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627KB ,
资源ID:65381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38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名题按考纲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名题按考纲分解(中国近代史)0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1、试题精选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历史名题,按照广东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纲顺序分解而成,去除各地重复考试试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高考模拟题分解栏目 按考纲顺序分解整理分解整理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5)1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

2、,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 【解析】A项是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思想,与开口通商的影响无关,故A项错误;B项没有提及通商的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C项从 “罪恶”“ 工业文明的积累”角度分析,符合材料“利害参半,未为全失”,故C项正确;D项是自认自己天朝上国的封闭保守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惠州三模15)15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民族危机加剧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土地兼并严重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考点】

3、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解析】民族危机指的是外族入侵带来的危害,材料虽然提及“用兵”,但并没有交代因何用兵,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如何强化对辅政机关的控制问题,材料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6)6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184

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析】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就主动了解外国情况,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愈益频繁,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4(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9)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

5、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1)分析自16中期起“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这一现象? (10分)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解析】(1)第一小问从中国经济方面来答,如封建经济高度发达,

6、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从西方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如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第二小问结合题干中“19世纪上半期”这一时代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来作答,如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对华输入鸦片;勒索清朝大量赔款;与清朝协商关税;强迫中国开放通口岸;在通商口岸非法开设工厂。【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高度发达,中国手工业品畅销国际市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4分,每点2分)手段: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对华输入鸦片;勒索清朝大量赔款;与清朝协商关税;强迫中国开放通口岸;在通商口岸非法开设工厂。(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5(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9)39(

7、26分)全球贸易的流通反映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的是现银。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向又一个蒙昧的东方专制国家带来自由贸易之益处的正义之战。(1840年)伦敦新闻画报)(1)材料一、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者的历史关联。(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海禁”政策;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解析】(1)应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和自给自足的中国排斥外国商品的角度思考关联。【答案】(1

8、)关联: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闭关政策)(1分)导致外国商品滞销;(1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分)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行自由贸易;(1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分),企图打开中国市场。(1分)6(2015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7)27(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切合一般认为是在16世60年代。到19世纪初,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多吨,占世界总产量137万吨的将近一半。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白银大量外流。(2)分析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因素。(8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

9、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2)注意题目中的时间提示。可从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2)因素:鸦片贸易;战败赔款;洋务运动等大量购买外国机器技术等;清末留学潮;外国商品在华倾销等。(任答2点得4分,答出3点及以上得8分,不超过8分。)7(2015广东肇庆一模38)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

10、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推断这两种观点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0分)【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革命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上主权部分被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依据近(现)代化史观,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开端,主要从引

11、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一方面分析。【答案】(1)鸦片战争: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社会形态改变)的角度。(1分)鸦片战争打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门,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洋务运动:近(现)代化(文明)的角度。(1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创办新式海军和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4分,答对2点即可)太平天国运动1(2015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7)719世纪50

12、、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D洋务企业吸引【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解析】上海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50、6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与题目中的“上海”不符,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军对峙十余年,该地区大批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上海,故C项正确;洋务企业创办于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50、6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甲午中日战

13、争1(2014广东韶关一模15)15“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解析】竹枝词的“东洋”指日本,日本在上海也设有银行,资金数额庞大、流通活跃,纸币流通都有信用,与英法列强不相上下,可判断这首竹枝词应该出现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允许日本人在华设工厂,拉开了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序幕。题干与“重农抑商”破产无关,故A项错误;竹枝词反应列强争相扩大在华利益,与社会生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

14、出英法日的资本输出竞争激烈,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人,而不是英法日,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清远一模15)15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 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问题问的是实际原因,拒绝李鸿章的这一决定是英国政府做出来的,与英王统而不治无关,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

15、,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英日之间互相勾结,以扩大在华利益,这才是李鸿章遭拒的真正原因,故B项正确;“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是英国政府的说辞,是表面的客套话,故C项错误;李鸿章确实缺乏国际外交常识,求人不如求己,中国落后而挨打,但这不是背后的实际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珠海一模21)21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B其指

16、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史实说明是洋务运动的破产,故C项正确;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茂名一模12)15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正如申报当时报

