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174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图中a、 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其中-表示相关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体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B. 炎症时可导致液体增多而引起局部肿胀C. 若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则比处血糖浓度要高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 则b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体液,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详解】A、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炎症时会引起毛细

2、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可导致液体增多而引起局部肿胀,B正确;C、若组织细胞为肝脏细胞,在饭后,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比处血糖浓度高,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D错误。故选B。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 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D. 内环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一些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尿液、血液、细胞液都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C、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相

4、对稳定的水平,而非固定不变,C错误;D、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3. 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

5、式都不一样【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详解】A、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A正确;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错误;C、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

6、确;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D正确。故选B。4. 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为保证计数的准确,应该( )A. 取样液之前,轻轻振荡锥形瓶,使酵母菌均匀分布B. 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后再使用C. 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 显微计数前,要静置、龙胆紫染色,计数染成紫色的细胞【答案】AB【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

7、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取样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B、实验探究的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为了避免其它杂菌

8、对酵母菌数量的影响,在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B正确;C、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应先放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C错误;D、血球计数板加样液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成紫色的细胞是死细胞,故计数时只计未染上紫色的细胞,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5. 隐球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当隐球菌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细胞内,进一步感染组织和器官而危

9、及生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隐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只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将其清除B. 隐球菌首次侵入人体后,可能会诱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进入宿主细胞内消灭寄生的隐球菌D. 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抗隐球菌的抗体来诊断隐球菌感染【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时,这种情况称为过敏反应。【详解】A、隐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0、还会起作用,A错误; B、隐球菌是抗原,能够感染组织和器官而危及生命,过敏反应有个体差异,而抗原无个体差异,对所有人都会引起免疫应答,B错误;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跟抗原结合,使其失去进一步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但不会进入宿主细胞内消灭寄生的隐球菌,C错误;D、感染隐球菌会产生抗体,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抗隐球菌的抗体来诊断隐球菌感染,D正确。故选D。6. 将不含IAA的琼脂块a和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a分别放在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上。给予放置a的胚芽鞘单侧光照射,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体现了IAA作用的两重性B. d上IAA量小于a的原有的IA

11、A量C. a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体现植物向光性D.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关于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影响: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

12、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详解】A、该实验只体现了IAA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其两重性,A错误;B、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B正确;C、放a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不能体现植物向光性,因为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不能感光,C错误;D、胚芽鞘b侧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D错误。故选B。7.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不同B. 探究的问题: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多少

13、C. 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浸泡时间长短要一致,A错误;B、根据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正确;C、做预实验目的是

14、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C正确;D、“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注意事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并区分浸泡法和沾蘸法两者之间的区别;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并能分析一些注意事项的原因。8.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 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

15、B. 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C. 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D. 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A正确;B、气候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B错误;C、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

16、能相同,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 外来物种入侵不会对当地群落演替产生影响D. 由于灌木繁殖能力较强,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树林,A错误;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随后才会出现肉食性动物,B正确;C、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演替产生影响,C错误;D、由于灌木高大,利于竞争阳光,故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

17、取代部分草本植物,D错误。故选B。10.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制作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 制作果酒、腐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果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 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胞外酶D. 制作果酒、果醋的过程需保持菌种活性,制作腐乳的过程不需要【答案】C【解析】制作果醋的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霉菌属于真核生物,A项错误;制作腐乳不需要无氧条件,B项错误;制作果酒、果醋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霉菌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胞外酶,C项正确;制作腐乳的过程需要保持菌种活性,D项错误。1

18、1. 在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着泡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接近稳定B. 该实验中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好氧菌C. 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都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D. 可通过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19、,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泡菜中亚硝酸盐,随着泡制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A正确;B、该实验中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B错误;C、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都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C正确;D、可通过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正确。故选B。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

20、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B.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C.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答案】C【解析】【分析】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3、104和105倍的稀释液;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

21、倍的稀释液。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详解】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A正确;根据选项A可知,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需要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D正确。故选C。13. 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

22、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 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 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

23、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其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应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备用,A正确;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D正确。14. 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

24、不正确的是( )A.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B. 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A【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A错误; 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正确;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

25、解菌,C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点睛】注意: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15. 下列利用菜花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粗提取DNA时观察到丝状物偏少,可能向2molL-1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过多B. 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

26、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C. 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1,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D. 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振荡,观察颜色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浓度为0.14 molL-1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

27、是对DNA没有影响,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在80条件下会变性,而DNA对温度的耐受性较高;DNA的鉴定: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详解】A、2molL-1NaCl溶液溶解DNA,缓缓加入蒸馏水使得NaCl溶液浓度降低,则DNA不断析出,DNA丝状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 molL-1;如继续加蒸馏水,DNA的溶解度增加,DNA丝状物量减少,故粗提取DNA时观察到丝状物偏少,可能是蒸馏水加多了,A正确;B、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DNA溶解在滤液中,过滤后不能丢弃滤液,B错误;C、用蒸馏水将NaC

