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养3 史料实证可信史料下的历史真实 研透真题素养专项破(2020山东等级考T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
2、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学 科 素 养史料实证多角度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解 题 思 维(1)素养分解 根据材料作者及其身份,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
3、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2)情境衔接:根据材料中提及的时间、空间信息,将问题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坐标上,在此基础上,了解材料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满分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
4、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押猜1 史料价值的判断和比较 1.班昭(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针线赋中载,“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直端”。作为例证,材料可以说明()A.汉赋的风格受到史学观的影响 B.铁制
5、品已应用于汉代日常生活 C.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D.汉代兵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考场练兵提升考试力 B 据材料“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直端”,可知钢针做工精巧,说明铁制品已应用于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故选B;班昭是汉代人,针线赋并非史学著作,排除A;材料只提到钢针的制作,并没有提到是否推动手工业发展,排除C;铁针并非兵器,排除D。2.清代除继续沿袭明代脱漏户口律人户以籍为定律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跨籍、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A.租佃制度的瓦解 B.阶层流动的弱化 C.宗法观念的扩展 D.专制集权的强化 D 根
6、据材料“除继续沿袭明代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可知清代强化了户籍管理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强化,故选D;清代租佃关系沿袭前代并进一步发展,排除A;清代加强户籍控制强化了集权,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化以及科举制的发展,阶层流动并未弱化反而加强,排除B;材料中“察其祖寄,辨其宗系”是为了通过加强对户籍的控制强化集权,与宗法观念扩展无关,排除C。3.下表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1215年 大宪章1628年 权利请愿书1689年 权利法案 制定者封建大贵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容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
7、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C 据材料可知,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变小,议会的权力变大,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故选C;材料说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过程中所通过的关键性法案,不能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排除
8、A;君主立宪制完美与否无法判断,排除B;材料的三个法案都是限制君主权力,扩大议会的权力,没有提及中央权力,排除D。押猜2 史料信息的提取 4.“虾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不知又是谁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A.抑制土地兼并 B.农民流离失所 C.租佃经济活跃 D.地权转移频繁 D 据材料“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可知是地权转移频繁,故选D;材料“如今一年换一家”说明土地转换频繁,不能抑制兼并,排除A;材料未体现农民流离失所,排除B;租佃经济下地权属于地主,租佃经济活跃与地权转换无关,排除C。5.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
9、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类别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 解决形式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提诉后在当地调停的诉讼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 数量38例5例27例5例 比例50.6%6.7%36%6.7%合计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官府解决的纠纷70例(93.3%)5例(6.7%)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 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 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 A 据材料表格“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中,“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
10、”比例超过一半,可知具有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故选A;材料中案件涉及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不仅是土地兼并,排除B;材料中“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并没有涉及法律法规,排除C;材料中提及基层自治以宗族社会为主,不能体现影响中央权威,排除D。押猜3 基于史料的逻辑推演 6.由表格所列事实依据可推知,当时 ()据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 事实一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事实二地质矿产普查显示,迄今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事实三金正耀先生在殷墟青铜器中发现有5件含高放射性成因异常铅。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种异常铅矿A.殷地青铜器产于西南地
11、区 B.西南已纳入商王统治范围 C.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 D.初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由材料“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种异常铅矿”可知青铜器作为中原地区殷商文明的象征,原料来源广泛,其中有部分原料来自南方,说明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故选C;殷商时期青铜器盛产于中原地区,排除A;商王朝的统治区域以中原地区为主,东至海滨,南达湖南,西至陕西,北至河北,“西南已纳入”不符合史实,排除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国内的市场,排除D。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
1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9.3万个。这可以用来说明()A.市场经济缩小了城乡间的经济差距 B.小农与现代农业结合程度提高 C.农业商品化、社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D.产业结构优化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 B 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机械化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数据变化可以得出“小农与现代农业结合程度提高”,故B正确;题干没有描述城乡间的经济差距,排除A;题干表述的是科技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农业商品化、社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偏离了题干主旨,排除C;题干没有描述产业结构优化,排除D
13、。押猜4 结论到史料的逆向推理 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考证,有大量经济史、经济学著作对1840-1949年城乡关系变迁轨迹做了研究。研究视角梳理如下:第一,整体研究视角;第二,城市带动(城市化)视角;第三,农村工业化视角;第四,外部冲击视角。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 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1840-2012)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城乡关系变迁机理为主题,选取一个视角或多个视角,也可以提出新的视角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视角观点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通过1840-1949年城乡关系变迁轨迹研究视角的梳理,考查了近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
14、变化。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以城乡关系变迁机理为主题,选取一个或多个视角或提出新的视角。如根据“第二,城市带动(城市化)视角”,可以提出视角一“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乡关系的变化”;根据“第四,外部冲击视角”,可以提出视角二“西方的外部冲击,是推动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的重要因素”。其次,根据自己提出的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及其关系变化的相关知识,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视角二“西方的外部冲击,是推动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城市中心 地位确立,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城市获得了对农村的支配权,城乡差距加速拉大等角
15、度进行论述。最后,根据提出的视角,结合上述多个角度的论述,作出总结。答案:示例:视角:西方的外部冲击,是推动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的重要因素。(2分)论述:1840年以来,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给中国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城乡关系也进入加速变化时期。其一,城市中心地位确立,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城乡社会分工持续扩大,并不断深化,城乡间人口流动也日益频繁。其二,城市获得了对农村的支配权。随着新式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日益发达以及中国城乡间贸易网络的逐渐遍布,城市的影响力逐渐深入周边农村和农村腹地,同时加速了农村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其三,城乡差距加速拉大。西方市场经济一方面带来工商业 城市的畸形繁荣,另一方面导致广大农村的衰败与凋敝。(9分)综上所述,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外部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1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