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35KB ,
资源ID:64991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99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2) WORD版含解析.doc

1、模块综合测试卷(2)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楼宇烈当前的生态问题源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自视能够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类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不尊重天地万物。结果人非但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反而被物质、财富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我。从“人和天地浑然一体”的观念,变成“人与天地相对立”,于是天地就被当作外在研究、开发的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曾引进了许多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例如,欧洲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并不是存在

2、于人类之外,与人类实践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了的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要依靠自然界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与自然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很多人将其误读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上世纪初,中国的学术界就开始从中国哲学里寻找改造自然的资料。但是,中国哲学里面没有“改造自然”的提法,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历史上国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学者们找到的天人关系资料大都是讲“天人合一”的,当时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人在天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去适应天。后来,有人把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主张理解为人不能做天的奴隶

3、,把荀子的思想提升到“人定胜天”的高度,为征服、改造自然找到了理论根据。但这显然不符合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的原意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当初破坏它所获收益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

4、此,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让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光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便利,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5、。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司马迁史记范睢传)人类要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向自然、社会攫取过多的财富呢?(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自我膨胀,肆意向自然攫取,认为自己完全能够征服自然,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当前的生态问题。B中国人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人和天地浑然一体”,到后来的“人与天地相对立”。C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所研究的自然,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自然,

6、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且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自然。D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但这被很多人误解为人类的根本任务是征服、改造自然。答案:C解析:C项,扩大范围。选项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扩大为“西方哲学理论和思想学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畏天命”“奉天”的主张,曾被理解为天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学者们一度没有从中发现“改造自然”的说法。B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其原意不是为了强调“人定胜天”,而是说天、地、人各有其道,能够分清天与人的职责的人是圣人。C道家认为,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人不能主宰万物,而

7、应该效法天无为。D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是因为人类向自然的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而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所需成本比当初获得的收益要多。答案:D解析:强加因果。文中并未明确“西方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要借鉴传统文化的天人思想,尊重天地万物,抑制欲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建立生态的平衡。B食品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精神。C数据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丧失自我,所以不要过度依赖数据,更不能做机器、信息的奴隶

8、。D文章结尾引用史记中的句子,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引人深思,意在呼吁人们“知足”“知止”,不能从自然、社会获取财富。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应是引用论证而非对比论证,且“不能从自然、社会获取财富”的说法绝对,文末采用反问的方式提醒人们不应向自然、社会攫取过多的财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曹景行:中国“电视时评第一人”沈黎明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在大学,曹景行对读书更加痴迷,除

9、了历史,他还选修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并花费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来,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在父亲生活

10、了几十年的城市,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刊撰写评论。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曹景行的内心又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

11、木掉。”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加盟了传讯电视,主管“中天”新闻频道。数月后,他转入凤凰卫视,这一年是1998年,他已经五十一岁。加盟凤凰卫视之后,凤凰卫视特殊的动作方式,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曹景行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充分发挥。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凤凰卫视迅速结合形势推出一档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该节目立刻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催生出一个新的节目形态时事分析和时事评论。三个月后,曹景行和同事们觉得这种时评形式应该坚持下去,于是一起在中国人今

12、天说不的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并于1999年8月23日正式开播,曹景行称时事开讲是“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简单”的节目。他每天的工作的确简单: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之后的二十分钟,就是他在镜头前“肆意”点评的时刻。尽管这档节目从布景到操作都非常简单,但是他精到的评说却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士。曹景行对国际时事的独到见解很快提升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使该栏目成为凤凰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曹景行则被人们称为“电视时评第一人”。此后,时事开讲栏目不断获得中国电视界大奖。大器晚成的曹景行,成为华人传媒界的一面旗帜。2015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当有记者称他为前辈、称赞他的评论十分深刻时,他微笑

13、着回答:“我只是一名普通媒体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有删改)相关链接曹景行认为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立场是一定要把握住的。一是要基于事实,新闻评论不是个人主观的发挥。二是基本的原则立场,所有的言论基调都要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现在曹先生的观点输出一直没有停止,但平台变了。他透露,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之前,他和凤凰新媒体联合推出了“曹景行手机报”,正在运行。(摘自“潮人”曹景行退出凤凰卖观点,有删改)曹景行说,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当年如果蒲松龄能够上网的话,聊斋志异一定首先是从网上流传的。(摘自曹景行在湖南大学

