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462KB ,
资源ID:64868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6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二历史: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二历史: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5.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5.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惊世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文化认识古蜀文明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知道考古文物和遗址在历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东方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稀世宝物的出土金器、青铜器、玉石陶器、漆器、海贝等对三星堆遗址、遗物的研究,引申出对当时当地社会各方面的确认、判断和推测文物照片 语言描述 历史比较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

2、三星堆遗存的大体时间、城址和房屋遗址历史比较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难点 三星堆文化。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惊世发现;稀世宝物的出土;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 三星堆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区域,包括南兴镇真武、回龙、三星村和三星镇仁胜村相连的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地段,距广汉市区约5公里,著名的发掘地有月亮湾、西泉坎、三星堆、青龙咀等。因遗址区内原有三个平地隆起的土堆,与东北面的月亮湾相望,故称三星伴月,为古汉州八景之一。三星堆

3、的实体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坑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为精美,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国、古城、古文化遗址,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发掘证实,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其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之最,故课文标题为“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本课引言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照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之精美,配以文字介绍,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建议教师以照片与文字介绍为素材导入新课,引出探究的

4、主要问题: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的?三星堆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 第一目“惊世发现” 教材通过正文、历史纵横等形式,介绍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的;三星堆最重要的考古收获以及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文明的重现,引起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 1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指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一种文化。 现已初步揭示出: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上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个文明中心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文明以及中原夏商文明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方国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主要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政治中心性质,其规模超过周围相邻的城址;2有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

5、技术;有规模可观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3有分布范围3至4平方公里的夯土城墙遗址;4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与治理;5有较为完善的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三星堆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 2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 1929年清明时节,广汉月亮湾的燕姓农家春耕车水时,突然发现流水抽不上来。燕家父子于是下水疏通。掏泥沟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石板下,有个石洞,通向一个长方形的坑道。坑道里放满了玉器。中央层层摆放有序的一堆玉瑗,像一座玉宝塔。最大的玉瑗,有筛子那样大。加上其他文物,共有四百多件。这是三星堆附近遗址、遗物的第一次发现。这批文物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当时,著名学者

6、郭沫若,盛赞研究这些文物的考古工作者是“华西科学考古的先锋队”,说:他们“发现的器物,如玉璧、玉璋、玉圭,均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中、华北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 20世纪6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预言:这一带“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从第一次正式发掘后60年来,学者、考古工作者,甚至一些古董商和盗宝贼,都在这里留下足迹。然而,1950年以前,虽有郭沫若先生在远洋彼岸的赞叹,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郑德坤把这里的出土文物命名为“广汉文化”,但它到底是中原古文化的支系,还是独立的古蜀文明的显现,仍是一片模糊。建国以后,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在这里考察,考古工作者也不断有新的发

7、现。但是,直到1964年,冯汉骥教授才做出“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的论断。此后,农民们也在掏粪坑,挖自留地,甚至拾柴摘菜时发现玉凿、古陶、铜虎等物。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古蜀王国的面貌变得更加清晰。1980年5月,省、县联合在三星堆正式试掘。经过一年的发掘,大有收获。发现了房址遗迹及大量石器、陶器。1986年春,更大规模的发掘,在几个发掘区内,又一次动工。百余人参加的考古队伍,在三个多月内,发掘了55的探方53个,总面积1 325平方米,出土的各种器物也十分丰富,却没有突破性的发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在考古队的收获处于平淡无奇的境地时,意外的事却

8、发生了。7月18日上午,砖瓦厂挖方组的组长杨远洪等几人,在取土时发现了象牙和玉璋等物。杨远洪马上向厂部作了报告。下午,考古队闻讯赶来,封闭了这个埋藏点,并报告了省文管会和广汉县委。 这个祭器坑中,发现了许多惊世之宝。当人们还沉浸在狂喜之中,尚未真正清醒时,8月14日,砖厂的挖方工人,在离第一个祭器坑不远处挖土时,又发现了几个青铜头像。这次,因为现场就在附近,考古队立刻过来,将埋藏点封闭。于是,有了第二批宝藏出土。这些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品种繁多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漆器、陶器等物,是第一次在川西平原被发现。它使古蜀王国,从浓浓的历史密雾中渐渐显现出来,因而惊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学术界。从此,“三

