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589KB ,
资源ID:65011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011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41-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

2、BCD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4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可促进、过程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也能影响、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5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 淋巴ABCD6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

3、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7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8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接受a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后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B和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轴突膜处于状态时

4、,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10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和代表过程据图判断不合理的是()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5、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12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1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

6、胰岛B细胞,应()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BCD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1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

7、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ABBCCDD16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BCD17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A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18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

8、素合成的简化过程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19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此种麻醉药可以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此种麻醉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C此种麻醉药可以阻断Na+内流D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20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

9、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0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0t1时段2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22下列有关人体内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

10、细胞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兔疫作用23人体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诺如病毒”进化的砂材料主要来自突变和基因重组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浆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后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D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下丘脑部分细胞的活动会增强24某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1、)A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x物质By物质与酶、神经递质三者发挥作用后均立即失去活性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D吞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不消耗能量25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兔疫病,肌肉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肌肉痉挛26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霉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的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27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12、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28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29下列有关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能促进相关生物的生长B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二者都是由一定的部位产生

13、的D二者都能调节相关生物的生命活动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BCD31如图所示下图两曲线分别代表根或茎的生长速度跟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问左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哪些点?()AN、M、P、QBM、N、P、QCP、Q、N、MDP、Q、M、N32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14、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33如图实验,甲、乙、丙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

15、生长的只有丁D丁中4号芽较5号芽优先生长34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在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AABBCCDD35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若切开发现其凹侧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A发育的种子合成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C无种子,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D光照不均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36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横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BCD37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16、的是()A探究问题为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可以浸泡或沾蘸C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以便确定最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D在使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应相同38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乙图中的g,则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B将甲图中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测得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C若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17、两重性D乙图中曲线OH段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HC段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性3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4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4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

18、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4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在海洋中不能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D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43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4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

19、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45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0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C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弱

20、光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灌木4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4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1条D该图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1、48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B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NA为链状C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D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49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

2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5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51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组:未加河豚毒素;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

23、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填“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24、作用(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形成痛觉5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点(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

25、图丙所示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53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培养纤维素酶分解菌的土样最好选择在环境采集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5g、NaNO31g、Na2HPO47H20 1.2g、KH2PO40.9g、MgSO47H2O 0.5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该培养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

26、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54回答下列问题:菊花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配制MS固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倍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41-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7、突触的结构【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并非细胞外液,C错误;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

28、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水平衡调节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错误;淋巴细胞主要位于血浆和淋巴中,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维持的,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

29、Na+和Cl,正确;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正确;由于人体内存在酸碱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错误;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故选:A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30、态;(2)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物质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稳态失调的实例: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解答】解: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会增加产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B正确;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乳酸含量会升高,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使血浆pH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

31、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可促进、过程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也能影响、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

32、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其中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表示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表示血糖的三个去路【解答】解:A、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促进图中、过程,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即促进图中、过程,B正确;C、表示糖类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表示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但糖原分解发生在肝脏细胞中

33、,不能发生在肌肉细胞中,C错误;D、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当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D正确故选:C5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 淋巴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34、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D6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解答】解: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

35、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D7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的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缩手反射,梳理相

36、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是感受器【解答】解:A、因为是感受器,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信号先转换成化学信号,以递质形式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再转换成电信号,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故D不正确故选:D8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接受a传递来的

37、化学信号后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B和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轴突膜处于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解:A、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b接受a传递来的

38、化学信号后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A错误;B、轴突膜处于和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外流,B正确;C、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轴突膜处于状态时,膜电位为0,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的,所以钠离子通道开放开始受到刺激,D错误故选:B9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

39、的作用【分析】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解答】解:A、过度紧张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C错误;D、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C10如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

40、器官,a、b、d、e代表物质,、和代表过程据图判断不合理的是()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该雌性激素通过调节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2、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自由扩

41、散进入细胞,看图可知,进入细胞的性激素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解答】解: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运输,从图中可以看出,雌性激素是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A正确;B、A处为下丘脑,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B正确;C、通过试题分析可知:C分泌的激素过多,会对A和B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C正确;D、当C分泌的激素与核受体结合以后,是通过影响DNA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D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引起突触

42、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考点】反射的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解答】解:A、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支配肌肉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直接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B正确;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C正确;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

43、+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正确故选:A12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

44、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同样,性激素也存在这样的反馈调节【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其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靶细胞和靶器官分布于全身,A正确;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生高,B错误;C、延长光照刺激时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提高产蛋率,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卵,C正确;D、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产热

45、,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正确故选:B1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BC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解答】解: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

