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41.50KB ,
资源ID:65591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59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课题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题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3.措施:具体措施强干弱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化事权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

2、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4.影响:(1)积极影响: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战争: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协议:辽军逼迫北宋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

3、宋夏关系。战争:北宋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2.财政危机: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庆历新政”失败: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3.措施: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4.评价:(

4、1)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3)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4)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1.庆历新政的特点(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2.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它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封建改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富国的目的;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

5、: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2.宋金关系:(1)南宋初年,形成了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2)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3)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4)此后,宋金之间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岳飞抗金: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探究点一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北宋加

6、强中央集权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史料乾德元年(963年),春正月,初命文臣知州事。夏四月,始置诸州通判,凡军民之政,皆统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大州或置二员。又令节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节度使之权益轻。【思维交互】:(1)史料是宋初针对节度使的规定,指出这些规定是如何限制节度使的?目的是什么?【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从画线句子信息归纳限制节度使权力的措施从画线句子信息可知以上措施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可知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示:首先是限制节度使的权力,设立知州接管地方行政权,命令节度使

7、所属的州郡,脱离节度使的管辖,直属中央。其次是限制和监督知州的权力,设置的通判在名义上是知州的副手,但权力上却与知州同等,有权直接向皇帝汇报。目的都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思维交互】:史料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史料画线句子信息反映了兵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画线句子信息反映了地方积贫积弱提示: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造成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宋初加强

8、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这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2.影响:(1)积极作用: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9、;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探究点二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史料一介甫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困穷,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介甫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卷四十二【思维交互】:(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关键信息史料一画线信息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即主张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结合教材中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加以解释提示:向农民提供贷款

10、,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开源节流,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史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摘编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11、用知识关键信息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阅读史料时,抓住关键信息,根据画线处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出现了官吏渎职等现象,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该话本中的记载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对史料进行甄别,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等形式的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但在学习时应该结合其他史料来综合探究提示:问题: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史料价值: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全面认识

12、王安石变法1.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1)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3)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执不休,引发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2.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3.评价:(1)进步性。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中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

13、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王安石变法是依靠地主阶级、以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为根本目的实行的一些改良措施,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不可能进行根本调整,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得不到根本的缓和重要原因一是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二是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角度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2020山东等

14、级考T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解析】选C。以王安石变法的救灾措施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材料未涉及“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排除A;材料涉及的救灾方式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

15、社会秩序,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加固训练】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频繁换相B.培植亲信C.分化事权D.重视法治【解析】选C。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体现了分化事权的特点,故C正确。角度二王安石变法2.(2016北京文综T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

16、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选D。材料的意思是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后,建议神宗开辟税源,加强财政管理,“以通天下之利”。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分散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以及军事问题,故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内容。1.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还军政于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A.谏议制度的完善B.部院间矛盾尖锐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视权力的制衡【解析】选D。根据材料“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可知宋代枢密院与兵部都拥有军权,二者相互牵制,说明宋

17、代重视权力的制衡,故选D;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决定提出意见,题干未涉及谏议制度的完善,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军事的改革不是部院间的矛盾,排除B;材料反映的主要是中央官制,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2.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解析】选D。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的是宋辽协议,排除A;北宋定都并非在协议签订后,排除B;确立了兄弟国关系的是宋辽协议,排除C;三份协议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D正确。【深化点拨】宋代民族之间的“战”与“和”(1)宋代时期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这是两宋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2)民族之间的“战”:战争是暂时的,但对于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伤害了民族感情,加剧了民族仇恨,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3)民族之间的“和”: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宋夏议和、宋辽议和、宋金议和,实现了双方长期的和平,实际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最重要的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