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440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28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课程标准热词聚焦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的建立、社会运动的高涨(2)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的教训、社会主义的冲击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国内经济的干预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政府开支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经济计划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杠杆调节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调整: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国际市场的调控: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维护国际经济秩序。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直接原因:20世纪科学理论的

3、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等。(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兴起: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积极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减少福利成为经济危

4、机期间“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2)社会运动原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反越战运动等。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改革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没有改观。(2)改革进程进程特点评价赫鲁晓夫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全面改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斯大林的批判,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续表进程特点评价勃列日涅夫集中在工业领域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

5、,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领域经济上,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上,脱离社会主义方向,造成社会混乱,导致苏联的解体2.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背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大多采用苏联模式,希望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南斯拉夫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其他国家的改革: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东欧剧变原因原因概况内部原因20世纪80年

6、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外部原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直接原因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容: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生急剧变化。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3)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成就: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

7、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南亚次大陆:1947年,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南亚: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非洲独立风暴20世纪50年代,北非国家的独立风暴:埃及人民成立共和国,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6

8、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20世纪6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风暴: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3)拉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图示解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

9、,人才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主要资源。教材延伸“中间阶层”与社会稳定一般认为,一个国家“中间阶层”人数越多,社会的稳定性越强,被称为“橄榄球型”社会。“中间阶层”人数少,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的稳定性就越差,被称为“哑铃型”社会。情境体验1.美国总统肯尼迪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由此判断,西方国家实施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情境体验2.一般认为,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根据所学,有利于“效率”和“公平”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情境体验3.下表为美国、西德、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图,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及原因。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西德日本农业1950年12.2

10、%23.2%50.7%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比较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突破了苏联模式,但是又脱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也同样造成了改革的失败。情境体验4.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说:“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在这里,阿尔巴托夫是想说明什么?情境体验5.结合下图苏联与世界GDP增长对比

11、图,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阶段特点。知识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东南亚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日本的侵略,这些国家的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民族意识高涨,武装力量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人民武装成为民族解放运动主力,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比较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不同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非洲国家尚未独立,民族独立的任务最重。亚洲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民族国家,尚未独立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主要是争取民族权益。比较概括东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比较东亚国家和拉丁美洲

12、国家都对国际市场存在依赖性,但是,拉丁美洲国家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是农产品和原材料,而东亚国家更多地是出口劳动密集型工业品;东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都对外资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拉丁美洲国家更多地是国家借债,很多并未用于生产领域,东亚国家更多地是吸引外国的投资,直接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亚、东南亚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西亚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

13、济起飞。(2)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19601975年,经济一度发展较快。之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3)拉美民族工业的发展: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面临挑战的多样性国家地区内容亚洲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受到巨大打击拉丁美洲国家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非洲国家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相似的挑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

14、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历史原因: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国家内部: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情境体验6.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你如何评价艾德礼的观点?情境体验7.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

15、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探究1历史解释福利国家的建立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

16、析探究根据材料,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探究2史料实证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材料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项目1950年1995年第一产业6%2%第二产业36%27%第三产业58%71%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战后美国经济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认知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1.经济发展的科技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国际人才的流动和争夺。2.经济结构上的后工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西方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17、,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转移。3.居民生活上的逆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或者乡村转移,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和环境压力,工业革命后,首次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4.资本结构上的社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股份化企业继续发展,随着股票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单一所有者的企业成为个例,大部分企业成为社会的公共产品,资本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5.财富分配上的国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将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保证了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趋势,缓和了

18、社会矛盾。6.企业管理上的专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日渐繁杂,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日渐分离,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素养感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变化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其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福利国家的建立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应该辩证地分析,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主题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探究1史料实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材料一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

19、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7500卢布。”材料二“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三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以便能够长久使用。以上材料摘编自美史密斯俄国人探究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探究2历史价值观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败笔材料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

20、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20世纪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摘编自郭春生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认知深化】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1.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两人改革基本上都没有触及政治体制改革,企图通过单一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来摆脱经济的颓势,其结果是

21、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2.经济体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虽然两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希望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但是,国家行政权力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中心,而企业、市场却处于被动的受支配地位。3.美苏争霸与两大阵营的对峙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与美国的争霸,不仅消耗了苏联的国力,而且还加剧了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结构更加畸形。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与军事相关的钢铁、机械、金属等传统的重工业,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不敏感。4.苏联缺乏锐意改革的领导集体:长期实行的苏联模式培养了一批思想偏“左”的领导集体,对世

22、界的大趋势缺乏了解,对于思想创新缺乏动力,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改革措施的落实。素养感悟赫鲁晓夫勇于改革,但是忽视了社会的承受力,造成统治秩序混乱。勃列日涅夫改革过于保守,在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这启迪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和稳定并举,既要勇于改革,也要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对改革的基本价值观。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1.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国家大力扶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出口,同时,抑制或限制进口,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资本原始积累。2.自由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最早制定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和德国