9、星堆文化”正式出现在各种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著作中。 三星堆遗址在过去的调查发掘中,因工作地点的不同,曾被分别称为“真武宫遗址”“横梁子遗址”“月亮湾遗址”“中心场遗址”等等。因同属一个遗址群落,故在1980年以后,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 最重要的考古收获,是在1986年夏秋之交,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两个祭祀坑。从中出土了大量金器、青铜器、玉器、石璧、陶器、象牙等文物。有长142厘米、重约500克的纯金金杖,面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高达260厘米、重约180千克的人像,瞳孔向外凸出达十几厘米,两耳间距168厘米的大型青铜面具,近400厘米高的青铜大神树,残长达159厘米,宽达23厘米,被

10、誉为“边璋之王”的大玉璋,还有各式各样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动植物雕像,各种玉器。它们有的被神化了,而有的又具有写实风格,动物雕像形象生动,制作传神,植物的创作也似乎被注入了灵性。它们有的纯朴古拙,有的诡谲神秘,将怪异的“形”与“神”相结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考古学家又多次进行挖掘。其中一次,在城区遗址中心,出土了一套玉石礼器。由此判断,这个遗址可能是当年三星堆先民祭祀天地、社稷、祖先的地方。 3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明的重现,引起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如今三星堆古城址上,已经耸立起一座壮观的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馆内外环境布局巧妙,匠心独具。有气势恢宏的古典祀台

11、;有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和功能齐全的餐馆娱乐设施;有绿茵如毯的草坪、宽广明丽的水域湖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水车小桥流水,湖光岛影,古树奇葩,花香鸟语,四时风物,尽呈眼底,观众在观赏了雄奇壮伟的三星堆文物之后,亦能领略川西园林婀娜多姿之色。站在古城墙上凭吊历史,可以发古之悠思外国游客以前说,没登长城等于未到中国,后来又说,没看兵马俑等于未到中国,现在则要说,游长城,观兵马俑,看三星堆才等于走遍中国。中国之行哪里去?北观兵马俑,南游三星堆。这里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曾经越洋过海,先后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展出,受到热烈欢迎。有的外国友人说,假如埃及的金字塔可以称为古代石头艺术的顶尖杰作,那么中国

12、的三星堆文明,就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古代杰作。 第二目“稀世宝物的出土” 三星堆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先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石、金、铜、玉等文物,特别是1986年在三星堆发掘的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近千件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在这批众多的珍奇瑰宝中,有堪称世界古铜像之冠的大立人像,有我国最大、最早、造型奇特的青铜立人像;有象征当时蜀国最高首领身份和权力的“纯金权杖”;有世界上年代最早、形象神奇的青铜神树以及体薄如纸的黄金面罩;有大小各异的青铜人头、神秘怪诞的青铜面具、数十根珍贵象牙、数千枚海贝;等等。 教材用图片及文字介绍了三星堆出土的历史文物。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

13、,按器物材料分类,大致有金、青铜、玉石、陶、漆几类。 1金器。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一是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二是形体大,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用纯金皮捶打而成,长142厘米,重400多克,其上用双勾手法雕刻出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一、二号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号坑出土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面罩,构成金面

14、铜头像。可以推测,出土的金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二号坑出土丰富的黄金器也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2青铜器。 在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一号坑出土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瑗、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一号坑的下埋年代相当于殷墟一期,而一号坑的青铜器早的可以早到二里冈上层一、二期,晚的在殷墟一期偏早阶段,而不见晚于殷墟一期的器物。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器的年代相当于三星堆遗址三期的前段。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

15、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以及尊等器物种类。二号坑下埋的时代大约在殷墟三、四期之间,出土的青铜器年代都在殷墟二期的年代范围内,但有早晚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早、晚二组:早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早段,晚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晚段。二号坑在三星堆遗址的分期上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的三期晚段。 两个坑出土的青铜器中,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这些青铜器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商代中晚期(前14世纪)蜀国青铜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