17、道:“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与上述心态形成无关的是()A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不了解B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海军C天朝上国思想D瓜分狂潮加深了民族危机,大清国民复仇心切【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古文反映了甲午战争期间,国民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问的是与此心态无关的选项。国民不了解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才会如此小看日本,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北洋水师称冠亚洲,陆军也不弱,强化了国民的自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民一直持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瓜分狂潮发生在甲

18、午战败之后,此时尚处于战争期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15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9)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公元1年960年1300年1700年中国450450600600欧洲550422576924(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

19、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4)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6分)【考点】(4)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4)注意仔细分析“全民皆醒”。如果赞成,就强调人民觉醒的广泛程度;如果反对,强调社会发展的不足。【答案】(4)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潮盛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不

20、断扩大。(6分,任答三个方面)不同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民族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连连失败,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思想领域的变革缓慢;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不高。(6分,任答三个方面)只有观点判断,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6(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

21、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

22、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7(2015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

23、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因。(3分)(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3)扶桑版日本教科书中关于“日清战争”的阐述,哪些是中国史学界认可的事实?(4分)哪里又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4分

24、)【考点】(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解析】(1)主要原因应该抓住甲午中日战争对朝鲜的影响来分析,可得出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

25、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3)第一小问认可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来分析,可得出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第二小问不能接受的事实,抓住

26、材料二中“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的信息,可以看出其教科书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的批判和反省。【答案】(1)主因:甲午战争使朝鲜遭受严重的民族灾难。(3分)(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 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

27、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3)认可事实:日本战胜东亚大国中国,让世界大吃一惊;以此为转机,“列强诸国”以租借地形式开始瓜分中国。(4分)不能接受事实:把列强瓜分中国写为“进入中国”,同时丝毫看不到日本对侵占中国领土(辽东半岛和台湾)的批判和反省。(4分)义和团运动1(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15)15“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8、【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非常理性地学习西方的技术,不符合材料“非理性的排他意识”,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也是理性学习技术,不符合材料“非理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民族主义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非理性的排他意识被最大限度的渲染,且暴力滋生,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及非理性地杀洋人的行为,正符合材料所述,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不符合“排他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6)16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

29、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属于后者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列强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未进入垄断阶段或者帝国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进行的是社会改良,既不反对封建势力也不反对帝国主义,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前者,反对封建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湛江一模15)15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

30、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蜡。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了敌意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考点】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的是义和团运动没有分清外来文明,认为西方国家人民残忍,而加以反抗,体现出在中国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中国民众思想落后,很难接受和理解外来文明,而对其敌视排斥,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故B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

31、华”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发生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故C项错误;基督教的反动本质体现在其传教活动是伴随着西方的大炮和商品而来的,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但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戊戌变法1(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9)9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考点】戊

32、戌变法 【解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是一种反侵略的措施,与材料的反应无关,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情况,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情况,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向西方学习,试图通过制度变革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中国抗战与材料中的两种反应无关,是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表现,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

33、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考点】(2)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

34、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答案】(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

35、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 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3(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

36、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对文化“离异与回归”的认识【解析】(3)该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结合材料“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联系1840

37、1919年间,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答案】(3)概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4(2015广东惠州一模38)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

38、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2)简述

39、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

40、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5(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

41、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

42、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6(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25(26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43、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制度变革【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概括即可得出,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冲击和遭到批判;第二小问要求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出现的新变化考虑。【答案】

44、(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其它表述也可)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西方文明思想的传播影响了传统大家族观念等。(8分,每点2分)辛亥革命1(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6)16“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A明末清初 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 D抗日战争时期【考点】清末民初赴日留学 【解析】明末清初中国尚未出现大量留学情况

45、,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留学生多赴美留学,故B项错误;清末民初,日本国力强盛,且距离中国较近,赴日留学学生增多,故C项正确;抗战时期中日关系紧张,不会出现大量赴日留学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惠州二模15)15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考点】辛亥革命【解析】革命党应该主要指的是革命派,维新派是改良派,故A项错误;“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