14、演讲通讯稿)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学时,曹景行学习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新闻课程以及英文,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B本文在时间表述上充分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如“1999年5月7日”“1999年8月23日”等,就是典型的表现。C面对记者的赞誉,曹景行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媒体人,做了该做的事,这是谦虚,是“电视时评第一人”大家风范的体现。D曹景行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这说明曹景行对网络言论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答案:C解析:A项,“说明曹景行为了成为一个新闻人,做了许多努力”错,曹景行学习这些

15、说明了他好学,也与他想更好地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关,文中并无此时曹景行就为成为新闻人做准备的交代;B项,确切时间的表述并不能体现传记的文学性;D项,“不应对网络言论进行过多干预”理解错误,相关链接中说曹景行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认为“不要反对网络上的文字”,并非指不要干预网络言论,而是不要反对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文字。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曹景行的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曹景行从小敏思好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B曹景行的不安分,是以责任与担当为前提的。到香港的前八年,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在生活

16、安稳之后他的内心才又开始波动起来。C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遭轰炸后,曹景行迅速推出时事加评论的节目中国人今天说不,这体现了他的立场。D曹景行主持时事开讲时的工作非常简单,每天花费二十分钟挑选题,列提纲,打腹稿,在镜头前点评,但他的独到见解却并不简单。E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中提到他比较适应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潮流,他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推出的“曹景行手机报”便证明了这一点。答案:CD解析:C项,原文只说中国人今天说不是由凤凰卫视推出的,并无信息表明这一节目是由曹景行推出的;D项,“花费二十分钟挑选题在镜头前点评”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他每天在镜头前点评的时间为二十分钟。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景行能成

17、为“电视时评第一人”的原因。(5分)答:_答案:深厚的积累,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并取得突出成就;敏锐的洞察力,其凭借精到的见解提高了时事开讲栏目的知名度;正确的新闻评论观,即新闻评论要基于事实,也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立场,从国家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新的高度,在已获得好评的中国人今天说不基础上创办了时事开讲栏目;良好的发展平台,他工作的凤凰卫视运作方式特殊,工作环境宽松。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曹景行成为“电视时评第一人”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曹景行有着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积累和多年研究的经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

18、解,并凭借个人努力提高了栏目的知名度;坚持新闻评论的两个基本立场等。客观原因有凤凰卫视特殊的运作方式、宽松的工作环境等,使得曹景行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到发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信任余显斌他一声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远,是只小小的狐狸。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像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着,手一扬。竟然

19、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子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接着,它抬起头来,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从相遇到现在,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狸,变成了一只爱亲近人的小狐狸。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上跑起来,快活地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上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

20、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像是在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往回走,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饿得叽叽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唧唧跑回来。上午,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着,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

21、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下了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很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的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这夹子,是他下的。必须有一定重量,夹子的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皮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看着他,眼光中一片疑惑。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元。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一年一晃就过

22、去了。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毛,仍像珍珠一样;只是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地叫了一声。他已跟踪它几天了,办法用尽也无法得手。他举起猎枪。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他打不中,就追。雪很厚,狐狸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眼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狸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哐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

23、做细致的描写,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重要,小说主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B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其中“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四野皆白”的描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C小说三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后来“闪着白白的光”,这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的情感变化。D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答案:C解析:C项,文中共四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猎人的形象特点。(5分)答:_答案:善于伪装,处心积虑。他百般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

24、借助它使老狐狸放松警惕,引出老狐狸并将其捕获,最终卖狐皮获利。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正好。贪婪、自私、冷酷。他猎杀老狐狸,毫不手软,丝毫不顾及小狐狸对自己的信任;他不立刻猎杀小狐狸,是想等小狐狸长大,皮毛更值钱时,再来捕获它。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解析:分析猎人的形象特点,可以从文中找出对他进行刻画的相关情节并进行概括归纳。如文中写他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出老狐狸并将其捕获,卖老狐狸的皮挣钱,由此可知他善于伪装,处心积虑。从他猎杀老狐狸和小狐狸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冷酷无情及自私贪婪等。9小说以“信任”作

