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六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梳理B 考情解读A-考点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课时作业C 考情解读命题规律考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查频次卷,5年2考卷,5年2考卷,4年2考卷,5年0考卷,5年0考卷,4年0考考察难度中等常考题型及分值选择题,418分非选择题,22分命题趋势 高考通常以体现区域特征的文字材料与区域图为载体,要求考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及其差异、自然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工农业发展),进而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利于“3S”技术,主要考查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三种技术之
2、间的差异等。本章内容是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的考查。考点梳理考点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基础导学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在1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2 。地理差异空间单位2.特征(1)具有一定的3 。(2)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3)内部的特定性质4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区位特征相对一致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原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5 、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3、。气候2.农业社会阶段(1)原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6 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是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河水(2)人类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7 、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大河流域冲积平原3.工业社会阶段(1)原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2)工业区分布:丰富的8 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自然资源4.后工业化阶段(1)原因: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9 对社会的影响上升。(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
4、区。环境质量重难突破一、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二、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三、分析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 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
5、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四、区域发展阶段五、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特点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
6、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典例剖析(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例 1】2020 年全国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图所示区域有 1 700 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7、据此完成(1)(2)题。解析 第(1)题,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故选A。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
8、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对点训练2020年乌鲁木齐高三年级第二次质检在良渚文明时期(距今4500-5300年),浙江就已经形成了相对浓郁的商业氛围。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开凿后直抵杭州)成为南北方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如图为良渚遗址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良渚文明时期,浙江就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其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B.水陆交通较为便捷 C.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D.农耕发达,稻米丰足A2.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隋唐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影响是()A.调整农业结构 B.扩大湿地面积 B.C.促进
9、南水北调 D.减弱文化氛围A解析第1题,浙江靠山、临海,平原面积较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品种多样,因此产生了商品交换,A正确;古代良渚文明时期,航海技术不发达,对外交流也很少,B错误;良渚文明时期陆路交通并不发达,C错误;古代良渚地区附近多山,平地少,农业欠发达,不是人口密集区,D错误。第2题,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商业的发展,湿地面积会减少,D错误;隋唐时期没有南水北调,C错误;文化氛围会增强,D错误。故选A。考点二地理信息技术基础导学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10 (RS)、11 (GP
10、S)和12 (GIS)等。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2.应用(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13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调查二、主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一)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14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航天器2.主要环节:目标物15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传感器3.应用:16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资源调查(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17 的系统。定位2.组成(1)空间部分:即GPS卫星星座。(
11、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功能:提供精密的18 (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三维坐标4.特点:具有全能性、19 、全天候、20 和实时性的特点。全球性连续性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21 (海拔),提供导航服务。高程(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程序:信息源22 数据库空间分表达。数据处理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23 ;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空间信息(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2.数字地球:
12、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24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化重难突破一、“3S”技术对比比较项目RSGPSGIS名称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概念人们在航天器或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GIS硬件特点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计