46、起义有成功的机会”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故B项正确,C、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惠州一模17)17“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中国共产党【考点】辛亥革命【解析】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与题中“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不符合,故A项错误;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篡夺,这表明西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故B项正确;立宪派的政治目标也是建立君主

47、立宪制的国家,故C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0)10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 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

48、,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1)11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考点】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割据【解析】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中央集权,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符合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格局的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实现民族独立与材

49、料所表达意思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6(2014广东韶关一模16)16“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一统一的权威,但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成熟,人们在此后的19111949年里无所适从,社会一片混乱。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的时间是19121927年,不符合“几十年”的时间跨度,

50、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日本、毛泽东都尝试在中国重建统一的权威体制,但非常艰难,故B项正确;题目主旨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袁世凯窃取果实只是短期的混乱,也不符合“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9)9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530个,乡自治公所在1970个以上。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A政府建立了民主制度 B临时约法初见成效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初现【考点】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仍为封建专制国家,故A项错误;临

51、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始于1927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辛亥革命爆发前”不符,故B、D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全国已成立城市自治公所镇自治公所乡自治公所”可知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8(2015广东肇庆一模16)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主要讲

52、的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暴露出君主专制政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仿照美国建立“更现代化的政府”民主共和制政府,故B项正确;“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表明要推翻清政府,与君主立宪制主张保留清政府不符合,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出现在1949年之后,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惨败后中国有识之士的反思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广东深圳一模15)15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刃能断几人头。”它所描写的可能是()A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 B义和团运动被镇压C革命党人英勇就义 D五四进步青年

53、被捕【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31867年,从时间来看于题干中的1907年不相符,故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1901年失败,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随即在19051911展开了一系列意图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题干中的时间1907年,关键词专制、自由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报描述的是革命党人,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从时间来看也于题干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广东珠海一模16)1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

54、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C项正确;三

55、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16)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中体西用的倡导者指的是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要活跃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与题干所提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图强者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要活跃于甲午

56、中日战争之后,义和团运动之前这段时间,与题干所提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的实践者指的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要活跃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直至清王朝的灭亡,符合题干所提时间,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践行者主要是通过发展中国经济的方式来救国,与题干中所描述的建立现代化政府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17)17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重庆史事史事解读A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B1911年

57、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C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D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考点】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解析】1897年维新思想兴起,报刊渝报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工具,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

58、题意;1911年11月22日,这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所以重庆革命党人这时夺取清廷政权,可以视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7年12月1日淞沪会战已经结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所以国民政府将首都迁至较为安全的大后方重庆,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于1953开始实施到1957年结束,成渝铁路通车时间为1952年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3(2015广东惠州一模38)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

59、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

60、彩”(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考点】(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分析中国宪政的不利因素。【答案】(2)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

61、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郑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14(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38)38(28分)某同学在探讨以“宪政建设”为主题的问题时,得出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宪政建设中也贯穿着各种势力的妥协”的结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

62、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英国“光荣革命”是妥协的典型,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 在“光荣革命”和辛亥革命中,各种政治势力是如何实现妥协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对“宪政建设”有何认识?(3分)【考点】(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辛亥革命(4)对“宪政建设”的认识【解析】(3)这类题目特别要注

63、意做到史论结合,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说明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妥协。既要摆出基本史实: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又要说明其中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王权的妥协。结合中国辛亥革命的史实,说明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妥协。既要摆出史实:南北和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要说明革命派与袁世凯之间、清政府与袁世凯之间的妥协。(4)对“宪政建设”的认识来源于“上述探究学习”,题目的引语强调妥协,引用的材料分别设计宪政的核心理念,中西选举的差异,现代民主是妥协的产物等,从材料出发,表达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分值是3分,这意味着每点1分,要写3点。【答案】(3)说明: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詹姆

64、斯二世之后,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颁布了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保存了君主制,又使王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没有大规模流血冲突中,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实现了政体的民主化转型;(4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辛亥革命中,南北和谈实现了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妥协;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辛亥革命整体上没有经过大规模流血冲突而实现了政体的变革。(4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4)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3分,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

