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35MB ,
资源ID:65056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05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1秦的统一(1)(2)(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中央官制皇帝制度创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度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制度郡县制“郡”直属于中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

2、命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影响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链接选修千秋功过秦始皇(选修4)1主要贡献(1)统一全国,完成统一大业。(2)巩固

3、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3)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主要局限:徭役赋税繁重;严刑酷法;焚书坑儒。3评价: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杰出的政治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1汉承秦制: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外朝”,即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的权力。3中央集权的发展(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每州设刺史一名,监察地方;完善封

4、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国并行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4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5外戚宦官专权(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

5、制朝政。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信息提取:(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图解历史】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信息提取: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教材补遗】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6、,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辨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教材补遗】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略有损益。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核心论点:(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2)汉初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

7、的治国策略。【图解历史】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成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重点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解读】(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1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

8、最后由皇帝裁决。2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史料“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史料解读】抓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汉武帝时中枢机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设置中朝的目的是什么?试答:【提示】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

9、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史论归纳】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原因(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重点二秦汉政治文明的传承史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柳宗元封建论史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10、,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短促而亡。(2)从史料二结尾句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而非郡县制的过失。【问题思考】两则史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利弊?试答:【提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

11、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于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于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史论归纳】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吏权力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

12、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实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演变的文明传承1表现(1)秦朝确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形成典型的封建官僚政治,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2)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代在中央通过“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地方通过“推恩令”逐步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设置地方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采取察举制选拔官吏,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2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

13、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9高考江苏卷T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命题点:汉初地方政治制度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离心倾向增强,故选C项。实行察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独尊儒家学说有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加强中央

14、集权,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2(2019高考全国卷T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命题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

15、,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制作“皮币”是经济手段,而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3(2018高考海南卷T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命题点:郡县制的作用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解析:选C。题干意为汉朝继承的是秦朝的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是皇帝任命的流官,而不再实行贵族的“世官制”,这是有利于维护皇权的,故选C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制度并没有

16、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随着春秋战国历史的发展而逐渐瓦解了,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4(2017高考江苏卷T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命题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解析:选A。汉武帝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目的是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秦朝时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汉武帝铸造钱币与增加百姓赋税负担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17、空前强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2017高考全国卷T2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命题点:西汉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影响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选C。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的影响。观察表格可知,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郡的数量不断增多,说明了西汉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从而为西汉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18、,故选C项。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的举措到汉武帝的“推恩令”,王国势力逐步弱小,王国问题逐步解决,故谈不上王国控制的封地越来越大,更谈不上朝廷与王国的矛盾趋于激化,故A、D两项错误;B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6(2016高考全国卷T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命题点:汉承秦制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选B。西汉初期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由材料可知,萧

19、何收拾秦的文书,不能由此得出汉初官员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的结论,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周至秦汉政治制度发展)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解析:选D。“封建”指分封制,“帝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是家国一体,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了以地主阶级为主的集体统治,故B项错误;分封制和专

20、制主义中央集权均属于世俗统治,故C项错误。2(命题点:汉武帝加强君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卫、常侍、尚书等,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这往往为后世君主所效仿。这主要体现了()A汉代中央内部争斗激烈B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C君权与相权间矛盾尖锐D历代君主将汉武帝作为榜样解析:选B。材料“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说明皇帝加强了自身权力,材料“为后世君主所效仿”,体现了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故选B项。3(命题点: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

21、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解析:选B。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材料中“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能更好地服务皇权,也更能体现耳目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故B项正确。4(命题点: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汉初列侯封邑,列侯可征收封地租税,但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据此可知汉初()A列侯与中央矛盾重重B中央集权有所强化C郡县制并未得以推行D封邑经常与朝廷对抗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汉

22、初的郡国并行制,封地行政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列侯不能干预,且“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说明当时中央集权有所强化,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5(命题点: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则变为执行机构,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

23、想,表现为外儒内法,故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故D项错误。6(命题点:汉代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而非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察举选官方式的变化而非察举制的目的,故B项错误;由材料“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

24、,方以授官”可知察举制不仅注重道德还注重才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士族门阀,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如果说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解析:选B。从西周至秦朝,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由远古时期的世袭变为封建社会的中央任命,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2(2020重庆月考)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

25、“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解析:选C。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皇权,不是强调“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两项错误。3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

26、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解析:选A。据材料“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得出朝议制度便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4(2020山东济南二模)下表反映的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

27、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的主要职能都是处理皇家事务,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由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5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

28、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解析:选C。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6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解析:选A。材

29、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秦律中农工商皆有涉及,故B项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没有涉及农工商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7(2020山东济南测试)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解析:选B。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

30、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材料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答案为B。“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不符合题意和材料信息,A错误。“消除了”表述绝对化,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D错误。8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荼、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

31、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多为同姓诸侯王,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容易导致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9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解析:选A。由材料“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

32、力的制约,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封国权力的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制约封国权力的措施,而非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10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B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解析:选A。材料“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说明汉代统治初期对宗法血缘的重视,故A项正确;“血缘亲疏”与“政治稳定

33、”不存在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矛盾激化仅是西汉政治斗争的一种现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11(2020广东茂名二模)内容刻石名称“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泰山刻石“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之罘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碣石刻石“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会稽刻石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上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以神

34、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解析:选B。据材料“男女礼顺”“建定法度”“事各有序”可知,秦朝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只是说明社会秩序,没有体现法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要百姓遵守秩序,没有体现恩惠,排除C项;据材料“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可知目的是颂德,而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D项。12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汉代通过察举制和

35、征辟制,使一些出身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故A项正确;军功授官成为主流是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没有体现人们的参政情况,故C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是在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

36、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

37、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答案:(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官僚制度。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

38、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分析材料,以“制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论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该论述题比较简单,可回答郡县制相对于分封制的积极影响,按其演变发展的历史顺序逐级论述即可。或以人才选拔为例,论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答案:示例一观点: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论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示例二观点: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腐败。唐朝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