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人教安徽版 八年级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 6 课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112233B4455A C知能优化测验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667788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综合技能提升9910101111B微型写作巧练1212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原创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远看山腰岩石的那些zh 皱,是那么的沧桑,看上去像是自然给予它的劫难。但回溯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地质变迁的鬼斧神工。细探那些岩石,我们会发现其中记录着流逝的时间,因为那无言的石头与远古时代动物的骨骼融为一体,记录了动物们曾经的印记。如果这样想来,zh 密的岩石间隐含着的绮丽,让我们又不得不慨叹自然塑造奇景时的
2、天衣无缝。_(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zh()皱zh()密劫()难流逝()(2)“回溯”中“溯”的意思是()A.逆着水流的方向走B.往上推求或回想褶致jishB(3)画线句子的主干是:_。(4)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让我们又不得不慨叹自然塑造奇景时的天衣无缝。石头与骨骼融为一体记录印记怎能不让我们慨叹自然塑造奇景时的天衣无缝呢?2.2023湖北宜昌 请将最恰当的选项填在下面的括号中,以突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恐龙无处不有A.漂移B.转移C.迁移
3、D.挪移AC【点拨】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转移: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挪移:挪动,移动。第一个空,形容大陆在大洋上漂动,应使用“漂移”,故选A。第二个空,形容恐龙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应使用“迁移”,故选C。3.2023广东惠州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都市申办2025 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删去“不”)B.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造运营的载人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删去“建造”)C.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删去“使”)D.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
4、中存在的问题。(将“解决”与“发现”对调)B【点拨】B 项,句子的语病是句式杂糅,应删去“组成”或将“包括”改为“由”。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例如,在1986 年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 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5.2023湖南岳阳期末 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喜欢天文的小浦同学将参加“仰望星空”主题周活动,请你跟随他一起参与吧!(1)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 个字)中国科学家
5、团队制定了月球地质图编制的标准、流程、方法和图式图例,于2022 年发布了世界第一幅1250 万月球全月地质图。月球地质图系统表达了月壳表面地层、构造、岩性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地质信息,反映了月球岩浆作用、撞击事件、火山活动等演化过程。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天体地质图的编制提供了参考。世界首幅1250 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发布【点拨】本题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新闻标题。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根据“于2022 年发布了世界第一幅1250 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可拟写标题为:世界首幅1250 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发布。(2)活动开始,历史老师为
6、同学们介绍了中国航天从梦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小浦同学据此绘制了我国从古到今探索太空的历程图(见下图),你从中有哪些发现?我的发现:_我国从远古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从1960 年开始,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我国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新石器时代有戴头盔的“天神”,汉代有翼装侠,宋代有冯继升“火箭法”,明代有万户飞天。由此可以得出:我国从远古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1960 年,我国探空火箭首发成功,之后,“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
7、舱建成,由此可以得出:从1960 年开始,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同学们了解到中国航天器的名字有不少与古代神话故事有关。小浦为此编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羲和追日,指路,神舟.下联:嫦娥探月,传书,天问赴星河A.北斗 游宇宙 鸿雁B.北斗 宇宙游 鸿雁C.鸿雁 游太空 北斗D.鸿雁 太空游 北斗A【点拨】北斗星可以在晚上给人们指明方向,故处应填:北斗;处填的短语应对应下联的“赴星河”,“赴星河”是动宾短语,故处应填:游宇宙;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鸿雁传书”的典故,故处应填:鸿雁。故选A。(4)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8、点拨】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是开放类试题,围绕“仰望星空”这一主题拟写,语言简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用今天的努力,创造中国航天的未来。示例二:发展航天科技,实现强国梦想。示例三:树凌云壮志,攀航天高峰。二、课文核心问题探究6.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什么?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了什么观点?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了是巨大的撞击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7.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作者找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证据是什么?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
9、的沙子。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而温度过高,斯石英就会变成普通沙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于那个年代的岩层中了。8.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不能删去。“几乎”的意思是“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这句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解决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如果删去,就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可以解决地质界的所有问题,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9.内容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的前两个问句能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地壳一定会消失在海洋和
10、陆地的交界处。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5页第9-11题。BC.“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一些天体的测量也不再是仅凭想象,比如地球的大小和各个大洲的运动情况,等等。”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D.地球的半径每年都会增加16 毫米,地球的周长平均每年都要增加100 毫米左右,地球会一直“胖”下去。【点拨】B 项说法不正确。根据第段中的“这一说法仅仅是一种假设,不曾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壳会消失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可知,“地壳一定会消失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这一说法表述不正确。故选B。10.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比作水球,把一块块陆
11、地比作一块块补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在宇宙中俯瞰地球时所看到的地球和陆地的形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1.第段的第一句话中画线的词语“目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不能。“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如果删去“目前”,原句就变为“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 千米”,且这个数据始终不变,这与事实不符。“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点拨】“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在这里表示到现在为止“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 千米”,以前是不是这个数据,以后是否会发生变化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删去“目前”,原句就变为“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 千米”,且这个数据始终不变,这与事实不符。“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12、确性和严密性。因此,不能删去。12.请查阅相关资料,以“环境保护”为话题,运用逻辑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 字。【思路点拨】本次写作需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就“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把环境的现状、环境变化的原因、保护环境的做法介绍清楚,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示例:雾霾看上去与雾相似,实则不同。雾是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它会造成空气混浊、湿度较大、能见度低。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二是风力较小,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悬浮在空气中;三是汽车尾气的排放,近年来,城市中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雾霾天气频发,对人类的危害不断加剧。合理利用能源、提倡节能减排、防治扬尘是预防和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