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33.50KB ,
资源ID:65668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66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三单元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三单元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北宋的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统兵权但不能调兵,后者调兵但无统兵权。()提示:北宋的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2.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宋辽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赐”。()提示: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4.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提示: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不明显。5.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2、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参知政事 B.设枢密院C.设三司使 D.由文臣出任知州【解析】选D。据材料“夫弱唐者,诸侯也”可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最终威胁中央集权;宋初由文臣出任知州,州郡不得由武将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D符合题意;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A不符合题意;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B不符合题意;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C不符合题

3、意。2.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解析】选A。宋代规定,军政归枢密院掌管,符合“率领大军”,故选A;民政归宰相掌管,排除B;行政归宰相掌管,排除C;财政归三司掌管,排除D。题组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4、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的官方文书,不属于经贸往来,故A、B、C 不符合材料信息,D正确。4.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万人。这一制度()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解析】选D。北宋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这一制度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D正确。题组三王安石变法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

5、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目的D.强兵效果显著,解除了财政危机【解析】选C。注意审题“表述最准确”,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北宋统治危机并没有解除。故C表述最准确。题组四南宋的偏安6.(金榜原创题)“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文中“绍兴天子”是指()A.宋太祖 B.宋高宗C.宋神宗 D.宋仁宗【解析】选B。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当时的南宋皇帝是宋高宗,B正确。7.“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

6、状态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解析】选A。根据“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可知材料中的和议是1141年宋金订立的绍兴和议,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A正确;B、D不符合史实,排除;早在1127年金灭北宋后,女真族金朝就已经入主中原,排除C。三、非选择题(共11分)题组五王安石变法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二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摘编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材料一说明了北宋中期面

7、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4分)(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7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注意关键词“财不足”“兵不足”,由此可以得出北宋中期的局面是积贫积弱;第二问可结合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消极影响考虑。第(2)题,从材料信息不难得出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评述观点时一定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答案:(1)局面:积贫积弱。根源: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评述:王安石为维护北宋统治而变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军事实力有所增

8、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北宋的灭亡在于统治者政治的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变法是错误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2021潍坊高一检测)据记载,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这一诏令()A.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B.是商业税收迅速增加的反映C.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促使财政收入保持长期稳定【解析】选C。将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收地方财权的措施,不是分割宰相行政权的体现,故A错误;材料与商业税增加无关,故B错误;材料的措施不能保持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故D错误。2.唐末五代

9、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将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设的机构是()A.通判 B.枢密院C.参知政事 D.诸路转运司【解析】选D。据材料“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将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可知,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所设的机构是诸路转运司,官员是“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政转运到中央,D符合题意;通判是北宋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A错误;枢密院是北宋负责军政的中央机构,B错误;参知政事是北宋负责行政的中央官员,C错误。3.宋代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通判等,收夺州县诸权

10、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A.强化了君主专制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C.加强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解析】选C。根据材料“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通判等,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可知,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材料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君臣关系,排除A;材料措施对地方藩镇割据的影响是大大减少,而非消除,排除B;材料措施可能造成冗官、冗费问题,而非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4.(2021宜宾高一检测)宋代实行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但枢密院调发军马,而三司不知;三司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这说明宋代()A.分权制衡原则效果明显B.君主专制受到了威

11、胁C.宰相决策权的逐渐丧失D.分权降低了行政效率【解析】选D。宋代实行分化事权,使管理财政、军政的中央机构分立,各负其责,导致三司不了解调发军马的情况,枢密院不了解后方保障能力,说明宋代分权降低了行政效率,D正确;分权制衡原则效果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A错误;宋代分权加强了皇权,没有威胁到君主专制,B错误;宰相“决策权”的逐渐丧失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5.(金榜原创题)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首用文吏而夺武