16、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

17、地反映出来了。 一、二号祭祀坑分别属于商代中期和晚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的存在,说明这时期三星堆遗址处于繁荣鼎盛时期。而三星堆青铜器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商代早期甚至夏代。1976年在三星堆遗址北面高骈乡发现的土坑中,出土了一件近似二里头文化的铜牌饰。1987年在真武仓包包出土的祭祀坑中,又出土铜牌饰两件。铜牌是二里头文化中特有的铜器,在商文化中已不曾见到。有学者推测三星堆出土的铜牌饰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晚期到商代早期,这说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生产可上溯到商代早期或夏代是不成问题的了。 3玉石陶器。 玉石器。此时玉石礼器大量出现,许多斧、锛、凿、斤等工具也不是实用器,而是礼仪性的工具,工具的礼仪化是三星

18、堆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比较集中发现的是1929年的玉石器坑和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玉石器,以及1984年、1987年真武仓包包出土的玉石器。 1986年在三星堆南面发掘出土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玉石器近200件,二号坑出土玉石器100余件。经整理研究后可知,一号坑部分玉璋和玉戈年代较早,有的可能早至二里冈时期,个别的还可以早到二里头晚期至二里冈下层时期。一号坑其余的玉石器大致相当于殷墟一期;二号坑的玉石器的年代相于殷墟二期。这一时期玉石器的特点,一是器物的体形大小兼备,如玉璋大的长达150厘米以上,小的仅长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径达70厘米左右,小的仅几厘米。二是以

19、工艺精良见长,如玉璧、玉瑗的孔,孔两面多数都有十分精确的凸起的周边,在肉的两面碾琢出若干重凸起的同心圆,其凸线极为准确、圆润。玉璋、玉戈长达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两侧边刃极薄,刃线准确、流畅。有的玉石器其上或镂或刻出十分精细而生动的纹饰图案,并见有用碱性植物汁液作腐蚀剂描绘在玉石器上,将花纹图案浸染而成的。三是玉石料的材质种类广泛。 陶器可以分为三期: 早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橙黄陶。时代相当于二里头至二里冈下层时期。 中期陶器仍以夹砂陶为主,有灰褐和黑灰两色。此外,还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和泥质红褐陶。时代相当于二里冈上层一、二期(郑州白家庄期)至殷墟早期(殷墟

20、一、二期)。 晚期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比例大增,还有少量的夹砂红褐陶和夹砂黑褐陶。年代相当于殷墟晚期(殷墟三、四期)至西周早期。 4漆器。 遗址出土的漆器,以木为胎,外施土漆,雕有花纹。 三星堆遗址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就是在这里出土了各种海贝,多达数千枚。它们大约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和印度洋海域。还有许多用青铜铸造的仿海洋贝,即铜贝。这些海贝和铜贝,都存放在青铜容器中,可能是当时的货币。 两目内容讲完,建议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何三星堆遗址是“一醒惊天下”?结合探究学习总结中的学习延伸归纳出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意义。 第三目“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 考古学家推断,三星堆遗存,大体上属于公元前200

21、0年至前1000年的时代,反映了那里古代居民从夏、商到西周初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风貌。从出土人像的服饰及装扮上,可以鲜明地看出,那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和等级贵贱。从发掘出土的居住遗址,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贫富差异。三星堆古城高大的城墙和城外壕沟,可能是保护贵族统治的防卫措施。青铜像,青铜树和金杖,可能是财富的象征或权力的标志。 房屋建筑。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原生地面上挖沟槽,槽中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并经火烧烤。屋面用五花土铺垫,并经夯实。开间一般较大,面积在1 50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大房子进深