65、历史39)39(24分)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6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答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材料二,二是学过的相关史实。材料强调:“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在甲午战败之后,光绪帝进行百日维新,中国从洋务运动学技术,转变成戊戌变法学制度。在

66、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革命派继之而起,宣传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学习欧美建立共和制。由此可概括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答案】(2)意义:甲午战败,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弊端(或“认识到洋务运动只学科技的局限”),(2分)康梁为首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宣传君主立宪。(2分)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宣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2分)(要求结合史实、叙述完整,如只列史实,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各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如“预备立宪”等,也可得分)16(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25(26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

67、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68、;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制度变革【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概括即可得出,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冲击和遭到批判;第二小问要求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出现的新变化考虑。【答案】(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其它表述也可)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西方文明思想的传播影响了传统大家族观念等。(8分,每点2分)17(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

69、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请回答:(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6分)(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考点】(2)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

70、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激进”的史实应符合思想上或实践上反封建的特征;第二小问,50年代被称为“激进年代”主要指1958年的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不符合国情。【答案】(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表现: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71、18(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39)39(2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

72、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4分)【考点】(1)辛亥革命(3)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梳理材料叙述角度,可知三段材料分别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统治阶级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辛亥革命理论主张同中国国情的关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73、厘清材料逻辑及关键词予以提炼概括表述即可。(3)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也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的历程及相关史实,联系相关知识予以罗列即可; 【答案】(1)原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科技和战争。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2分,共6分)(3)简述: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4分)19(2015广东深圳一模39)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类别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综合性法规商人

74、通例、公司律(1904年);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破产律(1906年)。奖励章程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10分)【考点】(2)清末新政;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各种法律章程的制定,可分

75、析其特点为重视法规的制定,而所制定的法规都是保护工商业发展的,说明其特点为鼓励发展工商业;第二小问从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之间的根本矛盾进行说明,清政府封建专制的本质说明了它不可能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必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奖励工商业的措施必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壮大了推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的力量。【答案】(2)特点:通过立法保护;鼓励发展工商业(或实业)。(4分)说明:一方面,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有利于推动反专制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展。(4分)另一方面,清政府的专制腐朽无法真正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而会阻碍其发展,所以利益冲突越来越大。(2分)2

76、0(2015广东湛江一模38)39(26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2)据材料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结合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8分)【考点】(2)18401

77、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中对东亚的影响抓住材料一中“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和材料二中“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的信息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二中“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等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冲击可从甲午战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

78、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中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答案】(2)东亚影响:甲午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2分)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2分) 世界影响: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分) 冲击: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2分)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分)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巨额赔款使国力进一步衰弱;(2分)中

79、国人在精神和信心上开始抛弃清王朝,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2分)21(2015广东肇庆二模38)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试以一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具体实践。(8分)【考点】(1)启蒙运动;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

80、1)第一小问概括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实行民主(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和法治;第二小问可以美国、法国、德意志以及中华民国为例,介绍它们是如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答案】(1)蓝图:代议制政体(答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也可以);法治国家。(4分,罗列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著作、言论;答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不给分。)实践: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2分),确立了民主共和制。(2分)(或答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德意志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

81、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总统共和制。)22(2015广东肇庆一模38)38(22分)关于中外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们感觉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才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据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整理(2)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分)【考点】(2)辛亥革命

82、【解析】(2)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依据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创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分析。【答案】(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23(2015广东佛山一模38)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

83、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 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材料三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1912年申报(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上海商会为代表的商人群体的诉求,并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其原因。(8分)说明这种诉求导致他们在孙、袁之争中做出了怎样的取舍?(4分)【考点】(2)辛亥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

84、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商人群体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和“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扰,致生意外干涉”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据材料二“商界牛计攸关,剥犬切痛”和“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可知希望发展经济,据材料三“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可知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第三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二“讵(怎料)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

85、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答案】(2)诉求:追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4分。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希望发展经济;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取舍:为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他们支持了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是袁世凯上台的原因之一。(4分。考生如果写:他们不支持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成果转移的原因之一,也同等给分)24(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

