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7KB ,
资源ID:65350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35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专题13: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专题13: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doc

1、专题十三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变;2.了解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状况;3.理解煤炭、电力、石油与原子能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了解能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学法指导:1.注意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观察、分析和判断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现象;2.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拓宽知识视野,在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高度上,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高考预测:1.预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将是2006年文综高考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题目切口可从回顾、总结历史教训着手,正反比较,给人以启示。对这一专题的考察,很可能在政治、历史、地理三

2、科的综合上设计题目,体现浓厚的时代气息;2.能源问题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热点。考题回放:(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有改动)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大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3)根据河西

3、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参考答案:(1)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园气候干燥,在强烈的大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3)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知识整合: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求

4、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1、可持续发展问题很早就已出现,儒家学说中具有人与自然和合共处的思想和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即所谓“人所不欲,勿施于物”,“制天命而用之”,做到“人、物并育而不相害”,这对今天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2、秦朝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重视。秦朝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重视。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代的古墓。在

5、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大意为: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人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够解除。3、当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维持生态的平衡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

6、的协调发展。(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1、中国古代环境变迁中国历史上环境的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为五个时代: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黄金时代先秦;第一次恶化时期秦、西汉;相对恢复时期东汉至隋;第二次恶化时期唐至元;严重恶化时期明清以后。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黄金时代先秦状况: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原因:一是当时人口不多;二是当时重视环境的保护。当时不仅有一套严格执行的制度,而且产生了各种保护的思想和理论。资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

7、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王。资料二: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资料三: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获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第一次恶化时期秦、西汉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商鞅变法时因大规模垦殖而遭受破坏的西安附近森林和秦岭北坡边缘森林,到秦始皇时期,更因大兴宫室,而被砍伐殆尽。其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淤积而抬升,黄

8、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为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相对恢复时期东汉至隋东汉至隋,战乱频繁,人口大减,农耕区域缩小、畜牧区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水土流失不甚显著,黄河下游较长时间处于安流状态。第二次恶化时期唐至元隋唐时期人口增多,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如“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林区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沙漠化加快,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恶化时期明清以后。清朝前期人口剧增、盲目垦荒,如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

9、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我国在“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唯意志论的支配下,盲目推行毁林毁草开荒、围湖围海造田等征服大自然的运动,所谓“开荒开到山顶,种田种到湖底”和“大炼钢铁”,结果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3、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尝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能源危机的苦果。二、能源问题当前,煤、石油、电能与核能都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基础。

10、能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能源密切相连。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能源问题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1、煤炭的开发和利用概况:西汉开始用煤炭作燃料;宋元时期煤广泛应用于冶铁炼钢;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煤的开采迅速发展;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的蒸汽机器,洋务派认识到煤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清政府试办机器采煤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煤产量世界第一。特点:能量较高,运用广泛,不再局限于河流,但资源有限,污染较大。作用:在古代提高手工业生产效率,方便人民生活。在近代时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蒸汽时代的机器生产,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造成

11、严重的环境污染。2、电力的开发和运用条件:科学理论的进步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特点: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化,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少污染,电力来源可以有水电,火电,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影响:使社会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3、石油的开采和利用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原理,原子论、分子论及无机化学等概况:魏晋南北朝我国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此也有记载;19世纪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发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19世纪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石油开采和石油化

12、工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远洋轮船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的相继问世;中国三大油田(大庆、胜利、大港)的建成,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特点: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平衡,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方便人民生活,也带来环境污染。石油作为现代最普遍使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石油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的范围。1940年,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禁运,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日本为夺取战略资源,发动太平洋战争。西亚海湾地区的部分国家由

13、于石油资源丰富,成为帝国主义争夺和控制的焦点,长期以来一直受西方大国控制。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70年代以来,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本国石油工业。一方面提高油价,增加石油收益,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石油化工及其他工业,改善农业,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西亚穷国、富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加剧地区局势动荡,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4、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条件:物理学的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战及战后

14、各国的需要。概况:二战中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中国1958年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60年代第一颗原子弹,氢弹,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特点:能量巨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可用于军事和民用。有辐射和巨大破坏性。影响: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是人类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何能用于军事,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核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造成巨大伤害;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1983年,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印、巴核试验;伊朗核问题。 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 天 星版权天星om权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esoon天星om权天星om权T 天 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 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