22、87米,开间2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圆形房子一般不挖沟槽,直接在地面上掘柱洞立木围成一圆圈,圆圈中心立擎柱以支撑屋顶。柱子之间无壁墙,估计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屋内有火塘。 城墙建筑。在遗址东、南、西三面发现城墙。这些城墙虽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城墙基础依然存在。以调查和试掘结果表明,东城墙现残长1 000余米,估计原长度应为1 800米左右,北偏东12度;西城墙被鸭子河和马牧河冲毁,现残长800余米,北偏东25度;南城墙在中段向南拐折,残长约600米。整个城址呈北窄南宽布局,东西宽1 600米,南北宽2 000米左右,面积约356平方公里。城墙横断面为梯形,墙基一般宽40余米左右,顶部

23、现存宽度约20余米。墙体由主城墙(即墙心主体部分)和内侧墙、外侧墙三部分组成。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内侧墙和外侧墙采用分段夯筑法筑成,每段夯筑到一定高度,经切削修整后,又再继续接夯。在主城墙局部,已经出现使用土坯砖来增加城墙高度,这是中国城墙建筑史上发现的最早使用土坯垒筑城墙的实物例证之一。另外,内、外侧城墙为多数呈倾斜状的斜行夯层。有的地方能看到分块版筑的情况;有些夯层为堆土垒筑,夯筑方法显得较为随意。这一方面说明了城墙的建筑离版筑技术的出现时代不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城墙的体量较大,全部使用版筑技术来夯筑城墙满足不了工

24、程进度的需要。在城墙外侧均发现有濠沟,濠沟的两端分别与鸭子河和马牧河相沟通,组成一个既有利于防洪排灾、又有利于防御和交通运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由此可见,对水系的利用和治理是古蜀文明的一大特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教师解释照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导入新课。 关于“惊世发现”一目的教学。教师可将教材内容分成三部分来讲解: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三星堆博物馆。为使学生感受历史,做到论从史出,建议提出问题:什么是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的?课文中的中外人士是如何评价三星堆的?讲解过程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运用图片资料,增强历史直观性。

25、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稀世宝物的出土”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运用教材中的照片、收集其他图片资料讲解。重点讲解“青铜树”“金杖”“金面罩”“青铜跪坐人像”等。 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用纯金皮捶打而成,长142厘米,重400多克,其上用双勾手法雕刻出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

26、,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 讲解过程中建议结合课后探究学习总结思考: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你觉得有哪些内容和先前所学过的中原夏商周文明不一样? 关于“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结合课文讲解,不必作太多补充。可以层层设问:三星堆遗址的大体时间?从三星堆遗存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交流等方面,你能作出哪些判断或推测?等等。 结束语: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同,都是

27、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就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最杰出的代表。它在许多方面毫不逊色于中原,这个文明的发达和繁荣,其影响力最南可达越南,它的奢华在许多方面为中原所不及。它是三千多年前傲视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南方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新课导入时,用实物投影仪,或计算机、幻灯介绍照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以展示其精美绝伦。 案例二在介绍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时,建议运用多媒体播放“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录像片段,以增强其直观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早期蜀国的面纱,将蜀国的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填补了中国考古学、青铜文化、青铜艺术

28、史上的诸多空白。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案例三在讲解三星堆博物馆时,建议运用多媒体播放三维“三星堆博物馆”录像片段,配以教师讲解(讲解内容见教学建议部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三星堆文化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是在哪一年? 1986年。 2三星堆遗址有哪些重要文物出土?在世界引起怎样的轰动? 解题关键:出土文物的名称;出土文物的制作工艺、造型。 思路引领:青铜树、青铜立人像、金杖等,国内、外人士的评价。 答案提示:金面罩:商代中期残高113厘米,残宽215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

29、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用金箔在铜头像上捶拓而成,大小和造型风格与同出土的铜像相同,可能原是粘在铜头像上的。双眉、双眼及口部镂空,鼻部凸起。 青铜树: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据称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树”。她的婀娜多姿,引起世界上许多文化人士由衷的赞叹。美国著名富豪比尔盖茨的母亲、文物学家倪密女士,曾不止一次地请求将这件稀世之宝,放在她主持的美国西雅图博物馆里作短期展览。后来,在美国举办的千古遗物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展,引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前来参观,盛况空前。那一年,被美国文物专家们称之为“中国年”。 阅读与思考 思考: (1)为什么文中用“湮没”“百科全书式”“令人耳目一新”“重新审视”的字眼