46、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正确;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错误;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正确;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错误;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正确故选:B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7、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和两个过程控制【解答】解:A、由下丘脑内分泌腺可知,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受垂体调控,B正确;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48、,则效应器为内分泌腺,C错误;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D正确故选:C15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ABBCCD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可以通过电荷的变化和肌肉的活动检测出来【解答】解: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但左侧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所以

49、无法检测兴奋是否向左传导,故刺激A点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不等,b处受到刺激后,若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是传导是双向的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刺激C点后,若兴奋向两边传导,则会同时到达电流计的指针处,两边相互抵消,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若兴奋单向传导,则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向右传导可引起肌肉收缩,向左传导可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故选:A16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BCD【考点】神经

50、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所示;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解答】解:当刺激还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

51、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故选:A17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A细胞D如上图所示,若

52、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据此分析作答【解答】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

53、,则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18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1、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

54、、高尔基体、线粒体,而肾上腺素不是分泌蛋白2、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外界温度降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增多3、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激素,垂体分泌促肾上腺激素能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4、从促进新陈代谢方面看,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从升高血糖方面看,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解答】解:A、肾上腺素是有机小分子,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B、人是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另外寒冷时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错误;C、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

55、肾上腺皮质激素,C错误;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代谢等,D正确故选:D19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此种麻醉药可以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此种麻醉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C此种麻醉药可以阻断Na+内流D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图解,在辣椒素的作用下,该麻醉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钠离子内流,进而起到麻醉效应【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此麻

56、醉药进入细胞后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钠离子内流,因此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A错误;B、此种麻醉药进入细胞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是被动转运,B正确;C、由图可知,此种麻醉药可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Na+内流,C正确;D、图中显示此麻醉剂应与辣椒素同时使用才会产生麻醉效果,D正确故选:A20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0t1时段,t3t4时

57、段的体温低于0t1时段【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最后保持相对稳定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B、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休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B正确;C、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

58、,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C正确;D、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0t1时段,但t3t4时段的体温等于0t1时段,D错误故选:D2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会释放出淋巴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它可以加强其免疫效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2、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

59、成的,即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解答】解:A、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A错误;B、青霉素是一种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C、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特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抗原进行检测,C正确;D、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22下列有关人体内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

60、挥体液兔疫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

61、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解: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淋巴细胞有多种,A错误;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B错误;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特异性中和抗原毒素,D错误故选:C23人体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诺如病毒”进化的砂材料主要来自突变和基因重组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浆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后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D人感染“诺如病毒”

62、后下丘脑部分细胞的活动会增强【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1、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2、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生存【解答】解:A、“诺如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A错误;B、严重腹泻后丢失了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除了饮水还有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B错误;C、“诺如病毒”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C错误;

63、D、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会有发热现象,需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D正确故选:D24某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x物质By物质与酶、神经递质三者发挥作用后均立即失去活性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D吞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不消耗能量【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说明x为抗原物质,y为抗

64、体【解答】解: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B、酶可以重复使用,B错误;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为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也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错误;D、吞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25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兔疫病,肌肉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肌肉痉挛【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该人

65、血清中抗体把乙酰胆碱的受体作为异物进行攻击,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中称自身免疫疾病,由于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结果表现为肌无力【解答】解:A、该人血清中抗体把乙酰胆碱的受体(自身物质)作为异物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结果表现为肌无力,A正确;B、由于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不能正常兴奋,因此肌肉不会持续收缩,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中不存在过敏原,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D、由C、B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A26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霉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3均起源

66、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的蛋白质有关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物质a是抗体,由细胞4产生,所以细胞4是浆细胞,则细胞3是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1是吞噬细胞,据此答题【解答】解:A、细胞2和3是T细胞和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细胞,A正确;B、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在细胞4中合成物质a的基因进行了表达,B错误C、过程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传递,和糖蛋白有关,C正确;D、物质a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正

67、确故选:B27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2、根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3、胚芽鞘尖端能感光,生长素可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

68、光,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解答】解: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A正确;B、自然生长的雪松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进而呈现宝塔形,B正确;C、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D正确故选:C28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

69、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激素,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乙烯在植物各个部位都有合成和分布;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乙烯含量增高,会起到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解答】解:A、生长素和乙烯都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故A错误;B、生长素和乙烯各器官各器官均有合成和分布,故B错误;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如还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等,故C错误;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

70、29下列有关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能促进相关生物的生长B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二者都是由一定的部位产生的D二者都能调节相关生物的生命活动【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生长素是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生长激素是动物体内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产生部位为:垂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A正确;B、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属于小分子有机酸,B错误;C、二者都是由一定

71、的部位产生的,C正确;D、它们对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BCD【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并不是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配比会影响植物的脱分化和

