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高考导航考 纲 点 击1.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2)消费行为考 向 预 测1.影响消费的因素,分析我国 CPI 价格的变化。2消费类型的划分,正确理解信贷消费。3恩格尔系数,认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分析中学生消费行为的成因。基础梳理 上涨下跌劳务贷款 食品支出提高改善 从众求异攀比量入为出避免盲从保护环境勤俭节约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考 点 归 纳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扩大内需的举措 当前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发展生产,提高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呈正相
2、关健全社会保障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呈负相关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差距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意: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和物价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2消费类型(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
3、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特 别 提 醒1.居民收入水平高,不一定其消费水平也高,因为消费水平的高低还要受到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生产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居民收入水平不是影响消费水平高低的根本决定因素,根本因素(或叫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
4、水平,所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3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1)提高人们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2)国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大力发展经济,缩小收入差距。(3)企业要考虑自己产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以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因素,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4)个人要通过诚实劳动,努力增加收入,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缩小收入差距会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原因。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一般高于高收入者),增加低收入者
5、的收入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当然,这个结论是就总体而言的,并非针对某个具体个人而言。5不能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会取代生存资料消费。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会变小(但绝对值会变大)生存资料消费不可能被取代。6贷款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7贷款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1)只要一个人当前的贷款数量不超过自己将来的偿还能力,他的消费依然是量入为出,适
6、度消费。(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其实质是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不要浪费资源,并不是抑制消费。因此,二者并不矛盾。8不能把租赁消费看成是不划算的奢侈消费。因为消费者对租赁商品的消费次数很有限,如果购买更不划算,而且也是一种浪费。只不过租赁消费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需要,不一定非求高档昂贵就可以了。9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不表明食品支出绝对货币数量减少,表明的是消费结构更加合理,这是讲在一般情况下。10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要具体分析。首先得看个人或家庭的实际需要,比如家有病人且常年治疗费用较多与全家人都健康的,其消费结构就应该不同;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不同,其消费
7、结构也应不同,等等。其次要看收入水平,其三要在动态中把握其合理性。如社会发展、家庭变化、物价变化等等。消费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不可一概而论。11消费结构合理并不一定消费水平高,但消费水平高的消费结构一定合理。12恩格尔系数高低反映的是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反映收入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大生活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小则生活水平高。13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1)消费水平对食品支出比重的影响:一般而言,消费水平较低,则食品支出比重较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消费水平对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的影响:消费水平较低时,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较低;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有所
8、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同步变化。(3)消费水平对住房、医疗、交通、通信、劳务等支出的影响:这几项支出比重都有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14不能认为“物价越低,越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总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价格下降,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如果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就会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减少,从而从根本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从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而不是取决于物价水平。15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内在联系。(1)消费结构是各种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
9、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反映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2)消费结构是消费水平的反映和体现,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升级的总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3)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是对一国一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反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必须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典 题 精 析例 1(2011北京卷)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
10、度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解析】贷款消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故消费贷款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而没有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故选 C 项,舍去 D 项。A、B 两项明显不是其应有的作用。【答案】C我 来 试 试1.(2011上海卷)下表为市民袁先生家 2010 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A27%B42%C38%D32%解析:袁先生一家消费总额为 41.62.31.79.6 万元,购买国债、股票等不属于消费。恩格尔系数为 49.641.66%。答案:B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考 点 归 纳1.消费心理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 从众消费心理
11、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消费心理标新立异优点: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端: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消费心理夸耀性盲目性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消费心理符合实际讲究实惠优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大力提倡2.消费行为(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
