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94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17讲 祖国统一大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祖国统一大业 1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 (2)形成过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

2、港问题。 过程:1982年起,中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叙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五种较为常用的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

3、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五种较为常用的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侵略者的胁迫下,订立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割让香港。1898年,英国政府又以“为了恢复因俄国行动而受到威胁的实力关系的平衡”为由,向清政府强行租借了九龙半岛、香港附近各岛屿及大鹏、深圳两湾,租期99年。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982年以来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

4、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原因是:首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符合中国大陆的利益,符合香港的利益,符合英国的利益,是三方都能接受的政策。再次中国改革开放后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迅速,军事实力也很强大。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港回归祖国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是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四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并且为世界上一些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

5、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C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意义 (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同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海峡两

6、岸关系的发展及意义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6)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有利于增强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2009年12月11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

7、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 B C DD2010年4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与台湾中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在国际关系学院大楼C105会议室共同举办了“两岸关系加强:新的期盼、新的努力”研讨会。会议围绕“一中原则”、国家主权观念、“一国两制”、台湾内部民意、两岸发展模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专家就相关议题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8、、新思路。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呈现良好发展的局面。同时,专家学者建议两岸应进行换位思考,转变观念,增进了解与理解,并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抓住历史机遇,不仅实现两岸和解,而且为两岸的长期和平稳定与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1979年中央政府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以来,两岸关系人员的往来、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0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从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来看,和平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有: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

9、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2009年8月8日,受台风“莫拉克”的影响,台湾和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台湾灾情尤为严重。此后,寄托着大陆各界深沉关爱的物资通过海、空航线源源不断地直接运抵台湾。这次海空直航( )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进一步缓和和发展了两岸关系增进了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再次证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A B C DD 告台湾同胞书和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都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对台方针或政策。告台

10、湾同胞书是1979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主要内容是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是1981年叶剑英(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的,主要内容是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说:“要实现(台湾)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这段话的含义不包括( )A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B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C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D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加谈判A1984年10月,邓小平宣称,“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

11、,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才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我们的社会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解决问题”。“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资本主义存在,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或者说,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的意义还在于为中国伤脑筋的台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按照目前的建议,如果台湾统一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它不仅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保留军队。” (匈牙利)巴拉奇代内什邓小平解读:邓小平认为和平

12、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避免非和平方式引起的动荡和争端,保证两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尊重两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易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妄图通过“公投制宪”分裂国家 某些外部势力插手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 B C DB1.(2010海南卷)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

13、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A2.(2009上海卷)“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D3.(2007江苏卷)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

14、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D一、中国民主制度的探索 1晚清: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提出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清末新政实行“预备立宪”。 2民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辛亥革命成为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抗战胜利重庆政协的召开,是民主建设的又一次努力。

15、一、中国民主制度的探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三大民主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强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并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村民自治。二、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历程: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1683年:施琅率水师进军台湾,康熙统一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 1885年:鉴于重要国防地位,设台湾省;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光复台湾;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1950年: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二、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历程: 1972年: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16、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三原则:断交、撤军、毁约;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两岸三通、探亲旅游、停止炮击金门;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当今阻碍:“台独”、外国反华势力。二、台湾问题 2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1)开罗宣言: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2)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3)联大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三、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后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

17、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经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三、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2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性质不同:后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于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被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三、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3两者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德国、朝鲜的分裂为二战间和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必须将窃取中国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三、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4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三、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5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问题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