23、坚定地举起了自由主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信奉“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由市场自由调节社会经济。3.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对自由主义经济的沉重打击,之后美国首先摒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4.后凯恩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暴露了凯恩斯主义存在的问题,国营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财政负担不堪重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压缩了国营经济的规模(私有化),缩减福利水平,使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24、局面。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外,基本上都照搬了苏联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积攒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这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主要背景。2.苏联的控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受苏联控制,国家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这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重要原因。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受美苏争霸影响,美国极力拉拢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煽动这些国家进行脱离苏联控制的政治运动,这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外因。4.人民群众不满,政局动荡:经济形势的恶化、对苏联控制的不满和西方国家的煽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运动不

25、断,很多国家政局动荡,这是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直接原因。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法西斯统治,严重削弱了英、法、西、葡、荷等欧洲殖民大国,他们已经无力镇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更加强烈。2.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很多国家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壮大了反殖民的力量。3.新老殖民主义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打击英法的国际地位,提出了“反殖民化”的口号,借此摧毁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的殖民体系,

26、建立以全球化为途径,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新殖民体系”。4.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积极支持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希望以此与美国争夺第三世界,扩大苏联的影响,将第三世界引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5.世界政治民主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日益不得人心。遭到世界进步舆论的谴责,联合国成为世界人民的正义讲坛。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得到世界各国的同情和支持。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19全国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

27、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解题指导本题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问题,要理解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政策的不同,国有化政策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是引发经济“滞胀”的根源所在,密特朗的措施只能加剧法国的“滞胀”,而成功的应对策略是减少经济干预。2.(2019全国卷,35)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28、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3.(2020天津卷,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4.(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万隆会议召开B

29、.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知识拓展苏共“二十大”是中苏两国关系走向恶化的开端,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中苏两国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分歧。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中苏的矛盾演化成两国对峙,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迫使中国调整外交战略。模拟演练1.(2020河北保定三模)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2020河南郑

30、州一模)贝弗里奇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材料中的国家职能是()A.保护国民就业B.提供人身安全C.实行福利制度D.保障经济安全3.(2020辽宁鞍山三模)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 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A.增加了农民收入B.忽略了自然因素C.赶上了美国农业D.扩大了垦荒面积4.(20

31、20山东潍坊三模)19661970年,苏联经济增长较快,国民收入年均递增7.2%,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9%,均超过60年代上半期。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这表明苏联()A.工农业生产比例趋于合理B.已经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C.经济建设中浮夸现象严重D.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效果显著5.(2020山东泰安一模)1946年,戴高乐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是大国”;1958年,他又宣布法兰西共同体之中的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他们应当民主地、自主地管理自己。戴高乐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法国经济的衰退B.民

32、族独立运动的高涨C.两极格局的影响D.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第28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国家的变化与发展知识排查教材深化情境体验1提示保障社会底层基本的生活标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情境体验2提示自由市场“效率”较高,福利制度促进了“公平”。情境体验3提示农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其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情境体验4提示赫鲁晓夫的改革没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情境体验5提示前期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期趋于保守,经济发展逐渐停滞。情境体验6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殖民者实力衰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是西方殖民者的无奈之举,并非“自愿”,

33、艾德礼的观点是错误的。情境体验7提示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探究1提示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探究2提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超第一、第二产业。主题二探究1提示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主要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或排斥市场的指令计划经济)。探究2提示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缺乏活力;未从根本上

34、触动和打破苏联模式;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A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不能实现物价下降和推动通货紧缩,故A项正确,B、C两项均错误。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A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弊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70年时并未完成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产量与预测或计划任

35、务相差甚远,这正是苏联模式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故A项正确;B项没有贴近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题干中农业计划完成情况说明当时并没有把改革重点转向农业,故C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民众缺少生活物资,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民众的社会需求未发生大的改变,故D项错误。3.A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进行工业化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所以我国“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建设不断推进,故A项正确;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

36、中全会之后,故B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之前我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故C项错误;城乡差别显著缩小是我国经济建设推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4.C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引发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的混乱,所以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事实提出材料中的观点,C项正确。模拟演练1.A材料的“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材料的“另一方面”体现了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故选A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是指导性的,并非计划经济体制的指令性“计划”,排除B项;“根本上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20世纪4

37、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2.D材料“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说明国家必须承担起避免国民失业以保障其经济安全的职能,故选D项;材料中避免的是“大规模的失业”,保护国民就业只是一部分国家职能,排除A项;提供人身安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福利制度,排除C项。3.B材料中并未涉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为执行赫鲁晓夫的命令,苏联盲目扩大种植玉米的面积,但是忽略了自然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结果,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垦荒,故D项错误。4.D从材料的数据看,苏联的农业、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中心是扩大经营的自主权,D项正确。5.B法国从1946年反对殖民地独立到1958年被迫接受殖民地独立,主要原因是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法国经济的衰退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影响”是外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法国殖民体系的崩溃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