25、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答:_答案:从形象方面:“信任”凸显了人性中的残忍和兽性中的纯真,在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设下的获取“信任”的圈套中,突出了猎人和小狐狸各自的形象特点。从情节方面:“信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被亵渎也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从主题方面:“信任”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揭示、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图,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解析: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形象、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从形象的角度分析,“信任”既体现猎人的处心积虑,又突出小狐狸的单纯。从主题方面分析

26、,“信任”能引发读者思考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等问题。从情节方面分析,“信任”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

27、大夫。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

28、著杂诗赋数十篇。(选自梁书范述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答案:C解析:根据句意,“齐世”为齐代之意,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往莅永嘉”中,“往”修饰“莅永嘉”,故“往”不可与“忠直奉主”相连,据此排除D项。综上,答案选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29、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B编户,指编入户籍的平民。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量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C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D践阼,践为踩、踏之意,阼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这里指皇帝登基。答案:A解析: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

30、聚集的难题。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此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他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答案:A解析:文中“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一句表明老师称赞了他,但未表明老师奖赏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译文:_(2)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译文:_答案:(1)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2)(范述曾)刚到郡中

31、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等到离郡返回的时候,属吏中没有用担子挑行李的。参考译文范述曾字子玄,是吴郡钱唐人。(他)幼年时就爱好学习,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精通五经的章节句子。吕道惠的学生曾经有上百人,但他唯独称赞范述曾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帝王的老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年幼时,齐高帝选拔范述曾担任他们的老师和朋友。(范述曾)初出仕任宋晋熙王国侍郎。南齐初年,(范述曾)出任南郡王国郎中令,迁任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任开阳令。范述曾为人正直敢言,在宫中对很多事都敢于直言规劝,太子虽然不能全都采用,但也不怪罪他。竟陵王非常器重(范述曾),称他为“周舍”。当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也拿范述曾和汉代的

32、汲黯相提并论。因为父母年老,(范述曾)请求返回家乡赡养父母,于是(朝廷)授任(范述曾)为中散大夫。明帝登上帝位,(范述曾)被任命为游击将军,出京任永嘉太守。(范述曾)治政清廉公正,不崇尚威严凶猛的治理办法,百姓感到安适。所管辖的横阳县,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逃亡的罪人聚集的地方,前两任太守捕取都没能使此地安定。范述曾初到任,就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那些凶恶之徒,拖儿带女从深山中出来,被编入户籍成为良民百姓的共有二百余家。从此之后,这地方商人往来通行无阻,百姓安居乐业。(范述曾)在永嘉郡任职时,激励志节,奋发向上,操行纯洁,没有污点,不接受馈赠。明帝听说(范述曾的事迹),很是赞赏,下诏褒扬赞美他。

33、(范述曾)又被征调为游击将军。(范述曾离开永嘉郡的时候)郡中按旧例送给离任太守钱二十余万,范述曾一点也没有接受。(范述曾)刚到郡中上任的时候,不带家属,等到离郡返回的时候,属吏中没有用担子挑行李的。百姓无论老少,都出来拜辞(范述曾),(挽留他的)哭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到。高祖登上帝位,(范述曾)就乘坐小船离开家乡,到京城拜见高祖,接着辞别高祖东归。高祖下诏说:“中散大夫范述曾,从前在齐代,忠实耿直侍奉主上,过去担任永嘉太守时,以清廉节俭修身,应当加赐爵禄,用以激励有高洁操守的人。应当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赏赐绢二十匹。”范述曾一生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他人。到他年老之时,已家徒四壁,没有资产。(范

34、述曾)在天监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范述曾)为易文言作注,著有杂诗赋数十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注】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荐鹗,指推荐贤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

35、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答案:BD解析: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D项,“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15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

