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皇帝制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 郡县制D. 三公九卿制2.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B.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3. 明英宗
2、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 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 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C. 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 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3、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 战争才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C. 几次战争完全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5.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逐次设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注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 B.国家意识有所提升C.确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D.传统治边政策改变6.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
4、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 )A. 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 B. 民族国家观念增强C. 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 D. 五族共和局面形成7. 1939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对时局的指示中指出:“必须依照中央过去的指示,极力发展统战线工作,力争中间阶层,深入群众工作,尤其在战区与敌后,要进一步依靠群众。”这一主张旨在( )A. 增强抗日的力量 B. 摆脱国民党的制裁C. 巩固革命根据地 D. 增进与群众的联系8.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
5、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A. 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 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9. 美国学者赛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中认为:通过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杜会中实现了平等主义,利用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一观点( )A. 说明中国共产党已建立土地公有制B. 指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C. 与当时中国革命的真实状况不相符D. 认为土地革命起到了政治动员的作用10.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应归入
6、“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 )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打倒军阀,国民革命C. 秋收起义,瑞金建都 D. 陕甘会师,长征胜利11. 建国初,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 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B. 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C. 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D. 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12. 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7、措施。从此,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纳入了适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治轨道。这表明我国( )A.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B. 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C. 大力推进民主立法D. 通过法律规范防疫行动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由此推知( )A. 大陆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B. 统一顺应了祖国和中华儿女的需要C.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 一国两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
8、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着民主革命的思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15. 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16. 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
9、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17.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上海合作组织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可见,“上合组织”的成立( )A. 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发展 B. 形成了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C. 构建了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 D. 维护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8.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
10、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 希腊城邦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 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19.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之后组成十个审判庭。临时抽签决定陪审员所负责审理的案件。在审判时,陪审员根据原、被告和证人的发言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由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B. 司法程序逐步改善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 陪审法庭权威较高20. 罗马法中,债务人因其过错而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后果就是使债权人获得诉讼权并且通过诉
11、讼制从债务人处获取赔偿。根据市民法的规定,赔偿是一项诉讼制度:债因争讼而消灭,原债的标的为金钱赔偿所代替,它的数量由判决确定。据此可知该法( )A. 消灭了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 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规定了金钱是唯一的赔偿方式 D. 通过诉讼来确定赔偿的责任21.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22.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
12、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 )A. 中央集权制 B. 共和制 C. 联邦制 D. 两党制23.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B. 议会拥有立法权C.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24.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A.
13、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集中表述马恩的唯物史观C. 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D. 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25.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B.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26. 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对此理解正
14、确的是( )A. 苏联氢弹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B. 客观上有利于避免战争发生C. 苏联氢弹让美苏竞赛形成均势 D. 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27.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下列选项中关于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C.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大国D. 欧盟对国际事务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8. 1961 年 9 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
15、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 )A. 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 B.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 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有共同的诉求29. 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A. 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 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
16、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 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30.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 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 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 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二、非选择试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梭伦在改革中
17、主张权力制约机制,设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行使选举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媾和、处理财政等权力和负责祭祀等重大问题。设立公民大会常设机构-400人议事会,负责向大会提出议案;设立公民大会执行机构,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监督法律的实施和决议的执行。公民大会、4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法庭、长老院等任何机构,其权力都不能无限大,都不能不受限制,各种权力的行使,都处于相互制约之中。摘编自孟祥玲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权力制约机制材料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很少有三权配合的内容,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如1
18、831年,当最高法院通过对案件审理要求总统保护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权利之时,在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拒不接受法院的审判理由,还声言:“约翰。马歇尔(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经作出了裁定,就让他去执行吧。”摘编自杜亚玲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特点和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与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有何不同,并说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影响。 (10分)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
19、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
20、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 如表为2
21、0世纪3040年代中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年表。时间空间事件1931年9月18日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北平“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39年9月波兰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开始。1940年8月中国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6月22日苏联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夏威夷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45月德国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东京湾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国战区举行
22、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宏观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一条整体性的历史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13分)2020-2021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BBDBBACDCDDB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DCDACCBABDDBD二、 非选择题三、 31答案:(1)特点:各种权力之间交叉而相互制约。作用:维护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发挥民主监督作用。(6分)(2)不同:美国三权分立具有鲜明的权力划分;美国三权之间平等而相互独立、制衡。(4分
23、)影响:防范个人专权的出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证明了启蒙思想家政治构想的可行性;容易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或容易导致三部门间不协作状态的出现)。(6分)32【答案】(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10分)(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
24、,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10分)(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6分)33【答案】示例1:认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阐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历时14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了巨大牺牲。(13分)示例2:认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阐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同时,中国也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如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等,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反法西斯国家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如盟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二战后,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13分)示例3:认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