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3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2.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神农氏是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
2、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5.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公元4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7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
3、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A.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B.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C.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D.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6.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B.机器噪声影响了人们生活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7.“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
4、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8.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A.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B.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C.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D.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人类的劳动手段,从开始的手工劳动,使用木石工具,然后变
5、成铜器、铁器,再变成耕犁,然后变成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图所示: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3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形态与发展,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因为生产工具的进步,故选C项;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提升是推动人类社会
6、向前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排除A、B、D三项。2.C材料反映了人口增长导致通过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故选C项;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项“真实”说法错误,排除。3.B“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是要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要广种薄收,这说明贾思勰提倡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了农业的进步,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排除D项。4.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乾隆年间,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故选
7、B项;南北气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C、D两项均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5.A从材料可以看出,朝鲜半岛、日本和英国对中国茶有不同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是朝鲜半岛、日本与中国都属于东亚文明,在文明的交流中比较顺利地被接受;而英国属于欧洲文明,中国茶传入英国属于异域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历史现象,没有看到其本质,排除;欧洲文明不属于保守性的文明,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交通便利性的作用,排除D项。6.D据题干“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可知,内燃机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机械化
8、的发展,故选D项。7.C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的水产养殖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实现了养殖和发电的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故C项正确。“渔光一体”模式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无关,故A项错误;这种模式使生产成本提高了,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但对水产品的质量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减轻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但不能解决,故D项错误。8.A由材料信息“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口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知,粮食生产和储备至关重要,粮食生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粮食生产和储备的重要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粮食安全,而非食品安全,排除D项。9.参考答案示例论题: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经济体制的发展。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被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古代自然经济具有手工劳动、封闭体制等特点。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出现,促使农业经济走向大农场经营。现代市场经济具有机器生产、开放体制等特点。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也必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之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