30、来形容三星堆考古发现和三星堆文明?说说你的认识。 解题关键:“湮没”“百科全书式”“令人耳目一新”“重新审视”。 思路引领:三星堆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展现了一个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三星堆考古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铸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都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珍贵的资料。 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器中的青铜树,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青铜人像中立人像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青铜人造像,在世界上也属于时间较早的。中国的三星堆文明,就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古代

31、杰作。 答案提示:(略)古代的蜀国,地处中国西南的边陲。关于蜀的历史,除甲骨文和尚书牧誓外,晚至春秋与战国之交,蜀和中原的交往才见于文献记载。而关于蜀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化的面貌,则是晚至20世纪30年代才认识的。至于夏商时期的青铜文化情况,学术界则是一无所知。三星堆夏商青铜文明的发现和确认,使人们对古蜀文明认识向前推进了1 000多年,填补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国历史的空白。 (2)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你觉得有哪些内容和先前所学过的中原夏商周文明不一样? 解题关键:青铜器。 思路引领: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三星堆青铜文明既有其自身特点,又与中原夏商文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三星堆文明是中国

32、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提示:中国商代的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尊、鼎、鬲、壶、爵、角、觯等青铜礼仪用器为代表,这些器物造型庄重、纹饰繁缛,具有威严、神秘之感,而以动物和人像为题材的造型则较少;尤其是独立人像的青铜制品,则几乎不见。三星堆青铜文明则大量出土人像、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无疑更加丰富了中国商代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贾小竹)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历程 三星堆遗址并不是近年刚发现的,而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早期发现之一。20世纪20年代末,三星堆遗址玉、石器物的出土堪称中国近代考古学发展史上

33、的一件大事。 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三星堆文明的发现历程,去感受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四川广汉市南兴镇北面有一条小河,当地人称为马牧河。1929年春天,中兴乡(今南兴乡)农民燕道诚在马牧河北岸一处被称作月亮湾的月牙形台地上清理水沟时,从沟底偶然挖出一批玉、石器,其中有玉圭、玉璋、玉琮、石斧及石璧等,总数达四百余件,随即掩盖,夜深掘出搬至家中,秘藏不宣。数年之后,这批玉、石器流入市场,“广汉玉器”从此名噪一时。 1933年冬,由华西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的两位资深学者,美国的葛维汉教授和林名钧教授带领的考古队,在月亮湾作了为期10天的考古发掘(关于此次发掘的时间,有1932、1933和1

34、934年三说,本书从冯汉骥、童恩正之说)。以此为端,开始了古蜀文明考古工作者与研究者们长达七十年的漫长而坚韧的探索之旅。此次工作,开了长40、宽5英尺(约合1215米)探沟数条,发掘中把地层划分为农耕土、文化层和生土三个层次,虽然对厚约1米的文化堆积层未能按土质土色再进行细分,但在当时仍不失为较为进步的田野发掘方法。这次发掘出土石器、陶片及玉器等文物600余件,发掘者认为其年代最晚可到周代,早期可能到铜石并用时代。到次年4月,葛维汉编写的对广汉古蜀文明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报告汉州发掘简报完成,发表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会志19331934年第六卷上。这是在四川做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时为中国史前考

35、古学的发展和史前考古活动蓬勃兴起的时期(19311937年)。这次考古活动,对于认识四川的古代文化颇有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的数代考古工作者们继续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一探索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田野调查阶段。1952年,四川省博物馆王家祐收集当年出土的一批玉琮、玉瑗、玉钏和玉磬。1956年春、秋季,四川省文管会田野组在新繁、广汉进行调查,采集、征集到玉璋、玉琮、玉镞、石斧、石璧等物。调查者认为新繁水观音、广汉月亮湾横梁子和三星堆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前言)或“相当于殷商时期”(结语)。1958年,四川的考古工作者又在这一带进行过调查,收集到部分

