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孝文帝改革一、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二、重难点解析 1、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民族融合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从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着手,具体如下: (1)汉族对北方各族的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族生活习惯的汉化。经济上:均田制、租调制的颁布和实行,使鲜卑族劳动者成为农民,脱离了游牧生活,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同时鲜卑贵族变成了地主经济生活的变化;文化上:各种移风易俗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汉化。如易服装、改汉姓、通婚姻和讲汉话等。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2)
2、北方各族,尤其鲜卑族对汉族的影响: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中,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汉人中得到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影响。在服饰、食物等方面也显示汉人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起的作用?将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分类,最后归纳指出,这些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具体如下:(1)经济上: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使鲜卑的牧民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了自耕农队伍,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2)政治上:在改革中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
3、3)思想文化上:改革中移风易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如兴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等,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南北之间民族隔阂逐渐消除。这些都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
4、者得卖其盈。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资治通鉴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实施这一措施的前提条件?(3)请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材料)(4)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解析】(1)难度不大。从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良丁,谓良人);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等,即可判断出“均田制”。(2)通过教材知识,可以知道,政府是将无主荒地和政府所控制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并未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土地。(3)主要从材料中归纳,需要注意的是要仔细
5、阅读材料,不能漏掉要点。(4)通过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要注意从国家和农民两个角度思考。【答案】(1)均田令。(2)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无主荒地。(3)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或年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植一定数量的桑。露田不得买卖。政府官员就近授给一份公田,离职移交给继任者,不得买卖。(4)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一定程度上解决流民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四、能力测试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6、)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北周鲜卑大臣豆卢绩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 )整顿吏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 B、 C、 D、 4、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宗主督护制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 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 )A、 B、 C、 D、 5、北魏孝文帝主动推动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养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
7、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民族的融合 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8、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根本性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 B、实行租调制 C、迁都洛阳 D、推行生活习俗方面的汉化政策9、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 )A、按全
8、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无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D、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10、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 ( )A、笼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 C、巩固北魏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
9、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材料二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井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又诏以:“代人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故宦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自太祖已降,功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四姓,卢、崔、郑、王也)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绩别敕。其旧为部落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官在尚
10、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者亦为姓。其大人之后而官不显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官显者亦为族。凡此姓族,皆应审核,勿容伪冒。令司空穆亮、尚书陆磅等详定,务令平允。”磅,馥之子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提出改汉姓的理由是什么? (2)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孝文帝改革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CCDCABC二、非选择题11、(1)其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2)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