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63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静海一中2021-2022第一学期高一历史(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77分)和第卷提高题(20分),卷面分3分,共100分知 识 与 技 能学习能力内容第一、二课第三、四课课文教学模仿试题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分数4750102020第卷 基础题(共77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耕作、种植、栽培、教育等意思,主要是指土地的开垦、植物的栽培。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

2、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室建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宫殿”。2021年中国最早“宫殿”在“河洛古国”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发现,此次发现将中国宫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这表明( )A考古史料须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 B只有考古史料才能印证历史的真伪C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进行证实 D历史会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而修正3通过甲骨文我们可知关于晚商描述的三个范畴:核心的有商、殷地区,即商的中心区,其次为土,有东土、西土、南土、北土,是指商的附属政权。周边为方或四方,是指疆域之外非商政体。由此可知商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王权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4史记记载

3、“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华夏族还是“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这体现了( ) A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B国家统一的必然趋势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D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5.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6“太尉”一职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无人担任太尉。汉承秦制,但太尉或置或不置,大抵有事则置,事毕则省。这说明( )A长期战乱导致将才稀缺 B秦汉推行重文轻武政策C秦汉太尉是由皇帝担任 D军权

4、掌握在皇帝的手中7.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建张楚政权,“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它极具号召力,其后赵、齐、燕、魏等地纷纷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举兵响应。“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下列选项对秦亡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地方行政制度激化阶级矛盾 B.缺乏治理大一统国家的经验C.受法家思想影响,施政暴虐 D.原六国贵族与秦矛盾尖锐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A.促

5、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 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9.东汉光武帝刘秀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宫廷,即“事归台阁”,以致三公有名而无实。刘秀这样做( )A.意在推动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B.规避了功臣干预朝政威胁皇权的危险C.使其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D.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效果10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他完成了长途旅行,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1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

6、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西周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B.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分封的对象全部是宗室贵族 C.国家制度收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体现了墨家的思想主张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C.奠定了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13. 史记蒙恬列传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一举措客观上()A.打击匈奴 B. 征服越族C.平西南夷 D. 修

7、建长城14. 7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恢复发展B养马业的兴盛C长期战乱停止D商业往来增加15.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据此可以了解( )A秦汉经济发展状况 B.汉朝历史发展全貌C先秦政治制度改革 D.战国时期战乱不休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并改错,对的打钩,错的改正)16.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大汶口文化时期。 17.商与西周时期,

8、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材质工具。 18.老子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19.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教训,尊奉儒家“仁政”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_20.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三、材料题:材料应用与要点寻找题2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二公天下之端自秦

9、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2分)。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然后作答)(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2分)?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

10、特点。(4分) (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然后作答)(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4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6分)(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与材料主题对应问题然后作答)关键环节考核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资料搜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韩非子和氏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峻

11、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篇(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6分)(注意历史背景是一切历史事件的起源,注意历史背景的归纳总结)(2)据材料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4分)(3)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4分)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并说明理由。(3分)(注意历史评价类的归纳总结,角度的选择)第卷 提高题(共20分)基础知识辨析、反思与巩固【探究与拓展】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课本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

12、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材料二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材料三(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

13、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 该材料为教科书第21页材料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8分)(注意教师课上讲授的原因类试题答题方法,按分值分角度作答)(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原因何在?(4分)(

14、首先通读全部三则材料提炼有效信息与材料主题对应问题然后作答)(3)材料二、三、四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注意将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按分值作答)静海一中2021-2022第一学期高一历史(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座号一、选择题(酌情留足空间)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题,共10分)16. _ 17. _18. _19. _20. _三、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共57分)21(1)(2)(3)22.(1)(2)(3)第卷 提高题(共20分)23.(1)(2)(3)卷面分( )静海一中2021-2022第一学期高一历史(9月)学生学

15、业能力调研试卷(答案)1-5ADBDA 6-10DADBA 1115DCAAA16、大汶口文化改为仰韶文化17、青铜材质改为木、石、骨、蚌(答出两个即可得2分)18、老子改为邹衍 19、儒家仁政思想改为黄老无为思想 20、21、(1)创新之处:西周实行分封制。(2分)创新目的:加强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2)秦始皇。(2分)特点:皇帝独尊(2分);皇位世袭(2分);皇权至上(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郡国并行制。(2分)措施:实施“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分);刺史制度,监察地方(2分);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分裂的物质基础。(2分)2

16、2、(1)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2分)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2分)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2分)(2)措施: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2分);“焚烧儒家的书籍,明确法令(2分);堵住走后门的说客,让真正为公家,为国家做事的人放手去干事(2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3)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2分)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2分)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2分),理由:文章名为“非鞅”(1分)。23、(1)原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2分)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分封制渐趋瓦解,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视;(2分)文化上,私学出现,学术下移(2分)。(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4分)。原因: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分)(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1分);秦朝的焚书坑儒(1分);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