36、玉石器。 第二阶段,六七十年代,田野调查、发掘并举阶段。1960年6月,四川大学历史系对月亮湾、真武宫南面附近一带进行了调查,采集有陶盖钮、器流、尖底杯、盘、小平底罐、豆柄和石斧、锛、璧等,其时代上限可至西周初,下限不晚于春秋之初。1963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博物馆考古队在冯汉骥教授带领下再次发掘了月亮湾遗址,共开探方12个。这次发掘选在三个地点进行,重点在燕家住宅附近,发掘面积最大,堆积较厚,包含物丰富,反映了该次发掘的主要收获;真武宫地点包含物与燕家住宅点相同,但数量甚少;月亮湾横梁子地点汉代层下的两层出土遗物同于燕家住宅点第3层。该次田野工作中把文化层按土质土色分为上、下两层,还发

37、掘、清理了3组房址、6座墓葬,出土陶片3万多片。将年代定为商代与西周。其时,冯汉骥先生站在月亮湾台地上,遥指对面的三星堆遗址说:“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1964年,在距原发现玉石器的地点5060米处,又发现石器一坑,有成品、半成品和石坯。1974年,在附近梭子田又发现一坑磨石,青黄似玉,坚硬细腻,均有使用面。1976年,在高骈公社机砖厂出土玉斧、玉刀和玉矛各1件。 第三阶段,八九十年代,大规模、连续科学发掘阶段。1980年,考古工作者经过勘探,发现距月亮湾不远的马牧河南岸一处当地人称三星堆的地方也分布有重要古代文化遗存,并于当年开始了对三星堆遗址长达20年不间

38、断的发掘。1980年5月首先进行了试掘。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地点在三星堆东北侧,共开探方49个,揭露面积1 225平方米。80年代的首次发掘就第一次在成都平原上清理出商周时期的房址18座,分木骨泥墙式和穿斗夹壁式,并用航片记录下了这一地点早、晚两期的建筑群,还发掘出土灰坑3个、墓葬4座、窑址1座,出土标本上万件。发掘简报已刊载。1982年配合砖厂取土,在三星堆西南300米处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层,下层同第一次发掘的第三期,上层新出现细泥尖底杯、尖底罐等器形,与新繁水观音遗址所出相同,被划为三星堆遗址第四期。经测试,第一期年代

39、为距今4 5004 000年,第二、三期距今4 0003 200年间,第四期距今3 2003 000年。1984年在西泉坎发现了与新繁水观音相衔接的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完善了巴蜀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同年还在三星堆地点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二期或三期文化的典型器物,在三星堆土堆下部发现了一层文化堆积,并确定土堆为人工堆积形成,结合遗址东部、西部类似土埂,初步推测其为早期城址或建筑基址。1986年,四川省文管会和四川大学联合发掘,共开探方59个,发掘面积1 335平方米,清理房址9座、灰坑101个,出土数量众多的文化遗物,对于全面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文化内涵、特征、时代、分期等方面,具有

40、重要的意义。 1986年两处埋藏有丰富宝藏的长方形坑被意外揭露出来。这两个坑中,堆放着大量巨型青铜人头像和全身像,与之共出的还有成堆的其他铜器、金器和玉石器,如青铜尊、罍、神树、金杖、金鱼、玉璋、玉戈、石矛、石戈和石璋等。惊人的发现,再次轰动了世界。这两座祭祀坑的发现,表明三星堆遗址是蜀国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由于两座器物坑的发现,其包含大量的金属器的出土,由此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一时间,世界各大传媒竞相报道,同时,有关三星堆文明,尤其是两个器物坑的研究文章与学术观点纷纷涌现,一改以往相对沉闷的面貌,使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古蜀