28、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1的浓度,此时DNA溶解度最低,DNA大量析出,过滤时应该用纱布,不能用滤纸,C错误;D、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需要水浴加热观察染色变化,D错误。故选A。16.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包括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在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筛选出健康胚胎进行移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获取的精子一般要放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才能用于受精B.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过程需要进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C.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之一是母体子宫对植入胚胎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D. 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随意选择和定制孩子【

29、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有: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选择和定制孩子。【详解】A. 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A正

30、确;B. 胚胎植入前,可直接进行遗传学诊断,不需要从羊水中获取细胞,B错误;C.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之一是母体子宫对植入胚胎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C正确;D. 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是可以得到健康的胚胎,而不是随意定制,D正确。17.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B. 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 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1)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刚刚

31、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2)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详解】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A正确;B、受精

32、卵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C正确;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故选B。18.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B.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C. 高等哺乳动物个体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原肠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 选择此时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对均等分割【答案

33、】C【解析】【分析】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受精卵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详解】如图是囊胚期示意图,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A正确;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而原肠胚期进行了组织器官的分化,因此最关键,B 正确; 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形成滋养层和内细胞团的细胞,终止于生命结束,

34、C错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胚胎发育过程的每个时期的特点。19. 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配制步骤、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B. 步骤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C. 步骤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D. 步骤挑取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答案】C【解析】【详解】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A项正确;步骤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

35、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项正确;步骤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项错误;步骤挑取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D项正确。20.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B. 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器官C. 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D. 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内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答案】C【解析】【分析】1.胚胎发育过程:(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

36、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2.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3.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

37、复和进一步发育。【详解】A、卵裂期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A错误;B、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胎盘和胎膜,B错误;C、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C正确;D、培育试管婴儿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D错误。故选C。21. 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a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B. 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C.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答案】D【解析

38、】【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图中a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正确;B、b物质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D错误。故选D。22. 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处受到不同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指尖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马上缩手和产生疼痛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反射B. ag区段

39、说明刺激达不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C. 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恢复为静息电位D. 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全部过程只需25毫秒,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g区段没有达到阈刺激,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仍然有去极化发生,说明刺激不达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发生超极化,ef段通过钠钾泵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指尖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马上缩手是

40、非条件反射,产生疼痛是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神经中枢)就有的感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b点为阈电位,是达到阈刺激后才可能达到的一个电位值,ag区段没有达到阈刺激,没有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仍然有去极化发生,说明刺激不达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B正确;C、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发生超极化,ef段通过钠钾泵恢复为静息电位,C错误;D、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全部过程只需4毫秒,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D错误。故选B。23. 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

41、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C.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答案】D【解析】【详解】A、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b、c、d三点,这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A正确;B、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B正确;C、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的运动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C正确;D、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构成效应器,D错误。故

42、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24. 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B. 图中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答案】D【解析】【详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A正确;图中过程需要下丘脑、大脑皮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43、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故C正确;寒冷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但产热和散热是相等的,故D错误。【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就保持相等。25.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 )A. 只能从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得B. 细胞核小,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 可冷冻保存,不可进行遗传改造D. 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

44、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A、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A错误;B、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错误;C、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C错误;D、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

45、效应器是_,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信号到_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_,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黄体生成素可以口服吗?_。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原因是_。【答案】 (1). 松果体 (2). 电 (3). 化学 (4). 体液(或激素) (5). 垂体 (6). 睾丸 (7). 不可以 (8). 降低 (9).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

46、RH【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是由传出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即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或激素)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

47、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黄体生成素是蛋白类,不可以口服。分析图解可知,下丘脑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促性腺激素),该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当雄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导致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等。27. 微生物食品检测是通过微生物检验,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汚染的程度作出正

48、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目前受到高度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方法一:微生物培养法(1)培养细菌最常用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的作用是_。要配置固体培养基一般需加入_作为凝固剂。(2)对食品中具有生命活性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看其数量是否超标,通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对菌落_的观察也可初步确定待检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3)用上述方法计算每克样品中菌株数的公式为(C/V)M,其中C代表_。 若培养结果中,有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方法二:特殊物质检测法(4)将待测样品的微生物接种在含有14C标记的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通过测定

49、生物代谢所产_(填一种气体)的放射性强度,间接推测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该方法只适用于部分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理由是_。【答案】 (1). 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2). 琼脂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 (5). 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6). 接种的菌液浓度过高 (7). CO2 (8). 有的微生物不利用葡萄糖;有的微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的同时不产生气体等【解析】【分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完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主要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稀释涂布平板法相比较于平板划线

