,可排除。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献是A. 论语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意思是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时代变化,世情就会有变化;世情不同了,则先前所作的准备、采取的措施也要相应改变。即必须与时俱进,这符合法家的思想,故答案为D;A是儒家文献,排除;B是墨家文献,排除;C是道家文献,排除。5. 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

18、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 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 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C. 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 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在夏、商、周时代就存在“九州”的地域区划,故“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错误,排除A;“九州”的地域区划和诸侯国的划分并不冲突,故B错误;C与材料无关;根据战国九州“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说明华夏文明发展,周边的少数民族之地也成为中国九州的一部分,故D正确。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 皇帝制度与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与世袭制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

19、宗法制与郡县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包含了皇帝制度和世袭制两种政治制度,C选项正确;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央集权制,B选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D选项错误。7.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编户制度D 夺去王侯爵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海内新定”可以推断出是汉初采取的措施,根据“同姓寡少”可以推断出该措施与血缘有关系,根据“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说明

20、该措施要恢复被秦朝废除的分封制度。由以上推断可以得出为郡国并行制,故选A;BD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削弱诸侯权力的措施,排除;编户齐民是为了加强对百姓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8.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 统一文字B. 焚书坑儒C. 独尊儒术D. 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张骞通西域不属于

21、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9.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B. 农业生产恢复C. 社会分工扩大D. 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农耕,而汉族放牧,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故D项正确;ABC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排除。10.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分

22、析】【详解】从南北朝到唐代中期,北方人从嘲笑喝茶到习惯喝茶,体现了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到北方,其影响力上升,C正确;据所学可知,隋朝于589年完成统一,但到唐朝中期,北方城市中喝茶才逐渐形成风气,排除A;我国南北方饮食虽有交流互通,但南北方饮食特点依然分明,且材料中只提到了饮茶习惯,并未涉及食物,B说法错误;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不符合史实。故选C。1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加强社会流动的重要创造。以下可以证实这一功能的是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答案】C【

23、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故C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符合题意。A项是九品中正制。B项汉朝的察举制。D项为军功爵制。故ABD三项排除。12.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 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B. 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

24、、“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材料提及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题干所示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互相倾轧”,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来,排除;B项错误,专制皇权走向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D项不符合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13.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 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 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片中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上,如

25、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水利等,因此这一科技成果分布图也能反向折射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故选B;材料没有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作出任何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古代中国科技重应用,轻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图表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出政府的态度,D项结论无法直接从材料中获取,不是最佳答案,排除。14.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 削弱了中央集权D. 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中枢机构分化事权,也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A符合题意。材料“

26、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反映的是中央官制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能削弱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故BCD不符题意。15.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政策。依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

27、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做法是为土地经营流转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不能保护自耕农经济;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立法,不是商业立法;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允许土地的流转,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并不抑制土地兼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互为表里。”材料记载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于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行中书省即行省,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故选C;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行中书省”,联系所学元朝建

28、立行省制度的史实分析解答。17. “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 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耕种制度在不断的改进,说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越来越精细化。BC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核心信息。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技术的变革和创新,D项只是总结材料的现象没有反映实质。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产生的特点【名师点睛】古代中

29、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18.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B.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

30、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C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消儒家与道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不符合题意。19. 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 扩大

31、了六部权力范围C.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D. 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六部过去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导致办事效率相对低下,现在“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有助于提高中枢行政机构效率,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的扩大,B排除;“保障了”太绝对了,A错误;当时已经没有丞相了,排除D。20. 下图所示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 官僚体系的完善B. 东南海防的巩固C. 中外联系的加强D. 国家疆域的奠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反映的事件都是清代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事件,奠定了国家的疆域,故D正确;ABC明显与

32、材料中的事件没有关系,故排除。21. 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 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 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 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 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A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

33、误,排除。22.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D正确;这不是农业生产衰退的表现,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减少和普通农户收益锐减,故BC错误。23.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

34、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 逐步走向大众化世俗化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C.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 逐步背离传统民本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王艮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B;心学属于理学的分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理学体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与传统民本思想的关系,排除D。2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

35、的是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 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 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D. 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可知,中英双方都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进行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D正确;据材料英国人认为战争时正义的,但中国人认为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是不正义的,故A错误;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错误;战争的性质应是客观的,不由国家立场决定,C错误。【点睛】鸦

36、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25.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中法战争期间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答案为B;A是1840-1842年,C是1883-1885年,D是1894-1895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26. 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

37、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世纪后期,中国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说明中国茶叶的竞争力下降,这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反映,故D正确;茶叶出口和关税无关,故A错误;茶叶出口萎缩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信息,故C错误。27.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

38、“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这里的“时务”是指A. 创办军事工业B. 兴办民用工业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时务”是指洋务派在“求富”口号的指导下兴办的民用企业,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创办军事工业属于洋务运动第一阶段;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洋务运动自身并未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8.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39、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9001000朝鲜与东学党起义10101100北洋海军的悲歌11101200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C.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答案】B【解析】【分析】朝鲜东党起义是引发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北洋海军的悲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并不是三者的共性,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朝鲜与东学党起义、北洋海军的悲歌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共性。【点睛】【详解】29. 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到:“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

40、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光绪皇帝”“103天天”“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过程及最后失败,故B正确;洋务运动不止103天,且洋务运动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排除A;CD与光绪无关,排除。30. 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A. 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B. 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C. 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 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答案】B

41、【解析】“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的都是原先的旧式封建政权,带有专制割据的色彩,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后来反封建的难度,故项正确;是袁世凯的逼宫措施;是孙中山的努力;D是袁世凯死了之后政权分立。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

42、(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1)据材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

43、制和宗法制。再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稳固统治方面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是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再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2.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读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明特点。(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特点:皇

44、权至上。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央的北端,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以儒治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以习儒学为主,为选拔官员创造了人才条件;建立孔庙,开创了普建孔庙的风尚;皇宫、市坊等布局,遵循了儒家所倡导的等级分明、严格有序的礼乐原则。兼容并蓄。西市里有大量外商开办的店铺,体现了对外来商业文化的包容;各种宗教的场所在城中并存,体现了对各种宗教的包容。(2)示例一信息: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说明: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有条件在隋都大业的基础上对长安城进行规划设计与扩建。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局不稳,积贫积弱,故始终无法形

45、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示例二信息:唐代对商业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说明: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城“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示例三信息:唐长安城更多地体现为政治中心,宋东京由单一的政治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变。说明:东京城中,随处可见商业繁华地区,并有“晓市”“夜市”“鱼市”等专门市场,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说明东京不但是政治中心还是商业中心。【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依据图一信息“皇城和宫城位于长安城正北”得出:皇权至上,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央的北端

46、,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依据图一信息“国子监”“孔庙”得出:以儒治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以习儒学为主,为选拔官员创造了人才条件;建立孔庙,开创了普建孔庙的风尚;皇宫、市坊等布局,遵循了儒家所倡导的等级分明、严格有序的礼乐原则;依据图一信息“西市”“佛寺、道观、大秦寺、拜火寺”等得出:兼容并蓄,西市里有大量外商开办的店铺,体现了对外来商业文化的包容;各种宗教的场所在城中并存,体现了对各种宗教的包容。(2)本问是开放性设问,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图片信息并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信息”,由图一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得出: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

47、的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图二东京城的布局得出: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有条件在隋都大业的基础上对长安城进行规划设计与扩建;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局不稳,积贫积弱,故始终无法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等角度分析说明。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48、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答案】(1)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

49、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2)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概括得出: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等。(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角度分析。(3)“努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角度说明。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