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背景 (1)基础:二战后期,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关系的改变: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2过程 (1)特征: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开始: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3)表现: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实施国务
2、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军事上,1949年,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剧了“冷战”的程度。2过程 (4)苏联的针对措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约组织,至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从题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回答依据作明确规定。在阅读题问时,应注意某一题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题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有的题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题问中有“及”字);有的题问是以对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如“对此”;有的
3、题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和疏忽。材料解析题解答方法(二):分析题问,明确答问要求1.全面认识“冷战” (1)含义:“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1.全面认识“冷战” (2)表现: 美国为首的“冷战”政策:a.舆论上:1946年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
4、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c.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d.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全面认识“冷战” (2)表现: 苏联的对策: a.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1.全面认识“冷战” (2)表现: 苏联的对策: b.军事上
5、: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全面认识“冷战” (3)评价: 积极作用: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消极作用: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两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国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1946年2月22日,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中写道:“总结起
6、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相信,它和美国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我愿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我们是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乔治凯南所指的“政治力量”是( )A德日法西斯主义 B苏联C中国 D东欧国家B2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雅尔塔
7、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009年1月17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当天下午发表声明,鉴于韩国李明博政府继续执行对朝敌视政策,朝鲜将对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造成朝韩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的原因是( )A韩国对朝鲜实行“冷战”政策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8、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C2010年10月21日的参考消息刊登文章法德顾忌美国和北约脸色俄与欧安全合作美梦难圆,原文如下: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法国海滨城市多维尔会晤,就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俄欧在欧洲安全领域接近的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会晤前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安全的保证国法德对美国的影响已经厌倦,准备向俄罗斯提出把美国排挤出老欧洲的计划。但是记者在多维尔了解到,巴黎和柏林不希望与北约和美国闹翻,所以梅德韦杰夫的欧洲集体安全方案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自二战以后,美国和北约对欧洲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长时期里,造成了欧洲的对峙
9、和分裂。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其中1949年成立的北约,即是美国对苏“冷战”的重要举措。而苏联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华约”,以对抗美国的威胁,这样造成了欧洲的对峙和分裂。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凯南所指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美欧经济的竞争 B苏联对日作战C美苏对抗 D中国的内战C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
10、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与材料直接
11、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B“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当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解读:解读:材料认为,“冷战”是一场美苏双方的宣传战;美苏的冲突是因为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 材料的观点是错误的。“冷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二战后
12、,美苏走上冲突之路,除了意识形态的不同外,还有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D1.(2010江苏卷)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D2.(2010广东文综卷)1
13、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D3.(2010全国文综卷)右下图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互相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B4.(2009辽宁文综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