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22KB ,
资源ID:65299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29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1讲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讲酶和ATP考纲要求1.酶的本质、特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酶与ATP有哪些共同特点?提示含量比较少,代谢离不了。(2)酶与ATP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有什么不同?提示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考点1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 说出下列图示中“A”的含义中的A为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2 判断并填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场所及对应的生理过程(注:在空格中,发生划“”,不发生划“”)细胞结构ADPA

2、TPATPADP细胞膜上搬运无机盐的载体蛋白细胞溶胶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核【思维辨析】(1)主动转运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2010天津,4A)( )提示 主动转运需载体蛋白和能量。(2)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2007海南,7BC改编)( )提示ATP合成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提供。(3)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2008广东,4D)( )提示来自线粒体而不是叶绿体。(4)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2008天津,6)( )提示无论是饱食还是饥饿时,ATP与ADP都

3、保持动态平衡。(5)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2008天津,6)( )提示由于剧烈运动有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故不相等。(6)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2009上海,24A)( )提示叶绿体不需要O2。【归纳提炼】1 ATP的形成途径2 对ATP认识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ATP与ADP相互转化完全可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2)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ATP是

4、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3)误认为ATP转化为ADP不消耗水: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油脂、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例1(2013海南卷,12)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

5、丙破题思路读题干确认该题是对DNA、RNA、ATP成分的比较知识联想回扣对比选项作分析。个性分析甲是DNA,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由3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乙是RNA,五碳糖是核糖,由3种核糖核苷酸组成;丙中的糖是核糖,丙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丙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得AMP,可以是乙水解的产物之一。答案D思维延伸(1)由甲转录出乙的过程需要哪些条件?提示酶、ATP和核糖核苷酸。(2)动物细胞代谢在哪里产生丙?提示细胞溶胶、线粒体。(3)甲、乙、丙共同具有的成分是什么?答案腺嘌呤、磷酸。考点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 酶的模型1(1)该模型表示酶作用特点的专一性。(2)图中b表示酶,c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2

6、酶的模型2(1)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 酶的影响因素模型(1)温度和pH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完全一样吗?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图乙对反应底物的要求是底物足量。【思维辨析】(1)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大纲全国,2D)( )提示线粒体、叶绿体功

7、能不同,化学反应过程不同,因酶具有专一性,故酶的种类不相同。(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011天津,1A)( )提示少数酶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2009广东,3D改编)( )提示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4)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011新课标全国,2改编)( )提示甲酶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可推知不可能是蛋白质,可能是RNA。(5)细胞质中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2009

8、重庆,1D)( )提示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有DNA。【归纳提炼】1 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分析甲图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2)分析乙图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 与酶活性相关的问题分析(1)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3)分析与酶有关曲线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其次再分析影响该曲线的因素有几个,一般情况下,曲线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的因素,达到饱和稳定状态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例2

9、甲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甲图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乙图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C从甲图可以知道若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D从乙图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破题思路(1)从甲图的自变量pH入手确定A、C选项。(2)从乙图的自变量温度入手确定B、D选项。个性分析本题考查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在乙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

10、窄的是酶b,酶c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乙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答案B思维延伸(1)由甲图中两个曲线的差异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示人的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比植物的高。(2)由乙图分析a、b、c三种脱氢酶哪种最适温度最高?提示c解题模板“四看”法解决坐标曲线题(1)看两坐标轴的含义,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2)看曲线的变化,掌握变量的增减快慢的生物学意义;(3)看“五点”,即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4)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点3探究影响酶的活性例3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11

11、 cm3瘦肉块4 mL蒸馏水37 水浴;pH1.52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37 水浴;pH83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4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0 水浴;pH1.5(1)请完成实验设计:应为_。(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来确定。(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变量。(5)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溶液呈_色,原因是_。破题思路由表内容确定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确定相关问题。个性分析据表分析可知,本实验意在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

12、响,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所以试管3的实验条件()应为37 水浴,pH1.5。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对实验结果能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必须严格控制。3、4号试管中的自变量为温度,该对照实验应为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随着实验中温度或pH的变化,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为因变量,2、3号试管可作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的一组对照,其中温度为无关变量。溶液中能使双缩脲试剂显紫色的是胃蛋白酶,蛋白块为块状,并未溶解在溶液中。答案(1)37 水浴;pH1.5(2)温度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3)相

13、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4)无关(5)紫因为胃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思维延伸(1)3号试管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溶液呈什么颜色?提示紫色。(2)从该实验看出对无关变量有什么要求?提示等量、一致。“因果法”分析实验变量(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实验中随实验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2)无关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会对因变量有干扰作用,但不呈因果关系,因此必须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实

14、验误差。1 (2013新课标全国卷,6改编)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高温、强酸和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2 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D探

15、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答案D解析A选项中,自变量应为酶与无机催化剂;B选项可以是酶相同,反应底物不同;C选项自变量就是不同的pH。3 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B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C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于温度为30 、pH7D在pH5或温度为20 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答案C解析图3中,麦芽糖的含量减少,蔗糖保持不变,说明该实验研究的酶是麦芽糖酶。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往往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对照实验,图示中并没有此实验。图1中温度为30 时,

16、生成物生成的速度最快,这说明此温度接近最适温度;图2中pH7时,底物剩余量最少,说明此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因此,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接近于温度为30 、pH7。4 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所示。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4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mL)1质量分数为1%的CuSO4溶液(mL)1质量分数为1%的Na2SO4溶液(mL)1蒸馏水(mL)1pH为6.8的缓冲液(mL)1111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mL)11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将各试管放入37 的恒温水浴中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加入质量分数为1