86、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3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对文化“离异与回归”的认识【解析】(3)该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87、结合材料“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联系18401919年间,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4)该问属于认识类的题目,注意问题中要求认识的对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归纳。如从材料一二的对比中可以得出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从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实质以及材料二中“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信息,可以得出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等结论。【答案】(3)概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

88、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25(2015广东惠州三模1

89、4)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恋观变革;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据教材,民国时期开始于1912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

90、工业的发展,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答案】 (2)年份: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6(2015广东茂名一模39)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

91、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8分)【考点】(1)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辛亥革命【解析】(1)注意材料的时间分别是1912、1916、1921,回答问题要联系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更要答出美国政治选举中吸引胡适

92、的地方。【答案】(1)美国:美国政治选举是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该体制经实践证明十分成功;美国选举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参政的重要途径;美冈选举受到政党的控制,政党政治有利于分权制衡、实现政权在政党之间和平转移。(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中国人民获得选举、参政的权利,政党纷纷改组和成立;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即将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27(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2)28(16分)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

93、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四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谈谈你对 “民国范儿”的认识。(2分)【考点】(4)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新文化运动【解析】(4)第一小问,结合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分析即可;第二

94、小问,结合材料四以及上一小问的答案,简要总结即可。【答案】(4)背景:政治上,民国建立,临时约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结束;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近代教育发展;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的西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任意一点1分,共4分)认识:“民国范儿”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社会运动或时代变革相关;应与时俱进,融入新社会中。(任意一点1分,共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0)10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曾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

95、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主权【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梁漱溟的观点指出了五四运动中存在过激的行动,并非赞扬,故A项错误;从“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可见梁漱溟对这种行动并不认可,故B项错误;梁漱溟是对五四运动的过激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没有涉及运动的性质,故C项错误;从“不

96、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可以看出梁漱溟主张理性爱国,遵守法纪,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38)38(26分)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6分)(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

97、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考点】(2)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激进”的史实应符合思想上或实践上反封建的特征;第二小问,50年代被称为“激进年代”主要指1958年的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不符合国情。【答案】(2)史实:辛亥革命(2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1分);新文化运动(2分)传播科学民主,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其他答案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98、 表现:大跃进(2分),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学生如回答三面红旗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3(2015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6)2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

99、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考点】(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解析】(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答;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设问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2)标准:阶级。(2分)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4分)原因:三大改造。(2分)国民革命1(2015广东佛山一模16)16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曾给孙中山去信,建议“在上海、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与此建议信直接相关的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第二次国共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并没有联合“农民、工人”,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涉及政治领域,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展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在上海、广州建立强

101、有力的执行委员会”和“我们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4)1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解放战争【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在武汉,与材料“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以及“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

102、命时间是1924年到1927年,从广州开始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解放战争与材料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惠州三模17)17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考点】新民主

103、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中共确立土地革命总方针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指的是中共和国民党首次合作,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耕地农有”主张反映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对于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故C项正确;右倾错误是指在与国民党合作中无原则退让、放弃革命领导权问题,这与材料中没收土地、发动农民的主旨是不符的,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16)16蒋介石、周恩来率领国民革命军东征棉湖是为统一广东而发动的一次重要战役,揭阳学宫是当时蒋介石、周恩来下榻之处,现今成为学宫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这件事发生在()A抗战

104、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 D国共十年对持时期【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国民革命军”,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军队,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1927年,抗战时期是19371945年,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符合题干材料,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是19271937年,蒋介石、周恩来不可能一起下榻揭阳学宫,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16)16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人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105、,除军阀!除军阀!” 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C“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除军阀!” D“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除汉奸!”【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国民革命的主题是国共两党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故A 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打倒老蒋,除军阀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打倒日本,除汉奸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7)17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A1921年 B1925年 C1931年 D1939年【

106、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据“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19241927年间,故B项正确;1921年国共合作还未开始,故A项错误;1931年国共处于对峙,故C项错误;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不会导致国民党党内成员成分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广东肇庆二模17)17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

107、频度078%245%2514%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从图表数据看,19231926年间“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入中国,而表中数据变化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于1927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推动革命形势在全国的高涨,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1927年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广东肇庆一模17)17“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