72、再分化,生长素的作用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生长素类似物也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扦插枝条的大小、扦插枝条留的芽的多少、叶的多少等等,只有这些条件都相同,所需的生长素类似物的量才相同;在失重的条件下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极性运输不受影响【解答】解:、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处理植物能促进植物增高,故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故正确;、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除受2,4D浓度的影响外,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故错误;、失重条件下,生长素不能正常进行横向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是极性运输不受影

73、响,仍可以进行极性运输,故错误所以正确故选A31如图所示下图两曲线分别代表根或茎的生长速度跟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问左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哪些点?()AN、M、P、QBM、N、P、QCP、Q、N、MDP、Q、M、N【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受到重力的作用,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为AC,BD,由于生长素对根最敏感,对茎最不敏感,所以A侧生长的比C侧生长的快,D侧生长的比B侧生长的快分析右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

74、,另一条生长曲线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应为茎的生长曲线【解答】解:右图中看出曲线MQ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促进生长的效果是加强的,应为茎的生长曲线,由于D侧生长的比B侧生长的快,所以B点对应M点,D点对应Q点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曲线NP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生长1cm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多,说明其生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由于A侧生长的比C侧生长的快,所以A点对应N点,C点对应P点故左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NMPQ点故选:A32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

75、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分析实验设置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而浸泡在蒸馏水中

76、的a组是作为空白对照组在该实验中应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因此需在实验之前切去胚芽鞘的顶端,并且为等长的胚芽,浸泡的时间也相同等【解答】解:A、由于植物幼茎在生长过程中含有植物激素,所以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A正确;B、根据图示分析可知:bcd组切段的平均长度都比a组的长,说明3种浓度激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B正确;C、d组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促进作用最大,C正确;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可能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也可能是使用了低浓度生长素溶液,D错误故选:D33如图实验,甲、乙、丙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

77、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D丁中4号芽较5号芽优先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到抑制的现象在去除顶端优势的情况下,近顶芽的侧芽首先发育成枝条图甲去除了顶端,单侧光对枝条无影响,侧芽1很快发育成侧枝,主枝不生长图乙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等于不切,因此生长情况如同丁;图丙将切下的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失去尖端,不会受光照影响,因此主枝直立生长,

78、侧芽不发育【解答】解:A、解除顶端优势后,侧芽容易发育成枝条,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1,故A错误;B、甲主枝不生长,乙丁由于具有顶芽,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都会向光生长,丙没有顶芽,但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故B正确;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有乙丁,故C错误;D、丁中4号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5号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故D错误故选:B34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在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AABBCCD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实验:琼脂块上含有生

79、长素,生长素能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因为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因此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且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大,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越大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在胚芽鞘的左侧放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琼脂块上尖端的数量越多,生长素浓度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作用加强,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大但超过一定范围,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减弱由此可见,B曲线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故选:B35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若切开发现其凹侧种子发育不良,

80、原因是()A发育的种子合成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B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C无种子,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D光照不均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果实的发育需要生长素,自然情况下,该生长素的来源是果实里面发育着的种子,在市场上可见到不均匀(凹凸不平)的西瓜,若切开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末发育其原因可解释为: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大量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解:果实的发育需要生长素,自然情况下,该生长素的来源是果实里面发育着的种子,若种子发育不良或者为发育,那么果实也就发育不好,A正确故选:A36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

81、为(图中横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BC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解答】解:A、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所以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A正确;B、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所以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B错误;C、在发生向地生长之前,生长素的浓度应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

82、,故C错误;D、最终主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主要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所以最终浓度应该高于虚线处浓度,D错误故选:A37下列有关“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探究问题为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可以浸泡或沾蘸C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以便确定最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D在使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应相同【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

83、,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2、在施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温度要一致、所用的植物材料条件相同、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用浸泡法时,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 3、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其促进生长的功能不是一回事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的生长 4、在本实验中,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不能生出不定根,请分析可能的原因?答:可能是枝条质量和规格不好(如没有芽)、枝条倒插等【解答】解:A、

84、“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探究问题为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可以浸泡或沾蘸,B正确;C、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以便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的适宜浓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浓度,C错误;D、探究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在使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时,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应相同,D正确故选:C38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乙图中的g,则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B将甲图中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测得处的

85、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C若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乙图中曲线OH段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HC段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性【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发育,因此如果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乙图中

86、的g,则甲图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i,A正确;B、将甲图中植物置于左侧光照下,左侧生长素向右侧转移,右侧生长素浓度高与左侧,右侧生长快,因此一段时间后,测得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B正确;C、如果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由于重力作用,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植物根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D、图中HC段也促进植物生长,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当生长素浓度大于C时才抑制生长,D错误故选:D39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