17、%的碘碘化钾溶液0.1 mL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3)该实验中设置的4号试管起_作用;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4)上述实验中若用本尼迪特试剂代替碘碘化钾溶液进行检测,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如果要产生颜色变化,还需_,1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_。答案(1)维持实验过程中反应液pH的稳定(2)Cl和Cu2Cu2Cl(3)对照探究Na和SO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否有影响(4)热水浴加热由蓝色(或无色)变为红黄色解析(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

18、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2)加入NaCl溶液为无色,而加入CuSO4溶液为深蓝色,说明Cl和Cu2对酶活性有影响,其中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使溶液颜色变深,而Cl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使溶液变无色。(3)4号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起对照作用,3号试管和4号试管对照,可确定Na和SO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由于Cl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故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1号试管为红黄色。1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19、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0项 B1项 C2项 D3项答案A解析所有细胞都能合成ATP;Na进入细胞是主动转运,消耗能量;ATP中的“A”是腺嘌呤和核糖,DNA和RNA中的“A”只代表腺嘌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不消耗ATP;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2 人体中某一过程如图所示,如果温度增加到42 ,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C氨基酸缩合速率加快D氨基酸缩合速率减

20、慢或不能发生缩合答案B解析人的体温是37 左右,温度升高到42 会使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和分解速率下降;图中过程是蛋白质的分解,并非氨基酸的缩合,所以C和D项错误。3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相关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验证pH对酶催化速率的影响向三支试管分别依次加入1 mL新鲜唾液、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1 mL不同pH的缓冲液,适宜温度保温5 min后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B验证酶的高效性A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观察气泡冒出情况B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FeCl3溶液,观察气泡冒出情况C探究酶作用

21、的适宜温度5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唾液碘碘化钾溶液,每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组: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碘化钾溶液检验对照组: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碘化钾溶液检验答案B解析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时,注意要将酶在特定温度和pH条件下处理后,再和底物在特定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A、C项错误;检测淀粉和蔗糖是否分解,应用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看是否出现红黄色沉淀,D项错误。4 (2013海南卷,4)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

22、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易化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溶胶中产生答案C解析DNA复制需要能量,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故碳反应需要能量,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而第一阶段就发生在细胞溶胶中,故A、B、D正确。易化扩散为被动转运,不需要能量,所以C错误。5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C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酶数量和酶活性答案C解析

23、麦芽糖和麦芽糖的分解产物都是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现象一致。6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最可能的曲线分别是()A42 B32 C24 D34答案A解析曲线1的反应温度为最适温度,升高温度后酶活性降低,达到的最大反应速率低于最适温度时的最大反应速率,因此曲线4符合要求;加入酶后反应速率增加,因此曲线2符合要求。7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B曲线作为对

24、照实验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上移答案D解析由两曲线的最适温度相同可知,化合物X不影响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曲线为对照实验;由图可知,化合物X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曲线的顶点不一定上移。8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在B点时,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答案B解析在B点时,酶浓度及数量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由题可

25、知,图像是在最适温度下绘成的,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因此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将降低,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9 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腺苷三磷酸(促进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溶胶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及细胞溶胶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答案D解析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腺苷三磷酸的活性,从而影响消耗ATP的反应,因此受影响的场所是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10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

26、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降,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答案C解析pHa时,酶活性降低,e点不移动,d点右移;H2O2在自然条件下也会分解产生O2,pHc时,e点不为0;温度降低时,酶活性降低,e点不移动,d点右移;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动,d点右移。11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

27、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答案D解析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1号和3号实验的底物相同、酶不同,两组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3号与4号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号与5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12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后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B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C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

28、乙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D若在适当升高温度条件下重复该实验,图中A点位置将下移答案C解析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等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适当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形成曲线c的原因不可能是适当升温。13荧光素酶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荧光的酶的统称。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荧光素甲溶液,荧光素乙溶液,荧光素酶A溶液,荧光素酶B溶液,ATP溶液。(1)现欲探究不同的荧光素酶是否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请完善实验思路。实验步骤:取4支试管,编号1、2、3

29、、4;1、2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甲溶液,3、4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乙溶液;_号试管加入适量荧光素酶A溶液,_号试管加入等量荧光素酶B溶液;_;在暗处观察各试管是否发出荧光。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实验结果为_,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否则,不支持“不同的荧光素酶都能催化不同的荧光素氧化”。(2)在有一定量的某种荧光素荧光素酶混合液的测试管中,加入适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然后把测试管放入荧光光度仪测荧光素发出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上述方法可用来测量各种细胞内的ATP含量,衰老细胞的荧光强度应比同类正常细胞_(填“大”或“小”)。在测定细胞内ATP含量时需制备细胞匀浆,由曲

30、线可知,必须注意_。答案(1)实验步骤:1、32、4(前2空答其他正确组合也可)4支试管加入适量且等量的ATP溶液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4支试管都发出荧光(2)小匀浆的浓度要合适14 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催化降解主要依赖于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ase)的作用。温度、pH和NAGase催化水解产物对NAGase催化活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NAGas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约为_和_。(2)若以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为效应物,则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_。(3)

31、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下图是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在研究实验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B。答案(1)40 6(2)抑制葡萄糖(3)能提高不能提高解析(1)依图示,该酶最大活力所对应的温度和pH为最适温度(约为40 )和最适pH(约为6)。(2)三种效应物对该酶的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葡萄糖的抑制作用最强。(3)图示为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模型:模型A为竞争性抑制剂模型,当底物的量增多时,增大了底物与酶结合的机会,使反应速率提高;模型B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模型,这种模型中的抑制剂能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当底物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会提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