12、臣之权”,也就是崇文抑武,C正确。6.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民族关系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解析】选A。11世纪初,宋辽缔结协议,北宋接受了屈辱的议和条件,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A正确。7.(2021莆田高一检测)宋仁宗时期大臣富弼说道,国家财政收入的十之八九用来供养军队,财政消耗巨大。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养兵成为朝廷的严重负担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被动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问题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解析】选A。材料“国家财政收入的十之八九用来供养军队,财政消耗巨大”体现的是北宋养兵数量过大成为朝廷巨大的财政负担

13、,A正确;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B排除;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武将割据的问题,C排除;此时王安石变法尚未开始,D排除。8.(2021大连高一检测)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有半数盈余;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机构臃肿【解析】选D。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 500多万缗,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冗官、冗兵等问题

14、,即机构臃肿、士兵过多,故D正确;北宋经济相对于前代来说是进步的,故A错误;起义频繁是这种现象的结果,故B错误;北宋实行“养兵”政策,兵力数量不断增加,累增至120余万,故C错误。9.(2021唐山高一检测)北宋民谣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主要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和了积弱局面C.实行赋税改革,减轻民众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百姓的赞誉【解析】选D。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所以庆历新政的主要

15、成效集中在整顿吏治方面,D符合题意,正确;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A说法错误;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没有缓和北宋积弱局面,民众负担依然沉重,B、C错误。10. (2021威海高一检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这些措施()A.力图调控经济、开辟财源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解析】选A。向农民提供贷款能够收取相应的利息,从事商业经营能够获取利润,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A正确;从事商业经营和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C;这些措施最终并没

16、有实现强兵的目的,排除D。11.“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选D。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D正确;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12.(2021亳州高一检测) 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鹁鸽的赵构:“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

17、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A.“靖康之变”B.“宋夏和议”C.“辽宋和议”D.“绍兴和议”【解析】选A。根据“赵构”“二帝”可得出此诗与“靖康之变”有关,1127年“靖康之变”,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故A正确;B、C、D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13.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位诗人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热闹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野蛮残暴C.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解析】选D。通过诗中的“歌舞”“暖风”“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

18、,该诗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及其醉生梦死的生活,D正确,A、B、C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筦(同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

19、无,不致于冗。摘自蔡襄撰蔡忠惠公文集材料三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摘自赵翼廿二史札记(1)材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6分)(2)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 (8分)(3)材料二中为消除这种弊端提出一个什么建议?能够实现吗?为什么?(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可知,宋朝官制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且互不统属;第二问,根据第一问可知为加强专制集权。第(2)题,根据“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

20、列,谓兵非职事也”可知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司其职,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根据材料三“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可知公务人员过多。第(3)题,根据材料二“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得出“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能否实现结合所学,从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答案:(1)特点: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且互不统属。目的:加强专制集权。(2)材料二可看出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司其职,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材料三可看出公务人员过多。(3)建议:“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判断:不能实现。原因:封建帝王为加强皇权,必然

21、会通过分化事权来减轻对自己的威胁,这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1.(3分)(学术情境)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久远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做准确的评价B.后人的评价较当时人的评价更具科学性C.历史评价受时代背景和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解析】选C。题干反映出北宋的司马光、蔡京和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一致,这是他们处在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立场所致,C正

22、确;“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评价说法错误,排除A;后人的评价不一定较当时人的评价更具科学性,排除B;变法不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排除D。2.(12分)(开放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该观点和论题必须明确;然后

23、,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论题”,由材料信息“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概括得出“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由材料信息“但也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得出“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则结合所学知识从“重文轻武”政策的消极影响的角度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则从“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论述;如果选择“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代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

24、积贫积弱局面”,则分别从“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展开论述。答案:(示例一)论题:宋代“重文轻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军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军事上的失利有重要关联。(示例二)论题: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在政治上铲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

25、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理学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 (示例三)论题: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一方面推动了宋代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兼采观点一与观点二论述。综上所述,宋代“重文轻武”国策既有其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的、辩证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不足。微点拨(1)素养考查:体现史料实证,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进行辨析。(2)关键信息:宋代的司马光、蔡京及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微点拨(1)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设问方式: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3)解题思路:获取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