12、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特 别 提 醒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
13、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2同一个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3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4消费完全是消费者的个人行为吗?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人的消费心理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因素和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人的消费行为既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客观条件在消费上的反映。5消费心理的形成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
14、用的结果。(1)客观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因素: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消费会受社会整体消费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客观因素对消费和消费心理的影响是基础性的。(2)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6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1)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2)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3)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
15、“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心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心理综合影响消费行为。7什么是“合理消费”?合理消费包括消费水平的合理和消费结构的合理。消费水平的合理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超前消费,不抑制消费;消费结构的合理,就是要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要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信用消费不一定是超前消费,也不一定是适度消费。9不能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因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抑制消费
16、,只是反对铺张浪费,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更好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明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10量入为出的消费与信贷消费,无优劣之分。要看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和每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及预期情况。如果经济运行及预期不太理想,家庭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不看好时,适宜采用量入为出的消费,而当个人收入稳定且预期收入较好时,则可采用信贷消费。11“现代是提倡个性化的社会,从众没什么意义”你如何看待?此观点是片面的。提倡个性化必须要与社会相适应,不能违背社会基本的规范,从众不是没有任何意义,从众心理的消
17、费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种商品或风格的追求,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从众是否就应反对呢?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1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一定是不健康的消费吗?不一定,要具体分析,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能够满足消费者展示个性的需要,同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求异心理消费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典 题 精 析例 2(2011广东卷)2011 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 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
18、性的应对措施是()A增加现期消费 B提前归还债务C持有债券 D增加储蓄【解析】该题考查理性消费的相关知识。根据当前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高和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的现状,持有债券和增加储蓄,会促使居民的实际收益减少,故排除 C、D。增加现期消费不失为明智之举。【答案】A我 来 试 试2.(2012上海模拟)“低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真正实现低碳生活,还需要有具体的办法。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一项生活中切实可行的低碳消费建议,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主观题,突出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答案组织比较灵活,只要符合实际,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即可。答案:少用空调。空调和电扇结合使用。由于电
19、风扇加速空气的对流,在同一温度下人会感觉更加凉爽,电扇和空调结合使用的用电量,低于单独高强度使用空调。逻辑严谨表述清考 题 再 现(2012郑州模拟)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图。注: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系列取值范围为 0200,100 为临界值,100 以上为信心较足,100 以下为信心不足。材料二 初步测算,2010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3%,增速比上年加快 1.1 个百分点
20、,其中2010 年四季度同比增长 9.8%。2010 年 10、11、1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GPI)分别上涨 4.4%、5.1%、4.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3.3%,超出年初 3%的预定目标。2011 年 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 4.9%。据有关机构预测: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步入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11 年上半年我国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通胀风险不容忽视。(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 分)(2)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该如何防止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降。(6 分)答 题 展 示规 范 得 分 (1)材料一反映了:从 2009 年初到 2010 年上半
21、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反映了我国经济逐步走出 2008 年金融危机的阴影。2010 年下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回落,不过,整体信心水平仍处于乐观区间,反映了消费者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未来走势表示满意和乐观。(每条 2 分)(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必须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以及消费信心。国家出台相关措施调控物价上涨,抑制通胀预期。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让居民放心的消费环境。(每
22、条 2 分)阅卷老师真情寄语 该生卷面整洁,书写清楚工整,内容基本符合题目要求,但得分比较低。而且,让人感觉该生对所考内容比较熟比较透。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得分较少呢?那就要从逻辑关系上去分析。第一,先看第(1)问,该生只是分段答出了变化的情况,而没能答出原因和变化趋势。这样就不符合对事物分析“原因结果影响”的逻辑要求。也导致了分析表面化和静态化。第二,第(2)问,该生只答具体做法而没答出经济依据,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要求。第三,从表面看两问都没答全,尤其是第(2)问,而根本原因是逻辑关系不明确不严谨。比如第(2)问中第条,抓住了核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写上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但丢下了提高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考生明白逻辑关系,心中会很清楚在这里要写什么,比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比如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这样考生就会文如泉涌。再看第条,从逻辑关系上讲,只要有利于稳定物价的(当然得是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的)就可以成为答案的组成部分。第四,整体来看,该生答案内容不够充实厚重。要想做出好答案得高分,必须从逻辑关系方面下工夫:(1)分析为什么要答这么几条。(2)每一条内部为什么要这样答。一定要自己先认真做再去对答案,然后与同学考师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