41、文化研究的进程。 1988年开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内东、西、南三面的土埂先后进行了6次发掘,发现了中国城墙建筑史上使用年代最早的土坯垒筑城墙,东城墙长1 100米、西城墙长600米、南城墙长1 100米,并确定三星堆遗址城墙的修筑时期相当于商代早期。城墙外侧有壕沟,东、西城墙壕沟的南、北两端分别与马牧河和鸭子河相通,南城墙的壕沟两端分别与马牧河上、下游相接。在遗址北面未发现城墙,可能是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从而推知三星堆古城是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以河道和城墙互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这些重要发现,对认识三星堆遗址的性质、研究早期蜀国的地望及蜀国古代文明等学术课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江章华李明

42、斌著古国寻踪第27页。 2课文注释 震惊世界的两个“祭祀坑” 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由沉寂到蜚声海内外,最主要的还应归功于1986年夏天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的发现。坑中文化含量极高的出土物,仿佛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古蜀文化信息库,一经发现和揭示,立即引起轰动。 1986年夏天对于四川乃至中国考古学界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7月18日上午8时许,砖厂工人杨远洪、刘光才发现了著名的“一号祭祀坑”。 发掘工作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14日,这是27个怎样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啊!考古发掘工作者仿佛是在梦中游历了古蜀王国最华美精致的殿堂。考古学家们都很清楚,一个人一生能够遇到一次这样的发掘即算荣幸,因为它在顷刻间推

43、开了一扇通向古蜀文明的大门,那些琳琅满目的古蜀器物喷涌着出现在考古现场:闻所未闻的、精美到极点的青铜器、玉器、金器,造型奇特的风格,难以理喻的埋藏方式这一切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一张“一号祭祀坑”被揭露以后拍摄的照片,那是一张从长方形坑的坑口方向拍摄的全景,照片中那些散布于褐黄色泥土或灰白色(少许显蓝黑色)动物骨渣中的器物数不胜数,弯曲发白的是象牙,光滑斑斓的是玉璋、玉戈,铜人头像和铜面具则显示出金属特有的沉重质地。它们的分布又非想象中的杂乱无章,看得出是经过事先分类,然后才倾倒入坑的。一号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长达142米的金杖。从照片上看,它就像一条金黄色的蛇所褪下的皮,

44、因为被包裹在中间的木棍已因碳化而消失,只留下一具闪闪发亮的外壳,像是努力地在向我们证明着什么。 整个发掘过程几乎是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虽然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当,白天有烈日,晚上有蚊虫,但考古学家们好像把这一切都忘了,只是感觉到从未体验过的兴奋和过瘾。就在“一号坑”发掘清理工作结束的当天,另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传来:砖厂工人又在距“一号坑”东南仅30米处发现了“二号坑”! 这真是一次锦上添花、漆上描彩的大惊喜、大发现,仿佛是上苍的格外恩赐。二号坑不光比一号坑出土器物多二倍(一号坑出土420件,二号坑出土1 300件),而且器物以罕见的大中型青铜礼器为主,反映出古蜀国强大的国家力量和高超的铸

45、造工艺。当二号坑表面的夯土被揭示和清理以后,67根完整的象牙像钢琴的琴键一样清晰地映入发掘人员的眼帘。象牙以下,则是沙丁鱼罐头一般的满满一坑青铜器、玉器、金器和石器。那尊著名的“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在不算太宽的坑沿上,三四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连同坑下的三个人,一共是六七双手把这个庞然大物轻轻地托了起来。尽管这尊青铜大立人像出土时已从腰部残断并分置两处,但它沉甸甸的分量我们依然能够感知。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为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加上基座通高262厘米,重180公斤,可谓是举世无双。 二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从8月20日持续到9月17日,一共花了28天的时间。自此以后,三星堆古蜀文明从这两个小

46、小的土坑中(一号坑底部长401米,宽28米,深146164米;二号坑底部长5米,宽2221米,深14168米)复苏,并以极快的速度名扬天下,无数的专家学者为研究它废寝忘食,无数的观众为之留连忘返。 一号坑内埋藏的器物有铜器、金器、玉器、琥珀、石器、陶器等共420件,另有骨器残片10件,象牙13根,海贝62枚以及约3立方米左右的烧骨碎渣。这些遗物大部分堆放在坑的西南、东南面及南角靠近坑壁一线,北角和西北、东北面较少。玉戈、玉璋等形制较大的玉石器主要集中分布在坑的东角和东南坑壁一侧,相互重叠放置。玉凿、玉锛、石斧、玉斧等形体较小的玉石器多分布在坑的西角,坑中部亦散见少量的玉石器。铜瑗、铜戈、尖底盏

