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83.50KB ,
资源ID:65657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65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23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23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题23抗 日 战 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九一八事变后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人们在统称中国各民族时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而很少用“中国民族”“国族”或“全民族”等概念。这说明当时()A.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救亡意识空前强烈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中国在遭受列强不断侵略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排除A。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表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对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救亡

2、意识空前强烈,C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2.中国的近代化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解析】选D。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正确。3.美国

3、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作者从促进全国团结抗日的角度来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意义,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C。4.(2020张家口模拟)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

4、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全面抗战路线确定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解析】选A。材料“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说明了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正确;抗战期间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B错误;C不符合材料“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排除;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错误。【加固训练】国民

5、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解析】选D。抓住题干中“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的信息可判断出材料的背景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故D正确;A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B

6、错在保障工农割据,它与抗战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C中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史实不符,排除。5.(2021天津模拟)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A.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的土地纲领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C.导致全面抗战开始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解析】选D。据材料“1937年8月”可知,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转变为“以减租减

7、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D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土地政策,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的土地纲领”,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国民政府奉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与题意无关;C错在“开始”两字的说法。6.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日本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

8、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解析】选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判断出:A的表述具有夸大性,不能直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材料体现了南京大屠杀,“扫荡”政策主要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D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日本侵华士兵的回忆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故C正确。【加固训练】1937年12月7日,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在南京前线听取中岛今朝吾关于日军“已攻破了南京城周围所有的环形防线,约有30万的中国

9、军队就要被包围,逃不出南京城”的报告后,立即签署了“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A.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B.只针对南京城中的俘虏C.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慨D.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在南京城被包围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授命“杀掉全部俘虏”,故A正确。南京大屠杀的对象包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长期预谋”,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D。7.(2021泰安模拟)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

10、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错误;材料信息的

11、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故B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故C错误。8.(2021济南模拟)卢沟桥事变后,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施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C.建立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A。全面抗战开始后,工业向后方迁移,高校师生也转移至西南、西北大后方,这样有利于保存实力,持久抗战,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A正确;题干所列现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

12、面貌,排除B;工业内迁能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但是并未建立起合理的工业布局,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9.(2020成都模拟)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扫盲普及读物抗日三字经的摘录。它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这阶段,多困难行宪政,首当先,新民主,真民权非一党,把权专和欧美,不一般,资本家,专政权也不是,像苏联,劳动者,执政权村长副,也要选非完(顽)固,非汉奸,谁都有,参政权A.重视政权建设和民众启蒙B.社会动员取得了显著成效C.开始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D.否定了欧美和苏联发展模式【解析】选A。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扫盲普及读

13、物抗日三字经中的民主民族内容,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权建设和民众启蒙,A正确;只有抗日三字经中的宣传,不能说明动员工作成效显著,B错误;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不是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C错误;抗日三字经中宣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并没有否定欧美和苏联发展模式,D错误。10.(2021北京模拟)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

14、最大胜利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解析】选A。根据材料“1940年”,涉及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是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A正确;B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C;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11.2014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B.赢得了

15、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解析】选A。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A正确;尽管抗战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是当时中国还未取得与西方大国平等的地位,故B错误;抗战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故C错误;材料要求分析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原因,未涉及赢得世界和平,故D错误。【拔高训练】1942年4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与日军交战,“激战两昼夜敌被击溃,救出英缅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官兵7 000 余人,马千余匹,各种车辆3

16、00多辆,并救出被日军俘去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共500人”。仁安羌大捷()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B.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仁安羌大捷,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故A正确;仁安羌大捷是中国与盟军之间的合作,非国内合作,故B错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元旦,故C错误;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故D错误。12.美、英两国政府于1942年10月9日同时表示,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

17、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C.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D.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解析】选A。据材料“1942年10月9日同时表示,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可知,美、英愿意废除不平等条约,这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A正确;1938年10月以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故排除B;材料“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说明只是准备还没有正式废除不平等条约,故排除C;材料只是说明美、英放弃一些不平等条约,无法体现无条件支持中国,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8、)材料一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示意图。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两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材料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2007年第3版)材料四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

19、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分析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4分)(2)比较材料二、三的不同之处,并对其不同之处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4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为实现未来中华民族更伟大的复兴提出建议。(4分)【解析】第(1)题可以从战争整体性(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努力(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角度作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得出,日本的教科书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根据材料三得出,中国的教科书则基于史实,指出日本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第二问,从叙述者的立场和价值观方面回答。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等。第二问,可以从自身学习(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弘扬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角度作答。答案:(1)意义: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21、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4分,任答两点即可)(2)不同之处:日本的教科书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中国的教科书则基于史实,指出日本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解释:由于叙述者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两国教科书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同。(4分)(3)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建议: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任答两点即可,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

22、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摘编自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中作者对日本战败原因的分析是否全面?试做说明。【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得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二问,根据材料可知分析不全面,可以从中国抗战的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等角度直接作答。答案:这种观点不全面。作者认为日本战败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说明:作者忽视了中国抗日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战场作用、中国战区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1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