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综合测试(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开始得到重视 (2)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3)推动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4)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A、 B、 C、 D、2、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反抗秦暴政的农民战争 B、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C、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 D、新型地主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3、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最早始于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蜀汉时期 D、南朝时期4、不能说明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
2、的一项是A、南北方经济发展开始趋于平衡B、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C、各民族间经济交流有所加强D、寺院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当是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6下列不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是: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C、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D、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7、唐朝被称为“草圣”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张旭和怀素 D、欧阳询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主要是因为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民族
3、资本主义产生C、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D、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9、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C、都属于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民运动D、都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10、1894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的直接原因是A、日军侵占中国的属国朝鲜B、日本拒绝从朝鲜撤军C、日本人侵占中国领土台湾D、日本突袭中国运兵船 1120世纪的前20年,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同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矛盾上,主要是因为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C、晚清政府和
4、北洋军阀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干涉而保持中立12、抗日战争时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A、抗战决心的大小B、对日侵略的态度C、战略战术的差异D、领导阶级的属性13、中国共产党为巩固统一战线实行的政策有“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经济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整风运动A、B、C、D、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A、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方针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C、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D、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5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
5、关系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间的关系16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A兰新、包兰铁路的正式通车B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的建成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D.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17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B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以后C解放初的三大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以后D“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8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
6、不同19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有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BCD20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21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作用是A促使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B扩大了世界经济、文化联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22、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
7、别 总人口(万)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 1800 48% 52%法国 3600 75% 25%俄国 5900 93% 7%美国 2300 87% 13%以上统计说明了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率越大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向工业化过渡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A.BCD23、讨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和法国“热月政变”相似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B、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结束的标志C、复辟势力都在政变中获胜取得政权D、都是在失去人民支持的情况下发生的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
8、是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25、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新”反映在A、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成为运动的指导思想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D、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2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战场是A、太平洋战场B、北非战场C、苏德战场 D、中国战场27、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匈牙利事件苏共二十大不结盟运动形成“布拉格之春”A、B、 C、D、28、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
9、A、摆脱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B、发展本国的石油化工产业C、促进国家实现富裕的步伐D、 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29、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这些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30、下列不属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化趋势的是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呈现多极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C、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 D、自由竞争取代宏观调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0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计34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
10、感到人口的压力,始自清代中国汉代在册的人口约6000万,到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初年,依然约6000万,明万历中期(16世纪末)增殖至1. 5亿,到清初又降至1.2亿康熙末年(17年纪末),人口恢复至明代万历中期的水平后,继而出现了空前的人口高峰期。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册人口数1. 83亿。道光十三年(1833年)已达约4亿,在80年间增加了一倍。羊城晚报?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1998年3月2日材料二:清代处于“近代前”的经济增长期。边陲地区的开发,高产作物蕃薯、玉米的引进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社会安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所谓“康乾盛世”比历代时间都长。而且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代主政时间
11、达134年,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他们又都尽心尽责,精明能干,他(康熙)又下诏规定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继而实施“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政策,历史上首次取消了人头税。羊城晚报?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1998年3月2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清朝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人口下降及后来人口数恢复并发展的原因。(8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
12、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 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
13、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3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3分)(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6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
14、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 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材料二: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此组织,这个地区经济工作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材料三: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两倍,跨国公司控制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4分)(2)材料二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作用?(4分)(3)材料三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4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3分,
15、共计41分。)34唐朝是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唐政府采取多种民族政策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回忆唐朝历史加以归纳,并各举例说明。(14分)3520世纪406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是遇到哪些困难?(6分)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36日本对德国一战中宣战,二战中又结盟.分析其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13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lB2C3A4B5C6B7C 8D9D10DllC12D13C 14C15C16C17B18B19.D20A21B22C23C24C25.C26A27B28A29B 30D二、材料解析题:31
16、、答案:(1)特点:我国人口急剧膨胀。(2分)(2)下降原因: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南下与各族人民反清斗争(2分)。原因:新的农作物引进有利于解决增加人口的吃饭问题(2分)。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2分)。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2分)。32、(1)相同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3分)(2)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局的需要。(3分)(3)历史原因:A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
17、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2分)B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1.5分)C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1分)D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1.5分)33(1)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向区域化(2分)、集团化发展(2分)。(2)没有中国的参加,亚太经济合作不能实现,中国参加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了美好的前景。(4分)(3)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4分)三、问答题:34设立都护府,加强唐中央对
18、边疆地区的管辖。(1分)如:先后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5分)建立都督府,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1分)。如:在东突厥旧地建立都督府,在黑水靺鞨生活地区建立黑水都督府。(1.5分)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使其接受唐中央领导(1分)。如:册封口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1.5分)采取“和亲”政策,加强友好联系,永结盟好(2分)。如:太宗时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1.5分)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的发展进步(2分)。如:与回鹘、南诏、吐蕃及粟末靺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35(1)40年代初出现了
19、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2分)。50年代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名经济濒于崩溃的困难(2分)。60年代初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严重下滑的困难(2分)。(2)40年代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的土改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分);开展大生产运动(1分);精兵简政,节约开支(1分)。50年代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经,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1分),进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削减国家结构经费(1分)。60年代初措施: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分),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分);加速农业生产等(1分)。36(1)对德宣战的原因:a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引起日本对德国的仇视(2分)。b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要建立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对德宣战,可以趁机占领德属太平洋各岛屿,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2分)。与德国结盟的原因:a同为法西斯国家,在争夺世界霸权上有利益的一致性(2分)。b结盟可以遥相呼应,加强在战争中同英美等国的作战力量(2分)。c.可以牵制对付苏联,维护自己霸权,实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2分)。认识:帝国主义的存在就意味着战争,法西斯更是战争的根源,这是由其侵略扩张的本性决定的(2分),他们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可以成为盟友,也可以成为敌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