13、算机系统支持;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动态预测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野外勘测、现代交通运输、旅游、科学研究等 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预测、城市管理作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别称人的视力的延伸地图的延伸二、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技术之间的关系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它们的关系是围绕着地理信息这个中心发生的。2.3S技术与
14、数字地球的关系典例剖析【例2】2018年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如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完成(1)(2)题。(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D(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
15、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D解析 第(1)题,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D正确。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选D。对点训练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一中高三质检下图为两个时期鄱阳湖区水域面积遥感监测影像图。读图,完成34题。3.2
16、011年春季,鄱阳湖流域可能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干旱D4.通过遥感技术,我们还可以得出该区域()A.工业产值 B.人口数量 C.森林覆盖率 D.平均海拔C解析第3题,由遥感监测影像明显显示,2011年春季鄱阳湖水域大幅度萎缩,说明干旱严重,D正确;5月受寒潮影响小,与湖水面积缩小关系不大,A错误;洪涝与台风影响会增加湖泊面积,B、C错误。第4题,遥感技术是通过电磁波获取地理事物特征及变化信息,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估算出森林覆盖率,C正确;工业产值、人口数量不能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平均海拔可通过GPS技术获取,A、B、D错误。课时作
17、业2020年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地理模拟测试淮河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是皖北与江淮之间的分界线,而长江则是皖南与江淮的分界线。读图,完成12题。1.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主要是因为()A.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明显 B.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 C.淮河源头位于秦岭山脉 D.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D2.明清时期,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主要是()A.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 B.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 C.两地气候差异明显 D.皖南种植业更发达A解析第1题,由于植被分布具有明显过渡性,淮河南北植被差异并不明显,排除A。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B。淮河源
18、头位于桐柏山,且淮河源头位置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C。由于1月0C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淮河吻合,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因此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D符合题意。故选D。第2题,南方多山,明清时期,水运是该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长江水运比淮河发达,故皖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皖北,A正确;山地物产比平原丰富不是主要因素;两地气候有差异,但并不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原因;皖南多山区,种植业没有平原发达。故选A。2020年北京高三一模延安是历史名城,读图1“延安城市空间形态图”,图2“延安民居窑洞的景观照片”,完成34题。3.影响延安城市布局的主要因素()A.地
19、形、气候 B.政治、交通 C.地形、河流 D.河流、政治C4.该地民居以窑洞为特色,所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冬寒夏热,降水较多 B.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C.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D.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D解析第3题,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读延安城市空间形态图,可以看出,延安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地势相对低平。因此,影响延安城市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河流,C正确。故选C。第4题,该地区是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地形不平坦,C错误;该地区降水集中,有黄河、渭河等,所以河流比较多,B
20、错误;该地区处在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区,只在夏季降水比较多,所以A错误;综上分析,D正确。故选D。2020年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完成56题。5.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都是具有一定的界线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C6.与图示区域A 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鄱阳湖平原江西省和南昌市 A.B.C.D.解析第5题,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1、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A正确,C错误;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界线,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B正确;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故选C。第6题,读图可知,A界线为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有明显的界线,政治文化区也具有明显的界线;而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等自然区都没有明显的界线,故选C。2020年山东高三二模蒙古包能满足游牧需求,尤其能够对抗草原上严峻的自然灾害,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体现。如图示意蒙古包景观(左图)及蒙古包搭建过程(右图)。据此完成79题。7.决定蒙古包呈圆形的因素是()A.高温
22、 B.暴雪 C.酷寒 D.大风D8.下列关于蒙古包各组件的说法合理的是()所有部件组装均用铁钉固定,以保持蒙古包稳固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可预防雪的堆积并抵御严寒门口朝东南,可减少冬季风影响并获取更多光照最高点的天窗能够改善采光和通风,促进空气流通门的中上部开窗户镶嵌玻璃,目的是改善采光条件A.B.C.D.C9.蒙古包搭建地随着迁徙季节而调整,最合理的是()A.春阳 B.夏岗 C.秋洼 D.冬平B第8题,蒙古包作为草原上一种特色民居,是适应内蒙古地区游牧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居,以木、毡为基本原料,同时,由各个部件组装而成,便于拆卸和组装,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错误;内蒙古地区冬春季节风力较
23、大,多暴雪天气,门口较小且离开地面,一是有利于防止大雪封门,二是能够抵御严寒(与门口较小有关),正确;冬季,该区域盛行西北风,且日出东南,所以门口朝向东南,既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光照,正确;蒙古包的门窗相对较少,最高点的天窗既能够改善采光条件,也能够起到通风作用,促进空气流通,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门的中上部并没有开窗户并镶嵌玻璃,错误。故选C。解析第7题,内蒙古高原多大风天气,同样的风力,圆形的蒙古包受力较小,结构更加稳定,D正确;内蒙古高原夏季气温相对凉爽,冬季寒冷,A错误;蒙古包外形呈圆形与暴雪和酷寒等因素关系不大,B、C错误。第9题,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牲畜的膘情不同,