87、高作物产量()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信息传递方式:1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2化学信息:许多化学物质能够参与信息传递,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等,鼻及其它特殊器官能够接受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传递,行为信息多种多样,例如蜜蜂的“圆圈舞”以及鸟类的“求偶炫耀”【解答】解:A、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

88、,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A正确;B、化学信息,许多化学物质能够参与信息传递,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等,B错误;C、生物信息不属于信息传递的种类,C错误;D、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传递,行为信息多种多样,例如蜜蜂的“圆圈舞”以及鸟类的“求偶炫耀”,D错误故选:A4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演替【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

89、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解: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干扰,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火灾后森林中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种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错误故选:D4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

90、,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该草地的面积比较大,直接把该地区的所有该种植物统计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选用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解答】解: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该草地上全部个体数全部统计难度较大;只选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进行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随机设置 1m2 的样方为宜,并且尽量选择多个样方求平均值故选C4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91、可采用样方法C在海洋中不能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D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分析】1、种群特征: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解答】解: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大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在海洋

92、和陆地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错误;D、某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它们属于同一种群,不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A43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解答】解: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故

93、选:B4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都为S型曲线,甲种群t2时达到K值,乙种群t5时达到K值;t1t2时时间内两种群的种群数量都在增加,所以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t3t5时甲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为稳定型,而该时间段内乙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属于增长型【解答】解:A、t1t2时,甲种

94、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错误;B、t3t5时,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故B正确;C、甲、乙种群密度最小是t1,甲种群密度最大是t3,乙种群密度最大是t5,故C错误;D、t4时种群增长率最大,防止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最少时,即t1时,故D错误故选:B45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常用

95、的方法是样方法B0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C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弱光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灌木【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是多年生的草本,是灌木【解答】解: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

96、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B、0a,由于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山区坡地进行了治理,所以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导致物种密度上升,B正确;C、bc,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能耐受弱光,而物种不耐受弱光,所以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C正确;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D错误故选:D4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

97、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解答】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则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有可

98、能偏大或偏小,A错误;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要打开电灯使采集的小动物掉入试管中,没有打开电灯,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C、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C正确;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故选:C4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

99、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1条D该图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土壤、水中含有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是生活中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综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答】解:A、生物群落是生活中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确;B、由图可知,蛇不被其它生物所捕食,为最高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

100、养级,B正确;C、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C正确;D、该图只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C48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互利共生B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NA为链状C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D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结构

101、的细胞器,而且两者的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一样,近些年来的内共生学说比较流行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解答】解:A、图中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时为捕食,吞噬后两者的关系为互利共生,故其种间关系为捕食和互利共生,A错误;B、由于原核生物中的DNA是环状的,因此叶绿体中的DNA也是环状的,B错误;C、由于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

102、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C正确;D、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蓝藻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D错误故选:C49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据图分析,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种群数量先

103、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不变,说明两个种群形成垂直结构,可以共存【解答】解:A、从图示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A正确;B、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应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装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错误;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分别以不同生物为食,二者没有食物上的竞争,而生存空间相同,说明依然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D、标志重捕法适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用血球计数板进行估算,D错误故选:BD5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

104、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乙为初级消费者,其中同化量为200+58+112=370kJ;丙为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为30+8+17=55kJ;丁为分解者【解答】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B、乙

105、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5%,B正确;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51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组:未加河豚毒素;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高(填

106、“高”或“低”)70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外排) 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 作用(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图甲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

107、奋传导,突触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内比膜外电位高70mV,据此回答下面问题【解答】解:(1)第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内比膜外电位高70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阻遏了Na+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作

108、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为减弱疼痛故答案为:(1)高 胞吐(外排)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2)Na+ 抑制 (3)大脑皮层5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研究人员为了研究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由图

109、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B点(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代表双子叶植物、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110、据图乙分析:加入CaCl2溶液后,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B点开始,植物生长速率加快,所以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B点据图丙分析: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答】解:(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111、,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由图乙可知,加入CaCl2溶液后,植物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图中从B点开始,植物生长速率加快,说明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B点(3):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1)d(2)抑制 B(3)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53纤维素

112、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培养纤维素酶分解菌的土样最好选择在富含纤维素环境采集以下是一种培养基配方:纤维素5g、NaNO31g、Na2HPO47H20 1.2g、KH2PO40.9g、MgSO47H2O 0.5g、KCl 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该培养基能够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培养基中纤维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

113、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分解菌葡萄糖的实验进行测定酒精发酵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解答】解:选择纤维素丰富的土壤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

114、生长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而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故答案为:富含纤维素培养基中纤维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同时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涂布平板法54回答下列问题:菊花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配制MS固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10倍【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培养条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解答】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时,材料选择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MS培养基中的母液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10倍配制好的培养基定容后要调整pH,分装后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故答案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材料的选择 102016年7月23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