50、法可以计数。【详解】(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若要配置固体培养基一般要加入凝固剂琼脂;(2)若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一般选择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待长出菌落以后,一般通过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特征进行初步辨认;(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常常需要数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一般一个菌落表示一个活细胞,再比上滴加到平板的体积后乘稀释倍数,所以C表示的是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若平板上菌落连成一片,没有分散成单个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种的菌液浓度过高;(4)微生物以葡萄糖为代谢底物,分解葡萄糖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生物代

51、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放射性强度,间接推测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于不利用葡萄糖的微生物,或者分解葡萄糖后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是无法用该方法检测的。【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难点为微生物计数时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掌握计数的原理,由于在平板上长出的一个菌落相当于最开始的一个活菌,因此用培养后的菌落数比上体积则是密度,如果进行了稀释,还需要乘稀释倍数,用公式总结为(C/V)M。28. 香瓜(薄皮甜瓜)果实清甜香脆,营养丰富,生食有清热祛暑、利尿去水、润肠通便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图1为乙烯对香瓜香气物质合成影响机理示意图,图2为科研人员研究乙烯对香瓜体内L酶活性影响的实

52、验结果。请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乙烯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调控细胞核内与L酶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基因的_ 和 _两个过程。在动物激素中还有_(2种)激素的受体也在细胞内。也有相似的调控过程。(2)图1中L酶的作用是_亚油酸生成香气物质,其化学本质是_。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 (3)由图2可知,香瓜内源乙烯的产生量在第_天达到最高,理由是_;外源乙烯对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7天最显著,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答案】 (1). 转录 (2). 翻译 (3). 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 (4). 催化 (5). 蛋白质 (6). 少量的mRNA能迅速合成大量的

53、蛋白质 (7). 4 (8). 因第4天L酶活性最强 (9). 外源乙烯与对照组的L酶活性差值最大【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乙烯进入细胞和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内L酶的合成,L酶香气想起物质的合成。图2中,对照组在第4天L酶活性最高,说明内源乙烯产生量在第4天达到最高;第7天,外源乙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L酶活性差值最大,说明外源乙烯对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7天最显著。【详解】(1)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果实的成熟。据图1可知,乙烯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合成L酶,进而催化香气物质的合成,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合成香气物质时,L酶起催化作用。在动物激素中

54、还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受体也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后也会调控基因的表达。(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据此可知,图1中L酶的作用是催化亚油酸生成香气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一条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从而完成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其积极意义在于少量的mRNA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据图2可知,对照组在第4天L酶活性最高,故内源乙烯产生量在第4天达到最高;第7天,外源乙烯处理组与对照组的L酶活性差值最大,故外源乙烯对L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7天最显著。【点睛】熟知酶的概念以及乙烯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前提,能看懂题目含义并能根据实验结果获得正

55、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 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S)内,GFP基因若表达就会使细胞带有绿色荧光,继而利用带有绿色荧光的ES细胞培育出嵌合型的小鼠用于科学研究,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步骤的生理过程称为_,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生的场所是_。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的来源是_。(2)步骤的受体细胞是小鼠ES细胞,ES细胞是_细胞的简称,由图可知一般从囊胚的_分离得到,且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的特点。在培养ES细胞时,需要_技术。(3)图中重组囊胚在步骤之前要先检测_,再通过_技术移入代孕母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答案】 (1). 受精作用 (2). 输卵管 (3)

56、. 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质DNA基本来自母方 (4).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 (5). 内细胞团 (6). 发育的全能性 (7). 动物细胞培养 (8). 是否具有绿色荧光细胞 (9). 胚胎移植【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转基因绿色荧光嵌合小鼠的培育过程,其中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表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表示胚胎移植过程;表示妊娠产生转基因鼠的过程。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

57、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详解】(1)由分析可知,表示受精作用,是在雌性的输卵管内完成的。受精时精子的头部与卵细胞发生融合,故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基本来自母方。(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在培养ES细胞时,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由图可知,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都是GFP基因,因此图中重组囊胚在

58、步骤之前要先检测是否有绿色荧光细胞,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代孕母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考查了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多个现代生物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30.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1)图1所示某植株、三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低的部位是_。摘除了,生长加快的原因是_。 (2)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2。从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对生根影响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A15C B25C C35C D45C 从坐标图中可知5组实验都是实验组,没有做清水对照组

59、的原因可能是_。(3)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下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在生长素的刺激下,H+通过_方式跨膜进入了细胞外,激活酶X。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结构A的作用是_,被激活的酶X的直接作用是_。而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变化是_。(4)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从图中信息可知,利于B叶生长的因素是_。【答案】 (1). (2). 解除了顶端优势 (3). A (4). 已做预实验 (5). 主动运输 (6

