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热点题型】题型一 抗日战争例1、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治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提分
2、秘籍】1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比较项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者 清政府统治腐败;战前不进行认真的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打击、压制抗战派;一
3、些将领贪生怕死 国共两党合作,相互配合并贯彻始终 发动 民众 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站在民众的对立面,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没有发动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国际 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侵华以勾结为主,中国人民面临列强共同侵略的局面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配合 【举一反三】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
4、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热点题型】题型二 解放战争例2、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
5、速解放南京【答案】A 【提分秘籍】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与国民党先后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1)政治斗争(1945.81946.6):派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是民主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唯一的一次最高级别的谈判。参加1946年初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一次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尝试。 (2)军事斗争,即三年内战(1946.61949.10):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
6、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3)经济斗争: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4)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6)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7、(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举一反三】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热点题型】题型三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例3、“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8、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B 【提分秘籍】运用定位法突破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在新高考历史试题中是主要的题型之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在各类型选择题中,难度最大,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按照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历史文献类。包括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历史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之一,其作为试题材料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因此在材料型选择题中出现的比例很高。 (2)文学作品类。包括诗歌、小说、剧
9、本、楹联、歌谣、传说、名言警句、口号等。历史事实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文学作品已经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加工,有了虚构和夸大的成分,应注意甄辨。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 【解题技法】近几年高考历史文字材料型试题,无论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二者结合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定位,回归材料或教材相应知识。下面讲几种定位方法:(1)离开了时间就难以定位历史,时间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高考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
10、教材知识来将各备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确定正确的时间或历史阶段,从而确定选项或答案。(2)离开了空间就不会存在历史,历史事件离不开空间地域,它总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发生并展开。空间定位法就是利用历史事件的这一特性,通过确定其空间范围,从而确定答案。(3)因果关系是历史现象间所普遍存在的,其基本的特点就是原因和结果既是先行后续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从因果关系的“因”来看,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从因果关系的“果”来看,有直接影响、主要影响、深远影响等。因果定位法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因果型历史问题中具体分析题干和备选项(或者设问),判断它们之间是否构成合理的因果关系,进而选出答案。(
11、4)就是先提炼设问可能涉及的要点,进而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判定,然后选择符合题意关键要点的一种方法。关键要点定位时要注意答题角度的提炼,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根据题目的设问和分值确定答题的角度。从属性来看,“原因”类试题的角度通常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或内部、外部、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影响”类试题的角度则通常是直接的、间接的、当前的、深远的、国际的、国内的等。历史事件涉及多个主体时,还要结合多个主体逐一分析说明。【举一反三】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12、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选D。从材料所述可以判断出作战地点在华北地区,而打击的目标又主要是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符合要求的只有百团大战,正确选项为D。 【高考风向标】 1(2014重庆卷)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2(
13、2014四川卷)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 C D 3(2014新课标全国卷)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
14、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4(2014天津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5(2014安徽卷)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 BC D6(2014山东卷)“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
15、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7(2014北京卷)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
16、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来。8(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
17、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3北京卷)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
18、放战争最后胜利(2013福建卷)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2013新课标全国卷)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
19、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削弱了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个政权并存的史实,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可知,其他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本题应选D 项。(2013安徽卷)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B C D(2013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
20、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013浙江卷)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 C D(2013天津卷)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2013四川卷)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
21、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图片信息反映日本陷入中国战争无法自拔,其原因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本题选择C项。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在1945年,错误。【随堂巩固】1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转向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C日本占领广州,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国民党在正
22、面战场上消极抗战2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2日,中国外交部已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批驳河村隆之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电影屠城血证中相关情景的描述B侵华日军士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D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控诉材料解析:选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是第一手史料,是最有力的证据,故选C。3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大战方告终结
23、,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这是某一时期的电文,发文者的本身意图是()A维护国家利益B实现和平建国C维护抗战成果 D争取有利时机解析:选D。从“大战方告终结”“收抗战之果”可以看出,本电文发表的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据“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的内容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发此电文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发动内战的时间,答案为D。5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
24、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解析:选A。材料中“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是解答的关键,这说明了当时中国在战略上的动向。根据相关知识,可以综合判断出,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战略反攻。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7日军军机
25、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是记述当时状况的,虽然本电文记述的不符合史实,有曲解的成分,但是对于研究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的。8 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
26、战役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9右图是1937年刊发在救亡漫画杂志上的一幅名为收复失土的漫画,画中的抗日军人一手握枪,一手高举大刀,两腿横跨长城内外。对这幅漫画表述正确的是()A该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B该漫画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C“收复失土”意指收复丧失的关内大片领土D该漫画表达了画家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心声解析:选D。从时间和漫画的内容来看,A、B两项错误;作者的意图在于收复丧失的关外大片领土,而C项的表述为关内大片领土。故正确答案为D项。10有学者指出,重庆谈判也许是传统中国最后一次以战争解决政治争端的替代方式,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具有显赫的国际背景和公众舆情参与的试图以民意制衡
27、党争、以理性驾驭武力的历史性尝试。重庆谈判的这次“历史性尝试”涉及的核心问题是()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B实行土地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以谋求国家长远和平发展的问题D争取国际支持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问题解析:选C。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进行的谈判,核心问题是和平民主建国的问题。11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
28、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12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平谈判。你认为这两次会议应该是 ()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1949年北平谈判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张治中参加了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故选B项。政协会议不是国共谈判,排除。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民贫国弱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中山先生革命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
29、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前行。材料2: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和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分析这两大事件对中国革命分别产生的重大影响。(3)如果把材料2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
30、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2: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3: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据材料2,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3观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