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9 ,大小:2.58MB ,
资源ID:65036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03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三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三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ppt

1、专题三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梳理B 考情解读A-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二 热力环流课时作业C-考点三 大气水平运动风考情解读命题规律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查频次卷,5年1考 卷,5年0考 卷,4年0考卷,5年1考 卷,5年0考 卷,4年0考卷,5年0考 卷,5年1考 卷,4年0考卷,5年0考 卷,5年0考 卷,4年0考考查难度中等容易中等常考题型及分值选择题,8分选择题,4分选择题,24分命题趋势 高考通常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切入,通过区域图、统计图等,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探究知 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题

2、型以选择 题为主。考点梳理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地面被加热,并以B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最重要的方式是 。基础导学1.大气的热源: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能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重难突破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表所示: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3大气还大

3、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 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如下图所示:(2)大气温室效应原理(3)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4)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辐射量的多少。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典例剖析【例1

4、】2020年山东等级考试模拟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1)(3)题。(1)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A.增强太阳辐射 B.减轻棚顶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 D.加速积雪融化C(2)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A.热量条件差 B.土壤含水量大 C.昼夜温差小 D.土壤透气性差B(3)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A.光照不足 B.热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力低A解析 第(1)题,玻璃材质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难以透射出去,从

5、而提高了光利用率。故选C。第(2)题,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故选B。第(3)题,该大棚设施采用下沉式,建设成本比普通大棚高,主要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区使用,由于作物种植区沉降于地面之下,加之我国北方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因此会造成采光不足。故选A。对点训练2020年福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完成12题。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

6、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D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A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 正确,A、B、C 错误。第 2 题,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 正确。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

7、故B、C、D 错误。考点二热力环流基础导学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6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7 。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重难突破热力环流1.抓住三个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2)温压关系(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2.归纳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

8、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2)山谷风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典例剖析【例2】2019年江苏卷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A.B.C.D.A(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A

9、.B.C.D.B解析 第(1)题,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正确,排除。故选A。第(2)题,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减小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减小;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增大。故选B。对点训练3.“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A.午夜到日出 B.日出到正午

10、 C.午后到傍晚 D.日落到午夜C4.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A.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B.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C.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D.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A2020 年厦门双十中学高三期中“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据此完成3 4 题

11、。解析第 3 题,“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故选C。第 4 题,城市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对流运动强烈,小气旋更容易生成“牛背雨”。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减少。故选A。考点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基础导学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13 的影响受图中14 与15 的共同影响受图中16 、17 和18 的共同作用风力垂直于19 ,指向20 与等压线21 与等压线22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12、等压线低压平行成一夹角重难突破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力的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大小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面单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向的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地区为零,向两极逐渐增大只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不改变风速的大小摩擦力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产生的阻力与风向相反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风速的大小有关减小风速,也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影响显著受力状况风向风压规律图示只

1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右边为高压,左边为低压,面风而立左边为高压,右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面风而立,左前方为高压,右后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2.风的形成典例剖析【例3】2020年全国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

14、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C(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白天温度低 蒸发(腾)多 空气湿度大 大气逆辐射强A.B.C.D.AC(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 2 月 B.4 5 月 C.7 8 月 D.10 11 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凌晨 06 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 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 15 时,故 15 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 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

15、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 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 错误。第(2)题,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错误。故选A。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

16、漠高温应为夏季7 8 月。也可以通过读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 15 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C,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 8 月,C 正确,A、B、D 错误。对点训练2020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三期中下图显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与3 000米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地面上甲乙两地相差28千米。读图,完成56题。5.图中两地()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C.甲地降水概率较大 D.乙地等压面向高凸B6.甲乙之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D解析第 5 题,图示为近地面与 3 0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甲

17、处于气压差峰值,气压差大,也就是甲地近地面与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大,乙地垂直气压差小;由此可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甲地近地面较乙地气压高,高空气压较低,气压差值大,乙地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气压差值小。甲地气温一般低于乙地,但气压高于乙地,A、D 错误,B 正确;甲地为高压,降水概率较小,乙地等压面向低处凸,C、D 错误。第 6 题,结合上题可知,甲为高压,乙为低压,甲乙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会偏转为西北风,D 正确。课时作业202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B.C.D.C2.“

18、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什么作用增强()A.B.C.D.A解析读图分析,是太阳短波辐射,是地面长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 1 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对应图中的。故选C。第 2 题,“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故选A。2020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第一次月考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19、()A.处 B.处 C.处 D.处D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导演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 B.18时至次日6时 C.8时至16时 D.6时至18时C解析第 3 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图中近地面的两地温度高于两地;据图中环流方向可知,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降,因此说明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即地温度高于地温度。故选D。第 4 题,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说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说明海洋气流垂直下降,陆地气流垂直上升,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结合乙图可知,此时为 8 时到 16 时之间。

20、故选C。5.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B.C.D.C6.此隧道()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D2020 年辽宁省凤城市高三 12 月月考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 1 月和 7 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5 6 题。解析第 5 题,1 月份气温低,故曲线和表示 1 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7 月份气温高,故曲线和代表的是 7 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1 月份气温较低,隧道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符合 1 月隧道内气温变化曲

