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目标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小农的生活生产处境。小题精练1(2016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2017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3(2016全
2、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4(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5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
3、流离饿殍耳。”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6(2017包头月考)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7(2016广州二模)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
4、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8(2016湛江高三10月调研)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大题优练9(2016绵阳一模改编)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犁、锄、
5、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答案精析1D材料中强调的是如何尽地力的问题,并没有提及经济政策中的农业与商业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是尽人力助地力,并没有靠天,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强调的是施肥和人的耕作技术,未涉及农时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精耕细作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中
6、的作用很大,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正确。2B本题考查对家猪饲养的认识,根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了家猪对提供肥料的意义,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C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
7、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4B宗法关系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材料中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使大家庭分解,没有体现血缘关系的变化,故A项错误;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数量的增多,故B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的是商鞅发展小家庭制的措施,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从“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按照法令分户的农民赋税负担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5C材料“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反映了小农经济破产的原因,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6C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
8、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7B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C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材料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影响,不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的信息,故D项错误。9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