36、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鉴赏】诗歌前四句使用对比的手法描述诗人的处境:凡夫俗子纷纷来到诗人的座位前,让诗人感到很无奈而费尽心思结交的贤士却不接受书信的邀请,没有来到诗人家中。这里运用“俗子”“贤士”与“令我病”“费怀思”等几处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慨叹。“城东”六句,使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与友人陈国佐许久没有相见了

37、,不知他如今怎样了;明月朗照天地,期待今夜能与君共享此景;想着能够去拜见友人,但自己不敢开口向邻家借驴。最后四句,写诗人似乎听说过上天是公平、公正的,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了,所以希望上天不要举荐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白话诗歌】浅薄的人来到我的座位前喋喋不休,让我十分无奈。费尽心思想结交的人,因不受俗世礼节让我无缘相见。我与城东的陈国佐,已经许久没有相见了,不知他如今怎样了。明月朗照天地,期待今夜能与君共享此景。与友人相距不过十多里路,到他那儿并不困难,但我不敢开口向东面邻居借驴。似乎听说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功名利禄的事情不要再打扰我了,我在

38、这方面已经没有了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花瓣做下装,比喻作者品行高洁。(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3)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出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_”。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该乐团演奏的英雄序曲音调抑扬婉转、高亢激扬,听者击节叹赏,一曲终了,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向

39、乐团致敬。现在一些演员为了博得关注各尽所能,不择手段,他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炒热度,还有的在网络上借助“水军”为自己造声势。“新闻炒作”经常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连篇累牍地讲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些做法已经背离了新闻的基本原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位犹太艺术家长居上海,他的画作以卡通的形式大致再现当时这座城市繁华生活的吉光片羽,让人领略当时“东方巴黎”的风貌。拳手弗莱切在比赛中善于临场改变战术,一旦距离被他控制,纵然你拥有万夫莫敌之勇,穿云裂石之力,也很可能被打倒在地。谁都知道在这三位小姐中就属弄玉姑娘最玲珑剔透,讨人喜欢,但其娇生惯养,不仅脾性不好,连礼数方面都差了许多。ABC D答案:C解析

40、:击节叹赏:形容对音乐、诗文或艺术作品等高度赞赏,使用正确;各尽所能:指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此处褒词贬用;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使用正确;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使用对象错误;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此处望文生义;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使用正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2016年“双十一”期间,来自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中国电商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B老师和他谈了一晚上,第二天,他瞒着父亲和姐姐去县高中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直到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大家才知道这

41、件事。C在接受采访时,木心说自己对林风眠先生在五十年代创作的那幅有关中国江南庭院题材的风景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成功研发出1万瓦光纤激光器,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术的企业。答案:A解析:B项,“他瞒着父亲和姐姐”表意不明;C项,句式杂糅,“对印象深刻”和“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杂糅,应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印象深刻”;D项,不合逻辑,“美国”和“企业”不照应。1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民族,它对外来的东西_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_各个民族最不拒绝吸收其他民族优长的乃在于食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自明朝以后,中

42、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_就在这个时期,大量产于南洋、西洋的食品却传入我国。它们_西方人用坚船利炮送来的,_我们自己主动从外面“拿来”的,_有些食品在引进过程中还曾经历过危险,例如番薯是明万历年间吴川名医林怀兰冒着违反交趾国法令的危险携带到中国的。A一般然而于是还是不是甚至B总是/但是并非还是居然C/不过竟然既是也是还D往往但可不是而是/答案:D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一个有完整系统民族对待外来的东西的态度。处,根据句意,应填写表“通常”意思的词语,选项给出的三个词语或不填都可以;处,由前文的“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以及后文的“最不拒

43、绝”可知,其所在的语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填“然而”“不过”“但”均可,可排除B项;处,根据前文“中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和后文的“却”可知,此处填“于是”不合适,可排除A项;根据句意,两处填“不是而是”更合适,据此可排除C项,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香蕉是常见的水果之一,_,你一定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其实原始的野生香蕉是不能食用的,因为它果肉粗粝且含有大量坚硬的籽。现在全世界的香蕉都源自一种基因突变,无法进行有性繁殖的野生香蕉,_,不但成为重要的水果,而且成为许多地区人们的主食。但这种不育的香蕉

