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农为本【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属于备考重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的思想,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排
3、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瓷业到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AA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故B正确,排除。商朝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故C正确,排除。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故D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4.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
4、:( )A.君权神授 B.春秋大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名师点睛】西汉初期,为了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5.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
5、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体现了法家思想,故A正确。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故B排除。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属于儒家思想,故C排除。弱者道之用,属于道家思想,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名师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
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应该以法规范,部分体现了法家思想,故B正确。天行有常,属于唯物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礼法并重,
7、礼不符合法家思想,故C排除。法家思想没有民水君舟内容,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名师点睛】荀子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7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南北朝
8、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灌钢法8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体现了商品经济和政府商业政策变化,故D正确。当时
9、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A排除。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主要在贸易方面,故B排除。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9右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业【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10、的相关知识。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10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有关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官府鼓
11、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排除;单暑袜,极轻美,这反映了当时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故正确;从店中给筹取值,这反映了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故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正确,故B正确。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11阅读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表
12、。对统计表的解读有误的是( ) A.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 压制民族企业发展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名师点睛】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
13、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民主独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危机严重,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实业救国,故A正确。工商皆本。属于黄宗羲思想,故B排除。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不是重利轻义的表现,故C排除。近代工商业不能说明民主独立的思想,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13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
14、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期【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此,教师需高度重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有短暂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
15、闭。新中国成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并于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14“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故C正确。农业合作化实现了集体所有制,故A排除。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土地改革时期,故B排除。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
16、积极性,属于人民公社运动,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农业合作化15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B.经济困难物质匮乏C.计划经济的影响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计划经济【名师点睛】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
17、的人、财、物等。故广告事业发展陷于困境。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关键是改革所有制形式 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革所有制形式,故错误;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故正确;两者都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故正确;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故正确。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正确,故B正确。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中
18、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17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C【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荷战争【名师点睛】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对外进行了规模日益扩大、手段日益残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帝国
19、。英国经济力量和海上力量强大起来,开始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争夺殖民地,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英国先后打败了自己的海上竞争对手,把它们从印度、西印度群岛和北美赶出去,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18“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英国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20、:据材料“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旨在说明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英国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B排除。英国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没有突出工业资产阶级的问题,故C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19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
21、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1【名师点睛】工业革命在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方面的影响和表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提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著名的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国富论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的运行,完全靠市场运行,调节,市场是完美无缺的,政府只当守夜人的角色。在高考备考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高考的考点涉及。20欧洲资本主义的
22、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资本原始积累 B.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商品输出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 D.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原始积累属于重商主义时期,商品输出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属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故D正确。商品输出,不属于重商主义时期,故A排除。资本输出不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故B排除。资本原始积累不属于自由资本主义
23、时期,故C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21.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答案】C【解析】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它形
24、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22.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的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只注重和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C.在改革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
25、把苏联改乱了”的主要原因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故A正确。注重和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属于勃列日涅夫,故B排除。在改革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属于三者共同点,故C排除。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属于戈尔巴乔夫,故D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23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答案】B【解析】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
26、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名师点睛】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2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B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所导致C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所决定 D苏俄当时的
27、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在于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故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属于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排除。当时帝国主义没有经济封锁。故B排除。当时苏俄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25.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这段材料实
28、际上揭示了( )A. 美国房地产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B. 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C. 房地产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 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处于经济危机,故B正确。美国房地产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没有突出泡沫,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房地产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故D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29、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背景26.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该组织是下图中( )【答案】A【解析】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2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主要是因为( )A.解决社会矛盾 ,消除两极分化 B.刺激社会消费 ,缓和了供求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刺激经济发展 D.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30、盾,维护社会稳定,故D正确。它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故A错误。刺激社会消费 ,缓和了供求矛盾,与福利国家无关,故B排除。福利国家也不能改善劳资关系,故C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名师点睛】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欧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此后,这一福利国家理念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最典型的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西方福利国家的“橱窗”。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英国削减福利制度的改革,是由其财政压力带来的,此后,削减福利的改革浪潮逐步席卷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
31、,包括美国。28.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答案】C【解析】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29.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了一系列困境,如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为此西方国家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 ( ) A.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B.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出售国有企业给私人 D.大大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20世纪70年
32、代,西方国家面临了一系列困境,如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西方国家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故A正确,排除。政府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错误,符合题意。当时政府出售国有企业给私人,故C正确,排除。同时,政府大大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D正确,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名师点睛】滞胀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它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全面危机阶段,滞胀现象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变得日趋严重,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19821988年,在治理“滞胀”的政策实践中,美国和英国都采用了以货币主义为主的政策措施,即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
33、,放松政府管制,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减税,金融市场自由化,同时加强各国在国际资金流动、汇率、利率、关税、外贸诸方面的协调。这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30某国际机构曾指出菲律宾国内“电价过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足,这有碍菲贫困人口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该国际机构最有可能是( )【答案】A【解析】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31.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 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是一把双刃剑 B.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
34、金缺口 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 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故D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相关知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
35、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这种客观的趋势是每个民族国家难以把握的,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效应:正效应或负效应。当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获得的正效应小于负效应时,该国就会对经济全球化采取抵制或消极的态度,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32.1919年,太原郊区的刘大鹏写道:“五更各庙鸣钟,惊醒世人早起迎神,里中放炮接连不断,此其新年也。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他在此表
36、达的是( )A.当地习俗中过年应名钟、迎神和放炮 B.在乡村推行民国新习俗需要假以时日C.乡村里民国倡导的民主观念比较淡薄 D.当年百姓和官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表现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阅读下表,观察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两白银)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
37、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1)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2分)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2分)。原因:列强入侵(2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2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分)(2)变化: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单一公有制建立)(2分)。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2分)。(3)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2分)原因:改革
38、开放的实行(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表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可知,1885年到19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列强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
39、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34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上世纪20、
4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材料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
41、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1)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收入?(3分)(2)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如何评价这个运动?(6分)(3)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2分)。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得益者,请结合史实从经济方面加以说明。(4分)【答案】(1)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1分)措施: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特点:公有
42、制,计划经济;范围广、规模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民的利益。(任答2点给2分)评价:积极性: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任意一点2分)消极性: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任意一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提到,1932年,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1
43、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2)根据材料二提到,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公有制,计划经济;范围广、规模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民的利益。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评价这个运动:积极性: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消极性:严重损害了农
44、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35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形成篇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
45、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挫折篇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调整篇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
46、促进作用。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1)自1500年以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分)【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市场出现挫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5分)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
47、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国际分工;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3分)(2)办法: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2分)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2分)(3)影响:一方面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另一方面,规范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3分)【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自1500年以来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
48、世界大战世界市场出现挫折;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根据材料一提到,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倾销商品;资本输出;殖民扩张。(3)根据材料三提到,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
49、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名师点睛】15世纪欧洲各国开辟航路,各地文明交融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掠夺资源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扩展。18世纪工业革命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联系大大方便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是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 2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