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538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九单元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提升主题一过渡时期社会转型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的变化1949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从政治角度看:表现为巩固政权,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并走向国际舞台,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化。2从经济角度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3从思想角度看: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2、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4从教育方面看:废除旧的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拓展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的外国专家已达到2万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6 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 700名,其他则来自德、奥、英、捷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是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

3、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企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经济关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1957年后,来华外国专家逐渐减少。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

4、在中国(1948196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思路点拨】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引进的来源、范围、内容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历史背景,可从苏联和西方国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苏联来看,当时经济基础薄弱,引进专家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从西方国家来看,是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结果。【尝试作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分别从方向、范围及方式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评价,从其实施的背景、影响等方面说明。【尝试作答】

5、答案:(1)特点:面向西方国家;以重工业为主;专家使用范围广;注重技术合作(引进人才与自身技术积累相结合)。背景:苏联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从苏联自身角度阐述);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对苏态度的转变(科技人才就业的需求)(从西方国家角度阐述)。(2)不同之处:从方向上看,中国以苏联一国为主(或中国主要从苏联引进);从范围上看,中国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军事和政府管理领域(或中国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管理多方面的人才);从方式上看,中国引进专家属于两国政府间关系(中国引进专家具有官方交流性质)。评价: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建设国家的经验,故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6、或答“两大阵营对峙,中国只有向苏联学习”);苏联专家的引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密切了中苏关系,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封锁,对新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主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阶段特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遏制与对抗(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3)企图扼杀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1)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

7、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缓慢,与西欧和日本经济竞争激烈(2)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紧张与缓和并存,未发生较强对抗(1)中美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其中,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2)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做出妥协(3)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拓展训练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

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材料二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内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

9、国。这样,能否顺利地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就是能否保证对外开放路线顺利实现的关键。李捷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新基础的奠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思路点拨】根据材料“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遏制中国等方面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根据材料“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盟友、对中国、对亚太等方面分析影响。【尝试作答】(2)根

10、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变化中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变动。【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大胆地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对外开放和引进的重点是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因素;“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极格局瓦解、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显著等方面分析即可。【尝试作答】(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外交中的变与不变。【思路点拨】可从国际局势、两国交往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中美两国外交中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根本原则、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

11、不变。【尝试作答】答案:(1)目的: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服务于遏制中国的战略。影响:对盟友来说,促进了美国亚太地区盟友经济的高增长;对中国来说,导致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对亚太来说,导致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循环的畸形结构,限制了经济的持久增长。(2)主要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重要变动:两极格局瓦解、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显著。(3)变:两国交往的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两国由敌对走向缓和与交好。不变:外交根本原则不变,永远是国家利益至上。主题三比较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3)工

12、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做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经济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

13、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拓展训练3(2020广东肇庆模拟)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表明()A经济建设受到外交的影响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国家经济形势好转D经济建设开始出现“左”倾错误解析:选A。“一五”计划在周恩来赴苏谈判前的修改,说明中国的经济建设受中苏关系的

14、影响,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才逐步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根据苏联的援助,提高工业的预期发展速度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故D项错误。一、史学界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原因的争鸣【史界观点】观点一有的学者强调综合因素: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苏联因素,台湾、越南问题,国际国内局势变动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使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起有落。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为重要

15、的外交突破之一。观点二有学者强调毛泽东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着眼,为了中华民族的经济腾飞,为了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樊篱,迈出了与美国解冻的步伐。毛泽东同志于1970年会见斯诺、1971年开展“乒乓外交”、1972年会晤尼克松,始终亲自掌握着处理中美关系的主动权,推动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展。观点三有的学者强调苏联因素: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苏联重兵压境促使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做出战略性调整,对苏联进行防

16、卫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中国战略支点。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条件。思考感悟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以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因素。除了上述学者所强调的因素外,周恩来、邓小平对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美国国内因素也不可忽视。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史界观点】观点一从世界联系角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趋向缓和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

17、得的机遇。1956年,苏共二十大尖锐地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观点二从近代化方面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奋斗目标的提出“大跃进”运动的展开,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中华人民共

18、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建设一个强大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观点三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其主要教训是:经济建设应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观点

19、四从社会生活角度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现象提出许多“大办”“特办”的口号;放出了许多脱离实际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等等。思考感悟 从不同视角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开拓思维,提升史学素养。单元质量检测(九)(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烟台月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A人民政协的职能面

20、临转变B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出现曲折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创建D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解析:选A。根据材料“1954年”“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政治协商的组织,这体现出人民政协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A项正确。2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

21、平统一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解析:选C。毛泽东在论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以核子和电子做比喻,认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毛泽东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3五四宪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宪法的()A社

22、会主义性B完备性C过渡性D人民性解析:选D。材料“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故选D项;社会主义突出党的领导、公有制、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不同于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性质,排除C项。4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政务院下设的财经委员会指导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等部门,开创了中国之前从未有过的按照工业门类划分的管理体制。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A中国机械工业的探索开始起步B国民

23、经济产业部门比例严重失调C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意志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加强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从材料和时代背景可知,在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和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借鉴的背景下,新生的中共政权开创了国家权力强力嵌入的工业领导体制,故D项正确。5(2020江苏启东期中)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A体现了“左”倾冒险的倾向B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基C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突破D为城市

