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海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暑假检测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20小题;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农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农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2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
2、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3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
3、的缺陷4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述,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社会群体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现代化的角度5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十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
4、统 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6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 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灾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 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审请救灾7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缑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精细
5、,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82013年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尊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这表明A民间传说口述历史毫无史学价值B史籍记载未经科学考证证实即为野史C现代科学可以解决所有历史悬疑 D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9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
6、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的全国最高立法机关10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
7、比重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C共御外侮成为全民 D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11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A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12.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
8、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13“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时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北意大利金融 B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金融C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金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金融14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
9、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A铁犁牛耕的应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新经济”的出现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15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C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16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人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人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人会代
10、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呈现出渐进性A B. C D17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中共十四大之后 D改革开放初期18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
11、议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盗,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19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
12、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两,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20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
13、已超过国有企业二、材料解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 (20分)材料一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3分)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
14、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结构性基础。(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在改造小农经济方面进行的探索。(6分)材料三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
15、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6分)材料二四 (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5分)22、(2
16、0分)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费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爱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敌人、恐怖”成了中国的代名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四十到五、六十年代“美国人中国观”演变的主要原因。(10分)材科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
17、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标志性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10分)试题解析部分1.【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如若生了个儿郎,就要让他睡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让他玩弄白玉璋。他的哭声多宏亮,红色蔽膝真鲜亮,将来准是诸侯王。如若生了个姑娘,就要让她睡地上。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莫使父母颜面丧。体现出重男轻女
18、的思想,这与宗法制以男子为中心的继承权有关,故选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 2.【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材料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作为选区,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保证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参与的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确立。因此选择B。AC不够全面,D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的影响。【答案】B 3.【知识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本题
19、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理解。根据“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固定形式被遗漏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等信息,可知其特点是注重形式,这有时会导致不能反映当事人真实意思,所以D项符合题意。讲究形式、程序并不是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B项材料没体现;C项表述过于绝对,均可排除。故选D。【答案】D 4.【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的历史,考查学生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生、军人集团由此可以判断是社会史观,排除D,而且关注的是社会上不同类别的人,所以排除AC选择B。【答案】B 5.【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提取材料的
20、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出杨绾认为唐科举制考当代之学,而不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不利于选取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故主张恢复汉代察举制,说明其认为考试内容不合理,故选A项。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A 6.【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排除AC两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答案】D 7.【知识点】手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可见对“参分”、“兵矢、田矢”、“杀矢”要求不同,说
21、明制作每种都有标准,做工精细。故A正确。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A 8.【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知识历史研究的方法。由材料关键信息“DNA研究最新成果”“通过比对,证实曹操祖辈墓葬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并推断出尊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材料主旨,记载强调“科学手段可以提供历史研究新方法”。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和误读,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 9.【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领土包括辽宁、吉林、黑
22、龙江等地,表现出了国民政府收复东北的决心,故A正确,但不合题意;题干中国民政府没有将台湾归为领土一部分,说明其承认马关条约,故B正确,但不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出收复台湾,所以不能表明其维持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故C错误,符合题意;题干中提到“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说明国民大会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故D正确,但不合题意。故选C,【答案】C 10.【知识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表中八路军占32%,新四军占7%,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正确。东北抗战从1931年开始,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表中
23、数字说明C正确,。国民党陆军占29%,D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因此选择B。【答案】B 11.【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没有揭示债务与列强的关系,所以不能得出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结论,B错误;结合所学,19281930年正是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经济出现第三次建设高潮,所以C说法错误;由材料来看教育支出比例不大,所以D不合题意;当时军费开支一方面用于军阀混战,另一方面是镇压红军。故选A。【答案】A 12.【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
24、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C 13.【知识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试题解析】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轨迹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评价能力。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故A项不正确;三次英荷战争确立的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故B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故C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确立了美国金融的霸主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 14.【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调动、运用
25、知识的能力。要注意突破性创新的含义突出的是创造新事物,铁犁牛耕的应用是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英国在纺织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成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排除AD项;渐进式创新的含义突出的是继承和发展,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经济”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属于渐进式创新,排除C;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属于运用式创新,故选B。【答案】B 15.【知识点】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可以看出,美英法德国家有增
26、有减的变化说明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从增长率推断出工业产值的变化,故A错误;单纯从表格增长率难以判断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停滞,故C错误;垄断组织的信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故选B。【答案】B 16.【知识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人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人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信息可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故正确;根据题干中“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人会代表
27、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的信息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正确,故正确;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渐进性的特点,故错误。故选A。【答案】A 17.【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材料“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答案选A。【答案】A 18.【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28、的重要外交活动【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A中“以联合国为中心”、C中“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D中“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选B。【答案】B 19.【知识点】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一部分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邓小
29、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一步突破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故A项错误,C项正确;邓小平“南巡”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突破口,故B项错误;1992年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故D 项错误。【答案】C 20.【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没有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与国有企业的出口总额的比重,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之说无从谈起,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能够从表格中得出。【答案】D 21.【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世纪50年
30、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特点从材料一中概括即可,依据分值可判断出三个要点,注意划分材料层次,从“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 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的信息来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经济。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二中“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得出社会转型缓慢;根据材料二中“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
31、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得出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根据材料二中“同时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得出中西方差距拉大;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乡村危机;根据材料二中“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结构性基础”得出大规模社会动荡。第二小问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小农经济的改造措施,主要包括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年的三大改造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回答时要具体答出它们是如何改造小农经济的。(3)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三中封建诸侯秦皇灭六国开统一之局等信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32、度确立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从秦朝统一意义以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角度概括作答可知,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先秦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4)从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欧洲民主宪政的形成。【答案】(1)特点:分散、孤立、封闭;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目的 狭隘;占有小块土地、规模小等。 (2)问题: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乡村危机;大规模社会动荡。探索: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解
33、放农村生产力。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3)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前代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欧洲民主宪政的形成。 22.【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以“新中国建立前后中美关系”作为切入点。组织
34、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段,围绕“20世纪四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分别展开认识,关于前者,把握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纬度;关于后者,把握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纬度。(2)根据题干要求,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作为切入点。正确解答本问,首先要明确题干“这一时期”具体所指,即20世纪70年代。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纬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即可。【答案】(1)四十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 五六十年代
35、:新中国的成立,双方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美苏“冷战”的影响; (2)变化:由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封锁、包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 标志:“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具体表现: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崛起、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新中国崛起)、或答世界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霸,实力走向衰落。 参考答案部分15:CBDBA 610:DADCB 1115:ACDBB1620:AABDC21 (1)特点:分散、孤立、封闭;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目的狭隘;占有小块土地、规模小等。(4分)(2)问题: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
36、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乡村危机;大规模社会动荡。(6分)探索: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了集体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6分)(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4分)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取前代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8分,答出2点即可)(2) 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欧洲民主宪政的形成。(822(1)四十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4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成立,双方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差异;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美苏“冷战”的影响;( 6分)(2)变化:由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封锁、包围到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标志:“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2分)具体表现: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成立、日本经济崛起、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新中国崛起)、或答世界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霸,实力走向衰落。(6分,答出三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