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15课一、选择题1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答案】C【解析】变法后期,慈禧发动政变,重新掌权,下旨捕杀维新派,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故C项符合题意。2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
2、的方向”是指()A顺应民情,实行政体改革B加强中央集权C救亡图存,变法图强D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发布的法令中没有涉及政体变革,光绪帝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D项;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重的背景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项。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答案】B4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
3、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
4、相符合,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项。5.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相反,排除;C项说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错误,当时还没有变法,排除;题干中康有为上书中强调“诏旨一下,天下雷动”“ 庶政尽举”其实不符合以后的历史史实,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5、故选D项。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极大地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失败了,故A、B项错误;D项应该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而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
6、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
7、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答案】(1)观点: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同意“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同意“近代化一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同意“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革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三个示例中,回答其中一种即可)(2)缺陷: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注意: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
8、削弱与我同,其后的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前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
9、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里克谢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答案】(1)主要观点: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共同之处: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