24、经济体制改革作全面准备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其显著特点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主张实行计划经济。根据材料“中共八大提出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主张利用市场来活跃经济,说明对苏联经济模式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6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选C。意识形态仅仅能影响国际关系,对国家对抗不起决定作

25、用,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政策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不是摇摆不定,故B项错误;材料中由准备承认到朝鲜战争后的对立,是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这说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格局对国家关系的影响,故D项错误。7(2020中原名校联盟质评)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解

26、析:选B。“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的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等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我国与更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如泰国等发展了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能够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我国与泰国等国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8(2020山东日照模拟)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

27、合理的状况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解析:选C。在这一时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东北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将重要工业西迁的关键举措,故C项正确。9196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商业40条和手工业35条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A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B是对三大改造的进一步深化C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解析:选A。根据“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

28、配个人的收入”可知,国家正在实施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材料中的做法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故A正确;1956年已经完成了三大改造,排除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改革开放后才取消人民公社体制,排除D。101962年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当前全党要着重抓好的两项中心工作是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并据此大幅度地加大了精减工作的力度,决定将中央财经小组原建议减少职工900多万、城镇人口1 300万的计划上调为1 000万和2 000万。这说明()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兴未艾C

29、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D经济调整的工作正在展开解析:选D。1927年井冈山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故A项错误;1962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已经显现,党和国家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故B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故C项错误;由材料“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可知,调整工业、农业生产比例,这说明经济调整工作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11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17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

30、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叙述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选C项。12下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万人)录取比例(%)招生方式备注1958年21.926.5121.0统一高考高二学生亦可参考1962年44.110.724.3统一高考有文化科考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1973年15.3

31、推荐制1977年573274.7统一高考(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B1962年录取比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解析:选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对正常教育制度的冲击,故C项正确;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因为“大跃进”带来高校急剧扩招,而“一五”计划为19531957年,故A项错误;1962年录取比率较低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困难状况出现后,高校规模开始压缩和调整,但高校教学秩序并没有混乱,故B项错误;

32、1977年报考人数较多是因为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早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涛,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代,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公元

33、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赢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祝贺与率先承认,一批在1958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

34、洲国家。 摘编自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材料三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欧洲时报3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解析:(1)第一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一信息可得出直接交往、海上贸易以及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知识从唐宋政治、经济、对外、科技角度回答。(2)根据材

35、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对中国、世界和非洲三个角度分析。(3)据材料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得出独立自主和友好交往;据材料三“中非合作论坛”得出合作共贏、和平等互信。答案:(1)新发展:进行直接交往;海上贸易发达;友好交往;建立外交关系。(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政治上,唐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的重视。经济上,唐宋时期经济发展,尤其是宋代城市发展,商业繁荣,为中非之间的海上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科技文化上,唐宋时期文化繁荣,有较强的民族自信力;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对外关系方面,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上,海上交通发达。(答出四个角度

36、即可) (2)对中国:外交上,有利于冲破美国对华封锁;有利于改变中苏关系恶化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上,有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对非洲:有利于巩固民族独立的成果,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3)经验:独立自主;友好交往;合作共贏;平等互信。(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广告内容广告主1949年10月24日天鹅金笔泰亚钢笔行、新知书局、华北百货分公司胜利牌红蓝墨水石家庄华大印刷局材料厂各种日用品上海日用品公司天安门牌酱油永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万寿山蒲棒大贱卖颐和园管理处中字牌自行车华北

37、机器制造公司专售油印机义陆文具商行卖房启示个人1950年10月24日口杯饭碗等天津大新搪瓷厂贝希尔香精上海生产化学厂奇异安迪生老牌电灯泡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1951年10月24日洋灰用防水粉天津真宗化学工业社1952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1953年10月24日瓷性挂瓦、脊瓦地方国营龙江县企业公司制瓦厂1954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1955年10月24日无商业类广告1956年10月24日地中衡、双式真空回水泵中国五金机械公司长春市公司1957年10月24日大明速印机介绍公私合营上海大明写制造厂自来水墨线笔、双面刻度计标尺公私合营上海鼎峰仪器厂钢砂地方国营铁岭赞粒制造厂建筑玻璃管地方国营沈阳

38、市玻璃仪器厂橡树牌防冻液公私合营上海南亚化工厂安漱露咳嗽糖浆市公私合营民生药厂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官方报纸。请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民日报所刊商业广告变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解析:信息一: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在1950年前,广告内容主要是日用品,1950年后,广告内容多是工业品。结合1950年前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史实,以及1950年后,特别是1953年后,国家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国家推行统购统销政策,对日用品进行计划供应,所以广告内容主要是工业品来予以分析。信息二:比较广告主,可以发现195

39、6年前,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广告主身份基本上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可以联系三大改造前后,阶级成分的变化来予以阐述。答案:示例一信息:1949年至1950年,商业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1950年后,多是工业产品广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结构以轻工业为主,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告种类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支持下,中国轻重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1956年以后的商业广告绝大多数为工业产品。1953年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日常生活用品凭票供应,因此日用品广告在1953年后显著减少。示例二信息:1949年至1956年,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1957年后,广告主身份基本上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存在众多私营企业,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随着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商业广告主多为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