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35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8章章末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测评(八)(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欲求御外之术,唯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李鸿章材料二严复说:“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家、革新家大久保利通说:“英、美、法等国的开化,高我数层,(日本无论如何模仿)也望尘莫及,我认为德、俄两国必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准绳。”明治维新史材料四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

2、帝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向皇帝提出改革方案:政治方面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提出“道器兼备”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结果又如何?(4分)(2)材料二中严复提出的“治标”和“治本”的含义各是什么?与李鸿章提出的“道器兼备”有什么不同?(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日本政治家主张效法德、俄,而康有为主张中国应“以日本为图样”?(7分)【解析】解答本题要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及所学知识回答,注意语言要准确,有条理。第(1)问,准确理解“道器兼备”的含义,指出洋务运动即可;第(2)问,从严复的阶级属性及其主张进行理解。第(3)问

3、,从日本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分析。【答案】(1)含义: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结果: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战败宣告其破产。(2)“治标”指学习西方的技术,“治本”指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同:两者性质不同,严复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3)德、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且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日本是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康有为认为日本因变革而强盛,并且是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也应该向日本学习,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变革。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

4、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

5、法这一历史改革。第(1)问解答时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乡下”“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皇帝和皇太后驾崩通知”等。“乡下”意指农村,联系史实可知,戊戌变法对当时的农村影响较小,从而得出:戊戌变法未得到广大群众支持等信息,由此组织答案。第(2)问应注意材料二中最后一段文字“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意指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存在激进的、操之过急的心态,对变法结果及当时的情形估计不足。由此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皇帝的主向”以及分析维新派扼杀了“进步”的原因。【答案】(1)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6、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3在1898年的晚清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一批官员进行了一系列以维新为目的的变法,内容包括对当时传统教育制度进行大幅改造,并涉及对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的调整以及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一次次地向晚清帝国展示着他们的坚船利炮、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康有为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了背后的本质。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有坚船利炮、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因为他们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而且“立科以励智学”。“才智之民多则强国,才智之士少则弱国”,而当时的中

7、国依然以科举八股评判知识分子才智之高下,导致各种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因此,“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中国要走富强之路,必须从教育入手,积极培养一大批具有变通求新的素质与能力的人才。这是康有为变通求新思想的根本所在。李永贤康有为变通求新思想中的教育创新之智慧(1)在康有为看来,当时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具有怎样的重大差距?(6分)(2)结合材料回答,在光绪帝颁布的定国是诏中,是怎样体现康有为教育改革思想的?(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对中国教育的改革。第(1)问,要注意找到中西教育比较的角度。第(2)问,实际上要求答出百日维新在文教方面的改革措施。【答案】(1)在学

8、习内容上:中国主要是四书五经;西方主要是近代科技与民主思想。在教育作用上: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实际有用的人才;西方教育推动了军事、科技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2)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1898年,(一系列)挫折激发了雄心勃勃但过早夭折的百日维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

9、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梁为“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有为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为实现近代中国“巨变进行辩护”的原因。其做法与百日维新“过早夭折”有何内在联系?(9分)【解析】第(1)问,“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维新思想的核心,即要求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的第一小问,一方面注意其策略性,意图减少阻力,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其阶级局限性;第二

10、小问要求分析这种做法和变法失败的联系,维新派未能与封建因素(势力)彻底决裂,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从中总结即可。【答案】(1)核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2)原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联系:维新派未能与封建因素(势力)彻底决裂,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二材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

11、为(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6分)(3)有人认为,百日维新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第(1)(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西方和

12、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特点:“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利: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弊: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6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

13、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

14、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5分)(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变法神速”“一日千里之势”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应结合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维新派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好反映了维新派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利影响,为以后改革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第(2)问,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是指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

15、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这些原因正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观点正确。第(3)问,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其包括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从这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