60、). 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 (7). 使多糖链断裂 (8). 降低 (9). 较多数目的叶片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和是合成生长素旺盛的部位,其中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图2表示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增加,月季插条生根数目减少;据题图分析,H+的运输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H+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运送到细胞壁,激活酶X后,使细胞壁的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断裂,使细胞壁松散,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详解】(1)观察图1可知,在、三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低的部位是。摘除了,生长加快的原因是除掉顶芽后,就解除了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2) 分析题

61、图2柱形图可知,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增加,月季插条生根数目减少,图中没有显示出最适宜浓度,不能确定1浓度对生根的影响,所以1.5C 的浓度不能判断对根的影响,故应选A。从坐标图中可知5组实验都是实验组,没有做清水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已做预实验。(3)据分析可知,在生长素的刺激下,H+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壁,激活酶X。根据图中信息,结构A的作用是将H+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运送到细胞壁,该过程消耗ATP,故A的作用是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被激活的酶X的直接作用是使多糖链断裂,而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H+从细胞内通过细胞膜运送到细胞壁的增多,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降低。(4)根据图3分析,制

62、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也是用于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图4显示,插条进行的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B叶片”,、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行的不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据此推测,利于B叶生长的因素是较多数目的叶片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点睛】本题以植物的激素调节为切入点,涉及到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根据顶端优势判断不同部位植物激素浓度高低及根据特定的图表

63、信息判断植物激素作用的机理等内容,同时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3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将绿豆种子浸泡促使其萌发,然后经去皮、研磨、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淀粉酶提取液。用干净剪孔器在滤纸上剪取6片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作下表所示处理。将处理后的6片滤纸片分别覆盖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如上图1),将培养基放在35的恒温培养箱内约30min。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1min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观察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并比较大小(如上图2)。请分析回答:(1)制备淀

64、粉琼脂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_。(2)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这是因为_。(3)表中“?”处表示的溶液或试剂是_。实验中要求剪取的圆形滤纸片大小相同,这属于控制实验的_变量。(4)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_。2、3号与6号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_。(5)本实验的结论是_。【答案】 (1). 溶化(灭菌)倒平板 (2). 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 (3). 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4). 无关 (5). 淀粉已被分解 (6). 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7). 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

65、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4、分析表格:本实验是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处的pH(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淀粉酶所处的不同的pH),图2淀粉琼脂培养基经碘液处理后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中,透明圈越大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多,反之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少。【详解】(1)制备淀粉琼脂培养基,应先根据需要计算各成分用量,然后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66、2)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以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进而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3)分析表中的内容可知,4号是设置酶处于酸性介质的实验组,因此表中“?”处表示的溶液或试剂是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实验中的圆形滤纸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4)圆形滤纸片上的淀粉酶会催化它周围的淀粉分解。放置30 min后将碘液倒在培养基上,如果pH合适,圆形滤纸片的四周便会出现一圈清晰区,表示该处的淀粉已被完全分解。6号的圆形滤纸片浸入蒸馏水中,为空白对照组,2、3号与6号的实验结果相同,可以说明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无作用。(5)图2中的实验结果显示,16号的圆形滤纸片四周

67、出现的清晰区的大小为5号1号4号2号3号6号,所以本实验的结论是: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点睛】本题考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2.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1)K值的含义是_,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时_。(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请分析a点表示的

68、外界因素有_。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用图中标号、表示)。(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请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增长率/增长速率)是恒定不变的。(4)下图是一同学用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若血细胞计数板如图样式,则正确计数方法选择如图_计数并求平均值再进行换算。若一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请计算10ml培养液中含有酵母菌为_个。【答案】 (1).

69、环境容纳量 (2).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3). 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 (4). K2 (5). I (6). 增长率 (7). 5个中方格 (8). 6107【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1)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其中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时环境条件不受破坏。(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

70、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急剧下降,变为曲线、且种群数量为K2时,分析a点表示的外界因素可能有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最少,故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控制为K2;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 J型曲线中,Nt= N0t,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t,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增长率是恒定不变的,始终为-1。(4)若血细胞计数板为如图样式,则其应为25中方格16小方格规格,故应选用五点取样法选取如图中的5个中方格计数并求平均值再进行换算。若一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由于图中1个中方格(含有16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为24个,则10mL酵母菌培养液中有酵母菌24/1640010410个,即6107个。【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S型曲线的数量变化特点是该题的难点,要求学生理解K/2的意义和应用是突破该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图分析获取有效的信息,特别是II部分图是分析中,掌握值的变化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