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浙江金华一中).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02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浙江金华一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浙江金华一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浙江金华一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设计陈斌(通讯地址: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化学组 )课题溶液酸碱性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教 学目 标【知识和技能】1学生能利用c(H+)、c(OH-)、pH准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知道溶液pH的定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pH的的计算; 2学生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与操作;【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习题的计算,归纳出有关溶液pH计算的技巧和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学生学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已有图示同化、顺应新的学习内容

2、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内容pH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的测定教学重点理解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概念、pH的测定方法;教学难点pH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学习方法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并进行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教师帮助

3、下顺利完成知识建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使科学认知与原有经验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成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学媒体实验仪器:广泛pH试纸、pH计、pH传感仪药品:可口可乐、菊花茶、冰醋酸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备活动】视频“农夫山泉”的水测试广告 介绍生命体、生活中的pH。观看视频并思考以生活中的化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探索现象背后的化学。【主题活动一“pH的定义”】回顾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有关pH的知识,引发对pH的深入思考!讲述彼得索伦森定义pH的化学史呈现pH的定义。【主题活动二“溶液的酸碱性”】对表格数

4、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归纳出溶液酸碱性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大小的关系。【主题活动三“pH的简单计算”】 设置一组由浅入深,难度梯度增加的问题组,引导学生注意pH计算过程中的问题。求.25时下列溶液的pH1 pH等于4的溶液稀释至100倍2 pH等于6的溶液稀释至100倍3 pH等于11的溶液稀释至100倍4 pH等于4与pH等于11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主题活动四“pH的测定”】学生分组活动,分别利用广泛pH试纸和pH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教师演示活动:利用传感仪演示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过程。 从化学史入手,理解pH概念的内涵对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溶液酸碱性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大小

5、的关系。 动笔计算,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体验化学史教育,直观、自然地获取新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信息和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加工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素养。通过一组有关pH的讨论题,理解酸、碱溶液中如何处理“水的电离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加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从理论到实践。【总结与评价】对最初的“农夫山泉水检测广告”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引用浙江工商局的视频,进一步支持和解释该广告的不合理。讨论并分析利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分析现象背后的真实性,体会化学原理的魅力自主性教学评价2010年美国国家化学周的主题是“Behi

6、nd the Scenes with Chemistry”,即透过现象,去分析现象背后的化学事实和原理。而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水测定、等生活经验和简便易行的实验为知识迁移、同化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基本立足点是重视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本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应该引起注意,并有意加强的是核心内容的“收聚”,在学生自主类比迁移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总结归纳,给出正确、严密的概念表述,并说明使用概念的注意事项。并且,可以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思维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