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1.50KB ,
资源ID:656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63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一、选择题1.关于梭伦进行社会等级制度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B. 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C. 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D. 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梭伦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即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等级,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提供了可能,打破了贵族的政治的垄断,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BCD说法均正确,与题意不符;财产等级实质上是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了出身的不平等,实质上还是一种不平等,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2.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

2、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D.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C错误,符合题意;ABD是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3.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必然,原因是A. 奴隶反对奴隶主斗争渐趋激烈B. 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C. 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 工商业

3、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D项是B项的具体体现。AC项并不是梭伦改革的原因。故正确选项为B项。4.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 为所

4、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可见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兼顾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符合;AB不对,只是考虑其中一方的利益,显然是片面的;D不对,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等不包括在内。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点评:在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因此要注意选项中的限定词。5.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国君权力较集中 国内旧势力较弱 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 民风质朴而尚武A. B. C. D. 【答案】C【解

5、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国内旧势力较弱,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秦国民风质朴而尚武,C正确;ABD概括不全,排除。6.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答案选D。其他三项均不是社会根源。

6、点睛: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7.春秋

7、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 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 是否涉及经济方面C. 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 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被称为富国强兵的改革,在内容方面必然会涉及到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军事方面,而战国时期改革则是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但是春秋时期的改革却不是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故选D。8.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 有能

8、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 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详解】A项大概的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改变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换工具,这属于旧势力的观点,排除。B项大概的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属于商鞅的观点,故选B。C项是墨家的尚贤,排除。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可利用选项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理解。9.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A. 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 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9、D. 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大量的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得鲜卑族从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逐渐成为了农耕民族,故A项正确。均田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 “租佃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均田制无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均田制是在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1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大多是A. 鲜卑贵族B. 少数民族首领C. 地方豪强地主D. 一般平民【答案】C【解析】【详解】在宗主督护制下,出任宗主的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这些豪强

10、地主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地主,答案为C;ABD不符合史实,排除。11.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文化落后的深刻认识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符合具备的有利条件。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符合具备的有利条件。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符合具备的有利条件。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其它三项都含有,故排除ABC三项。1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

11、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 内迁杂居的过程B. 汉族化的过程C. 社会封建化的过程D. 经济农耕化的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角度”,封建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生产方式、思想等方面。A项从地域角度而言,B项从民族变化的角度,D是从经济角度而言,故ABD项表述不全面,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第卷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执政之初,毅然推行“作封洫”措施,主要内容有:挖掘沟渠,整编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收税赋。材料二 新法颁布实施后,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公族丰卷首先发难,他借祭

12、祀祖先之名迫使子产准许他去猎取新鲜的野味作祭品,意在挑起事端。子产严词予以拒绝,丰卷怒不可遏,率领家丁攻打子产。在危急的情况下,子产无法自保,逃到晋国避难,幸而子产的挚友子皮的力挺,发兵打败丰卷,子产得以化险为夷,改革措施不至于夭折。但是,一首舆人诵却已流传在郑国民众中间:“只要有谁愿意替我杀死子产,我愿意把衣裳和田地送给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益群春秋改革创新、依法治国第一人子产(1)根据材料一,指出子产推行“作封洫”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子产改革遭到强烈反对的社会成因。【答案】(1)必要性: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君

13、交纳,严重影响了诸侯的赋税收入。影响:事实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所有权,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2)子产改革触及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子产改革增加了平民的负担,也遭到了平民的反对。【解析】【详解】第(1)问,要紧紧围绕材料一中“土地私有”这一核心信息进行,要站在时代发展高度说明“作封洫”实行的必要性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第(2)问,要从子产改革的措施着手,明确子产改革打击了哪些人的利益,进而明确子产改革遭到反对的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

14、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的状况是怎样的?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解析】【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可知,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在改革中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2)说明:根据材料“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可知,改革面临着阻力;根据材料“乃废为庶人”可知,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