24、选择春、夏、秋、冬营地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根据地形、不同季节的气候等条件选择牧地,春季要选择可以避免风雪灾害的草场,而内蒙古地区春季多大风,所以春季应选择避风地带,而不是向阳地,A错误;夏天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在山阴、山丘等细嫩草场放牧,同时还要注意有山岗等以便乘凉,B正确;秋季为了增加牲畜的肉膘,要选择在草质好、凉爽的草场,以增强牲畜的耐寒能力,秋季低洼地并不凉爽,C错误;冬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牲畜安全过冬,要选择在山阳、避风地带,而不是平坦的地带,D错误。10.2020年浙江省高三二模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防疫需要及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浙江省实行“健康码”制度。下图为不同级别的“健康
25、码”。该图的制作借助于()A.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经过各测点时人体体温信息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个人途经的位置、停留情况C.全球定位系统获取个人的实时位置、接触状况 D.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每个人之间接触的监控B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根据不同级别的健康码对居民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而保障防疫,根据图中健康码的提示,主要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个人途径的位置,在各地区停留的状况所显示的健康码采取相关措施,B正确;健康码不能获取人体的体温、以及接触状况,因此A、C、D错误,故选B。11.2020年北京高三二模图层叠加是地理科学常用的分析手段。如果将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主要灾害分布图
26、叠加在一起,可以用来()A.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基地 B.做城市空间结构调查 C.给各级各类医院选址 D.确定社区应急避难场所A解析图层叠加是地理科学常用的分析手段,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主要灾害分布图叠加在一起,说明这些地理要素是区位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需要考虑以上诸点,A正确。做城市空间结构调查不需要气候图等,B错误。给各级各类医院选址主要考虑人口分布图、交通图等,不需要考虑主要灾害分布图,C错误。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需要的是每个城市社区的诸要素分布图,西南地区的要素分布图过大,D错误。故选A。12.2020年上海高三二模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
27、毒疫情蔓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列项目中,主要利用该技术的有()统计某医院感染病毒的人口数量分析某患者的传播链定位某患者的移动轨迹制作各省份确诊病例数量专题图A.B.C.D.D解析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含: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某患者的移动轨迹可以用GPS,制作各省份确诊病例数量专题图可以用GIS,正确;统计某医院感染病毒的人口数量,分析某患者的传播链用地理信息技术不能完成,错误。故选D。2020年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期中如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20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读图,完成1314题。13.造成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28、()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反气旋A解析第13题,读图,根据图例,降水天气过程从西北部或北部向东南部或南部逐渐推移,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应是冷气团,南部是暖气团,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冷气团推着暖气团移动,应是冷锋天气,A正确。暖锋降水是暖气团推动前进,B错误。热带气旋降水应是由沿海向内陆移动,且降水量差异形态呈环形,C错误。反气旋不带来降雨,D错误。14.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RS B.GIS和GPS C.GIS D.RSC第14题,制作该天气预报图需要对各地的降雨量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将政区图,降水量图等图层进行叠加。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
29、IS,C正确。GPS功能是定位、导航,RS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ABD错误。15.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地理原创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答案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
30、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答案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答案长城以西以北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解
31、析第(1)题,长城以西以北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mm 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第(2)题,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第(3)题,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指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长城沿线地区地处自然环境过渡地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受水蚀、风蚀作用强。16.2020年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32、下列要求。材料一 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2020年2月3日,在国家统一调度下,由多方施工单位参与、7 000余名建设者历经10天昼夜奋战建成的火神山医院(釆用模块化建设、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下图为武汉市火神山医院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最少的省区,被人们称为疫情之下的“一方净土”(今年2月24日为藏历新年)。答案位于城郊,对主城区人口密集处影响小,且有绿化带、湖泊等缓冲隔离;临近湖泊,风景优美,利于病人康复;院区占地面积大,郊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临近主干道,交通便利,利于
33、建材运输。(2)简述我国建设火神山医院创造“中国速度”的原因。答案我国及武汉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武汉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人员、物资、信息流通;拥有先进的设计及建筑技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民参与抗疫的热情和决心。(3)试推测西藏自治区被人们称为疫情之下的“一方净土”的原因。答案远离湖北主疫区,交通不便;藏历新年比春节晚近一个月,此时返藏人员较少;冬季为旅游淡季,出行西藏的外地游客较少;人口密集程度小,不利于病毒传染扩散。(1)分析武汉市火神山医院选址的合理性。解析 第(1)题,武汉市火神山医院选址的合理性可以从交通、环境、隔离缓冲带等方面分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临近城市主
34、干道,交通便利;“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说明占地面积大,该地位于郊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该地有绿化带、湖泊等缓冲隔离且环境优美。第(2)题,我国建设火神山医院创造“中国速度”的原因可以从政策、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武汉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说明我国及武汉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武汉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国家统一调度”说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全民的抗疫支援。第(3)题,西藏自治区被人们称为疫情之下的“一方净土”的原因可以从人口密度、旅游、交通、假期等方面分析。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西藏处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地广人稀,不利于病毒传播;冬季气温较低,入藏旅游人数较少;藏历新年比春节晚近一个月,此时返藏人员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