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683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学学案【考纲及课标要求】考纲: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剖析】【知识要点梳理】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2.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发生相应变化,进而

2、导致环境整体的变化。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是指陆地不同地区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2.不同空间范围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及其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这种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表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原因:以水分条件为基础,加之热量条件的影响。(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表现:在高山

3、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出现了自然景观的依次变化。 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4)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 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次,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地理环

4、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考点二 :结合实例分析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成因分布规律分布实例地带性规律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方向的南北更替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非洲沿东经20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垂直地域分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各自然

5、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伸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非地带性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不呈带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显著的地区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沙漠中的绿洲考点三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差异 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水平地带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相似。 1.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体所在纬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山体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2.山体的基带与山体所处的自然带相同。 3.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4.迎风坡山体的雪线下界

6、要低于背风坡。难点一: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大部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都以其植被的名称命名。 一种自然带两种气候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种气候类型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难点二: 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由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造成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差异,叫非地带性。其表现为: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7、,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成为温带荒漠带。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诱思实例点拨】【例1】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据此可分析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2

8、)在陆地环境中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_。(3)箭头A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有:_;_。(4)将表示下列地理现象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箭头处,使之与箭头的含义相符。B.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C.旗形树冠的形成D.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E.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解析: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为一个整体,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所以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答案:(1)整体性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2)土壤(

9、3)有机质积累 营养元素富集(4)B标在水文地貌;C标在气候生物;D标在生物气候;E标在水文土壤。讲评: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例2】(经典回放)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10、(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A.30S,118E B.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3)该树生长地区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解析:仔细观察图中的年轮,找出与降水状况相对应的组合,回答第(1)题:组年轮最密,说明树木生长速度最慢,与乙图相对应;同理,甲图中的第五个年份降水最多,与组年轮吻合;丙图中的第三个年份降水最多,正好组中第三个年轮最宽。故第(1)题选C。回答第(2)题首先要弄清给出的四个地点分别是什么地方。再进行判断。根据题干的意思,该树生长地点7月气温最低,可判断其位于南半球,根据其

11、最冷月气温高于0 ,判断它应位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看被选项,根据地理坐标A地点位于澳大利亚西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B地点在台湾东南的太平洋上,C地点在新西兰东部的太平洋上,D地点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选A。第(3)题只要知道与地中海气候相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就行了。答案:(1)C (2)A (3)B讲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植物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当气温高,降水多时,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较宽;当降水量少时,树木生长速度慢,树木年轮较窄。17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

12、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 ) 【例3】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如果和表示两种自然带:则 带, 带其大致分界线是: (2)如果和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 气候, 气候(3)与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的大洲有 (2个以上)(4)图中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变化规律,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例4】 读温带森林带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自然带类型相同C自然带类型与气候成因均相同D自然带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例5】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带,B_带,C_带。(2)自然带沿北纬40

13、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例6】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 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 (2)图中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3)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

14、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例7】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14分)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1)图

15、中山脉为 ,其形成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 ,其上游以 补给为主,最终流入 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a、热带季雨林 b、寒带冰缘植被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 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 规律。【例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资料一: 伐檀 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

16、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资料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1500 年前从北朝时就传唱的游牧民族之歌。 资料三: “洛阳三月飞胡沙” 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春天变了样。“洛阳三月飞胡沙” 是他的妙句。资料四:三条“黄龙”兵临甘肃根据考察,影响甘肃的“黄龙”主要是西路、西北路和北路的3股沙尘暴。实地考察又确定:西路和西北路携带的沙尘又是甘肃省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来源,其尘源区主要为环绕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地区。 (1)“坎坎伐檀”之“檀”主要对土壤的作用正确的二项是( ) A、加速径流导致土壤侵蚀 B、流入土壤的水分减少 C、“檀”

17、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D、“檀”覆盖使土壤免受烈日曝晒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已成为了历史。现在的草原并不如想象的绿,许多地方露着黄土,其成因正确的几项是( )A、过度放牧 B、滥砍乱伐 C、盲目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洛阳三月飞胡沙”,该诗句所示沙尘暴发生的时间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下列各项中,与我国沙尘暴暴发有关的是 ( )A、冷锋天气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空洞 D、太阳黑子活动 (5)甘肃省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区,可能正确的二项是 ( )A、腾格里沙漠区 B、巴丹吉林沙漠区 C、撒哈拉沙漠区 D、科尔沁沙漠区【例9】.材料分析题(8分)土壤的形成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虽然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这又为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而草本、木本等植物的着生,又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阅读上述文字,就“先有土壤还是先有植物”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5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