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三中(六中校区)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课型】:复习 【课时】:2 【备课时间】:12-4-27 【主备人】孙微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12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知识归纳三、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商业繁荣秦汉至隋唐:总体水平不高,但有所发展。(受时间地点限制,特定位置,市与坊分开,按时开闭市,对市场严格管理)隋唐:商业发展(大运河、农村集市贸易、邸店、柜坊、飞钱)宋朝:商业经济
2、空前繁荣(坊市界限,草市,市镇,时间限制打破,不受监管)明清:城镇商业依然繁荣。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既是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后起南方商业城市:扬州、益州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唐朝广州;元朝泉州;明清广州。商业城市兴起原因:丝绸之路、大运河、重心南移。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长期受压制(地位、未占主导,政策压制)市场形式多样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商业都市明清市镇)货币流通(柜坊,纸币交子)商人群体活跃(徽商晋商)四、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商鞅首倡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目的:根本(巩固封建统治);直接(赋役和地租征收,保护小农经济)表现:西汉(货币、专卖、官营、重税)明清:封建政府固守政策(专卖、垄断、商税)影响: 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基本含义:明初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
4、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原因:担心敌对势力勾结倭寇3、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原因:对付抗清;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影响: 妨碍市场,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落后于世界。知识运用1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思想的出现:早期商业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使民间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实施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2)汉代抑商政策: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
5、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人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3)抑商政策的松动: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抑商的危害: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例1】(2008年广东文基,19)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
6、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 B. C. D.例2(2008年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 B C D2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1)自然经济抵制束缚:市场狭小(小农经济和农民贫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以本守之)明清时期产生于中国农耕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还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政府政策影响:重农抑商和海禁闭
7、关锁国政策。重本抑末:面对民间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清朝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用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手段压制打击。清朝多次颁令实行矿禁,设置关卡征税限制商业活动,强行掠夺工商业者的财产。闭关锁国: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同时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禁海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4)传统文化价值观(重义轻利)【例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8、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与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巩固与测评1.(09年全国卷)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2(09年广东文基卷)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
9、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3、(09年海南卷)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5、(2009年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10、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6、 右图表现了我国古代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最符合图片意思的是A.“草市”盛行,集镇兴起B.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督取消C.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D.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7、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长途贸易比较发达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 B C D8、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错误的是A.商朝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
11、官员市令进行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9、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0、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1、清人钱泳在
12、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1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自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3(2009高考江苏单科) (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
13、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
14、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单元综述w.K 本单元讲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古代经济由农业、手工业、商业几部分组成,民俗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是衣食之本,生存之源,按现代的产业结构来分,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商业也不断发展。“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抵制富商的势力,及维护社会相对稳定,起过积极作用,但明清以后,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