44、只能通过扦插繁殖来克隆子孙,没有了基因的随机重组来增加种类,它适应环境、抵御虫害的能力极差。由于新香蕉品种的培育和杀菌剂的研制赶不上病菌的换代,_。答案:如果有人说香蕉正面临绝种危机这种香蕉果肉细腻且无籽香蕉随时面临灭顶之灾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这段话主要表述了香蕉可能灭绝的具体原因。处,由前文介绍香蕉是常见的水果,后文写“危言耸听”,再从后文表述的香蕉的来源分析可知,此处应该填香蕉面临的一种处境,即类似于香蕉正面临绝种危机的内容;处,由前文写原始的香蕉因果肉粗粝且有籽不能食用,后文写现在香蕉的流行可知,此处应该填写现在这种香蕉的特点,即类似于果肉细腻且

45、无籽的内容;处,由前文写新香蕉品种的培育和杀菌剂的研制赶不上病菌的换代以及处提到的绝种危机可知,此处应填香蕉可能面临的结果,即面临灭顶之灾。21垃圾的回收处理是当今的一大难题,而巴西的一种由政府和公益组织联合构建的垃圾处理模式“塞普利”(再生资源利用协会CEMPRE)模式,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借鉴。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用一段话来说明“塞普利”模式的构建和运作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5分)答:_答案:由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培训,非政府组织提供设备,共同组建拾荒者合作社,拾荒者合作社与拾荒者签订劳务合同;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其中湿垃圾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

46、进行收集后,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干垃圾交由拾荒者合作社分类收集后,提供给资源化回收企业。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流程图的层次。对于这道题目,要关注箭头的指示方向,如以“资源化回收企业”为思考基点分析,其垃圾有两个来源:一是居民为湿垃圾缴纳一定的费用后由政府统一收集提供给该企业;二是居民将干垃圾交由拾荒者合作社分类收集后,提供给该企业。拟写答案时,要注意两个来源各自的具体内容和箭头指向。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

47、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学生告诉钱教授。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48、抄袭。【材料解读】此题有两则材料。材料一主要讲钱理群教授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听者众多,后来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他的课“与高考无关”。钱教授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材料二讲了戏曲走进各地大中小学的情况,有的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还有的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两则材料都讲了关于“教育”的问题。【作文立意】回归教育育人的本真;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让教育变得更纯粹;少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佳作展台】教育应抛弃功利主义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

49、附中开设的“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听者寥寥无几,只因其“与高考无关”,这一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功利性。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坐着应试教育的大船,虽然在书山题海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波澜壮阔,但这条大船会驶向何方?我们的孩子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不是很好吗?可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建立在功利之上,只向高考看齐,其他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如艺术等,都不去关注,那么,我们的目标本身就是短视的、有问题的。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懂得奉献。细数中外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具备这种品质的。功利性的教育,

50、恰恰与奉献精神背道而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许多人终生不事蚕桑,不辨五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透过这一传统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功利性。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可能是无私的奉献者。即使在现在,莘莘学子仍然没有从这一泥沼中走出来,这是让人很无奈的现象。功利主义的观念在很多人头脑当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家长望子成龙,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课外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一些学校把升学率当成衡量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标准,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提高分数、提高升学率这个指挥棒运转。社会上看一

51、个年轻人是不是成功,往往看他有多高的学历,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种种压力之下,莘莘学子只能日复一日地机械学习,这让他们失去了自然成长的根基,无奈地沦为教育竞争中可怜的复制品,如同那温室里的花朵,放眼望去万紫千红,可采撷其中任何一朵,光鲜的背后总是令人无奈地感伤。功利,让年轻的心失去了释放活力的机会。钱理群教授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何时已经脱离了正轨?中国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更要关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必须树立“育人”重于“育才”的观念。说到底,我们要向功利主义说“不”。【名师点评】文章从材料出发,以功利主义教育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开头以材料中的内容为依托,引出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先从教育目标这一角度,表达了对功利教育的认识。然后从古代教育理念出发,说明古代功利主义教育的弊端。接着以当前教育现状,进一步说明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结尾再次强调要向功利主义说“不”,升华了主旨。文章结构严谨,说服力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