108、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解析】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开始中共摆脱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影

109、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1)11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的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类似于武装暴动,没有深入民众,故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与题中“最早”不符合,故B项错误

11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实现了中国四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时间为19371945年,与题中“最早”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C国共十年对峙1(2015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5)15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条道路是指()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D改革开放的道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抓住材料“失败后的退却”、“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予以分析,三大起义失败后,中共革命转向农村,符合中国国情,故A

111、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与材料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三大起义走的就是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但失败了,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涉及更多的是经济建设方面内容,与材料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广东惠州二模16)16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西安事变【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与题中的1936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中“1936”年,“五年的忍辱不战”应该指的是19

112、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张学良忽然造反了”可以得出应为西安事变,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的时间为194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广东韶关一模17)17共产国际负责人专门约见即将回国的王稼祥时明确指出:“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吧!”由此()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有利井冈山道路的开辟C促成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 【解析】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王明尚未在中共发挥作

113、用,故A项错误;井冈山时期是19271934年,当时王明已经取代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正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被迫长征,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会议取消了王明和博古的领导权,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遵义会议之后才有题干的事情发生,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正确方针,与中国国情相契合,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的决议,承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深圳市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11)1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C广东革

114、命政府成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晚于五四运动(1919年),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实力较弱,无力建立自己的政权,故B项错误;广东革命政府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建立,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不符,故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一大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政权形态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广东深圳一模16)16“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

115、立新的根据地。”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解析】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通过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从题干材料中“苏区”一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故A项错误;创立井冈山根据地应是在苏区正式建立之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与红军长征有关,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应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上,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惠州三调38)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

116、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现在的学生对于体育浪漫成性,而施教者亦无训练目标。故不但学生浪漫自由成性,即体育教师的精神,也有多半颓唐,不振的所以我们要挽回这个颓风,整顿体育,改革过去的浪漫行为,则必需体育军事化。据程登科:体育!军训!童子军三者在中学课程中之相互关系(此文发表于1936年)(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作者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8分)【考点】(3)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侵华日军的罪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抓住设问“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材料三时间为1936年,国际方面

117、可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法西斯上台等角度分析;国内方面,国共处于对峙和内战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3)原因:国际方面,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持续萧条;国际关系紧张,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 国内方面,国共内战(或者对峙);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8分,国际、国内各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抗日战争1(2015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16)16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的国庆大会上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我国近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

118、除。”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B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的目的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维护反法西斯大局C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D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尊重的大国【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抓住材料时间予以分析,1942年中国处于抗战相持阶段,还没有崛起,故A项错误;美、英等国愿意撤销不平等条约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有力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B项正确;抗战期间主要废除的是治外法权,“至此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将被彻底废除”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能说明中国至此将成为一个在

119、国际上备受尊重的大国,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广东江门高三调研16)16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反映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C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D受害者后代的描述【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口述史料需要经过加工、考证才可以生效,故A项错误;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B项正确;回忆录属于一手史料,但是其有误差、而且难以反映事件全貌,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史料,故C项错误;后代的描述属于二手史料,其可信度不如前面提及

120、史料,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6)16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B中共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七大召开【解析】瓦窑堡会议主要内容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洛川会议是决定建立全面抗战路线,

121、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主要围绕党的任务、党的指导思想等展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故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7)17图5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

122、【解析】题中未能体现中国国共合作抗战,故A项错误:照片是对1937年日军侵略罪行的真实描写,并未丑化,故B项错误;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图文并茂,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故C项正确;该图反映的是日军对中国的轰炸,激化的事中日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美日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6)16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

123、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蒋介石试图通过时空因素这一条件,来进行持续作战,并非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故A项错误;蒋介石的观点是以时间换空间,与中共的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提及的时间以及日记内容来看,当时的蒋介石还是力图争取胜利的,不能认定为消极抗战,故C项错误;从“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可以看出蒋介石意图以空间换时间,进行持久抗战,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调研22)221941年4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签订。同时,两国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