21、线,因此选C。第 6 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长短、海拔高低,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 错误;隧道墙壁隔绝内外的热量交换,具有保温作用,隧道内温差变化小,且通过材料图示也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 错误;1 月份 6 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 排除;7 月份相对温度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快,1 月份相对温度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因此隧道内有冬温夏凉的特点,D 正确。7.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A.1 6 时 B.6 12 时 C.12 18 时 D.18 24 时 8.导致10cm 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A.凝结水

22、B.河流水 C.生物水 D.地下水 9.80cm 深度的土壤湿度在 48 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蒸发减弱 B.气温日较差变小 C.下渗累积 D.蒸腾减弱 AAC2020 年山东等级考试模拟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 8 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据此完成7 9 题。解析第 7 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图的判读。根据图示可知,在 16 时,该地区10cm 深度土壤湿度大于20cm 深度土壤湿度,出现逆湿现象,其他时段都是随着深度增加,湿度增大,A 正确,B、C

23、、D 错误。第 8 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逆湿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戈壁地区昼夜温差大;16 时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A 正确。该地河流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白天中午至下午时分融水量大,补给量大,若与河流水有关,逆湿现象不会出现于 16 时,且河流水量大,会下渗至深层土壤中,B 错误。戈壁地区植物根系较深,且越向下根系越发达,若与生物水有关,则越向下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C 错误。若受地下水影响,则土壤越深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D 错误。第 9 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变化的原因。根据图示可知,80cm 深度的土壤湿度在 4

24、8 小时内呈上升趋势。该深度较大,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小,蒸发量、温差变化不大,A、B 错误。由于土壤上层水分是逐层向下渗透的,因此下层水分不断累积,湿度持续增大,C 正确。随着时间的变化,植被的蒸腾作用在一天内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湿度也应有大小变化,而不是持续上升,D 错误。图1图210.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A.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D11.该地可能位于()A.海南省南部 B.河南省中部 C.黑龙江省东部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B2020 年山东新高考仿真模拟由于日出时间随纬

25、度、经度及季节而变化,因此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图 1 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图 2 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图 2 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读图,完成10 11 题。解析第 10 题,读图可知,春季(3 5 月)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 15 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晚,D 正确。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 6 点多,出现时间晚,A 错误。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 14 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早,B 错误;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早上 5 点多,出现时间较早,C 错误。第 11 题,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日出前后

26、。读图 2 可知,该地 3 月 21 日与 9 月 23 日日出北京时间约 5:55和 6:05,非常接近 6 时,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春秋分昼夜平分,地方时 6 时日出,说明该地与北京经纬度相差不大,结合选项可知,河南省中部最接近,B 正确。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与120E 经度差距大,故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远晚于北京时间 6:00,由于海口的经度是110E,可推出海南省南部与其经度相差不大,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在北京时间 6:44 左右日出,黑龙江是我国最东省份,当地春秋分日出时间应在北京时间 6:00 以前,故其余选项可排除。12.该日,湖口站的湖风为()A.偏东风 B

27、.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C13.该日,湖口站湖风转陆风的时刻是()A.07:00左右 B.12:00左右 C.18:00左右 D.20:30左右C 2020 年江西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所示为 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2 13 题。解析第 12 题,8 月份受湖水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夏季,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湖风南部的鄱阳湖吹

28、向北部的陆地,形成偏南风,故C 正确,A、B、D 错误。第 13 题,白天,鄱阳湖气温低、气压高,周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为偏南风。可判定风速正值为南风,负值为北风。由图可知湖口的湖风转陆风为南风转北风,应为风速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时间,可得 18时左右,故C 正确,A、B、D 错误。14.2020年北京房山区高三期末下图为“上海7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上海7月份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大小。(2)说出气温日变化曲线与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曲线比较相似的原因。答案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3)分析上海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的原因。答案地面储存热

29、量收支由盈转亏的时间在13时左右,地面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还需一个过程。答案6 7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即可。上海 7 月份最高气温约为31 32C,最低气温约为25C,因此7 月气温日较差约为6 7C。第(2)题,由于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即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气温日变化曲线与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曲线较为相似。第(3)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而太阳辐射在正午 12:00 最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约在 13:00 之前,太阳辐射大于地面长波辐射,之后太阳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储存热量收支由盈转亏的时间在 13:00 左右,而

30、地面将热量传递给大气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00 左右。15.2020年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11月北京市连续三日的天气资料(1)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13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13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随之较强,气温升高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因此温差大。(2)推断造成1214日天气变化的原因。日期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C)天气风向风力11 月 12 日185多云西北风 1 级11 月 13 日85 晴西北风 4 级11 月 14 日102 多云西

31、北风 1 级 答案12 14 日,气温先降后升,风力先增后减,可以推断为冷锋过境。12 日为冷锋过境前,气温高,风力小,13 日为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增大;14 日为冷锋过境后,气温升高,风力减小。而天气的阴晴可能与当地气团中的水汽多少有关。解析 第(1)题,读表格内容可知,13 日北京为晴天,晴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多,地面辐射也会随之增强,气温上升的较快;夜晚空中的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作用是比较弱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热量损失的较多,因此北京 13 日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第(2)题,读图可知12 14 日,北京的气温先降低,后回升,气温总体下降。风力先增大,后减小,由此可以推断该过境系统为冷锋。读表格内容可知 12 日的气温是较高的,且风力较小,可知为冷锋过境前;13 日气温降低,风力增大,可知为冷锋过境时;14 日气温升高,风力减小,为冷锋过境后。天气的阴晴可能与当地气团中的水汽的含量多少有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