124、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对该声明评价合理的是()A标志着苏联与日本结盟B苏联与日本维护彼此侵略中国所得利益C瓦解了德意日法西斯同盟D蒙古人民共和国被苏联、日本瓜分【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立条约”可知A项错误;题目中的“满洲国”、“蒙古”均为中国的领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日本中立条约彼此承认双方侵略中国的所得利益,故B项正确;随着意大利、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无条件投降,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才逐渐走向瓦解,与题目中的时间“1941年”不符,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日本尊重蒙古的领土完整”可知D项错误。【答

125、案】B7(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17)17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重庆史事史事解读A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B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C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D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

126、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考点】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解析】1897年维新思想兴起,报刊渝报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工具,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1年11月22日,这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所以重庆革命党人这时夺取清廷政权,可以视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7年12月1日淞沪会战已经结束,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所以国民政府将首都迁至较为安全的大后方重庆,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于1953开始实施

127、到1957年结束,成渝铁路通车时间为1952年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2)12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A甲午中日战争 B五四新文化运动C全面抗日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是达不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故A项错误;五四新文化运动

128、与材料中的民族意识觉醒无关,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中,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与材料中的民族危机、民族觉醒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9(2015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38)39(26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

129、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4分)【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2)从材料二可知,研究方法是全球史观,结合抗日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加以说明即可。【答案】(2)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10(2015广东韶关一模38)39(26分)国家形象取决于国家实力,又与内政外交相关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

130、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让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国际先驱导报(2)据材料二和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不同态度。材料一、二对中国的态度(评价)有何局限性?(12分)【考点】(2)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第一小问分析态度,首先要指出当时西方对中国的态度,然后再分析当时的背景和原因。三四十年代,“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遍地黄金,可知当时西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根据

131、材料二所述,这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宣传有关;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经历了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洗礼,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恐惧的,原因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上迥然不同;原因之二是当时处于冷战背景下,中国奉行的是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局限性从材料一二可见,这些评价都不够客观全面,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答案】(2)三四十年代: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影响;(2分)经济危机的影响;二战的爆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13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任答1点可给2分)西方向往中国。(1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2分)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冷战”的影响,(任答1点2分)西方对中国充满恐惧。(1分)局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分)11(2015广东湛江一模38)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纪念抗战

133、胜利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5分)(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考点】(3)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4)史学理论历史评价【解析】(3)第一小问,从“人

134、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可知新视角是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第二小问,材料中先后强调了抗战中苏联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和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故归纳其性质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4)从对苏联作用的认识变化可知影响因素有时代背景;从对国民党的态度变化可知影响因素有阶级关系、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从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的认识可知影响因素是国际形势等。【答案】

135、(3)视角:把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评价。(2分)性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受到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援助、全民族的抗战。(3分,其他表述亦可,但需具备3个基本要点,每点1分)(4)因素:时代背景、阶级关系、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12(2015广东深圳一模38)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3)根据

136、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6分)【考点】(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从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其核心价值;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所提示的1937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急需激励国人抗日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其时代意义。【答案】(3)价值: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2分) 意义:在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激励国人奋起抵抗,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4分)解放战争1(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5)15纵

137、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解放战争【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而中国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与第一种反应类似,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行为,试图“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解放

138、战争属于中国内战,与“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珠海一模12)16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考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

139、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故C项正确;三个领导阶级不同,革命对象也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茂名一模39)39(26分)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间内容1912年11月5日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

140、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l921年8月13日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4分)(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

141、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4分)【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4)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3)1948年杜鲁门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的原因,联系国际上,当时杜鲁门主义已经出台;而国内,1948年春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蒋介石得不到杜鲁门的信任。(4)第一小问,判断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与胡适日记谁更可靠,由史学常识可知,当事人的记录比外人的回忆更可靠;第二小问,说明理由,从形式上,日记是当天的记录,而回忆录是事后回忆,可能有些已经忘记。【答案】(3)原因:冷战时期,杜鲁门推行杜鲁门主义,在中国积极反共;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展开战略反攻,杜鲁门对蒋介石不满意。(4分)(4)可靠:胡适。(1分) 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