47、、器座等,与烧骨渣混杂在一起,在坑的南角及东南靠近坑壁一线呈斜坡状堆积。铜器中的人头像、人面具、人面像、瓿、尊、盘、器盖等形体较大的器物主要分布在坑中部至西北一线。金杖出于坑的中部以西。象牙主要在坑中部,略呈一线分布。象的臼齿混杂于烧骨渣中,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坑的南角。骨渣由坑南、东南向北、西北呈斜坡状堆积,东南面及南角堆积厚达0608米,而西北和北面靠近坑边一线仅005米厚。 从坑内遗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各类器物均是从坑的西南角和南部向下倾倒,这样便使形体较大且易于滚动的器物,如铜人头像、铜面具、瓿、尊、盘等,滚落至坑的中部至西北一线,小件器物和不易滚动之器物则堆积在西南角和南部。根据坑中遗物的

48、堆积情况,遗物倾倒亦有先后顺序:首先倒入的是玉石器和金器,接着是铜人头像、铜人面像、铜人面具、神像和瓿、尊等,然后是混杂有玉石器和铜戈、铜瑗、陶尖底盏、陶器座在内的骨渣,最后放入了玉璋、玉戈等大型玉石器以及部分陶尖底盏、陶器座等,象牙可能是与骨渣混在一起倒入坑中的。 大多数器物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如完整的象牙一端或一侧被火烧焦发黑,铜容器全部被火烧残,如瓿、尊、盘、器盖等,大多一侧或一端被烧成半熔化状,有的器物甚至熔化成团。铜头像颈部熔化并向上翻卷,有的仅存头顶局部。铜戈、铜瑗等甚至有数件器物熔粘一起。有的烧成饼状或团状,已不能辨识其器形。玉石器也多有火烧的痕迹,许多残断的玉石,散落坑中。 二号

49、坑出土遗物1 300件,其中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另外还有象牙器残片4件,象牙珠120颗,虎牙3枚,象牙67根,海贝约4 600枚。该坑遗物分上、中、下三层。最下一层主要是小型青铜器和饰件,还有玉戈、玉璋、石戈等。小型青铜器和饰件有神坛、神殿、小神树、小人像、眼形器、兽面、铜瑗、铜戚、铜铃、铃架及挂饰、蛇形饰、龙形饰、鸟形饰、铜箔、金箔鱼形饰等。坑底东南还有一些草木灰和经火烧过的海贝。铜挂饰较集中地放置于坑的东北边。兽面、玉戈、玉璋、石戈等较集中地放置于坑的西面,其中兽面具、玉戈和玉璋整齐叠放在一起。中层全部为青铜器,主要有青铜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

50、、人面具、兽面具、尊、车轮形器、大型神树等。这些器物出土时,没有一定的规律,仰覆均有。上层是60余根象牙散乱地堆置在青铜器上。以上三层遗物代表了当初投放的先后次序。 青铜立人像由腰部折断,上半段在坑的中部、下半段在坑的西北部,压在青铜树下。尊等青铜容器主要在坑的东南角和东北角,大部分容器外涂有朱色颜料,器内装有海贝和玉石器等。青铜兽面分布于坑的西北角,与大量海贝放在一起。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具主要分布于坑的四周,坑的中部也有少量人头像,有的人头像内装海贝。部分人头像和人面具毁损或经过火烧,人面具被毁更甚,有的器物碎成数块散落在坑的不同位置。多数器物在入坑前估计已经被故意砸碎,也有一些是在夯填时被砸

51、碎的。 肖平著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第4351页 青铜器 三星堆两个“祭祀坑”所出青铜制品达400多件,总重量超过1吨。类型有大型青铜雕像群,包括大型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兽面具、神树、动物雕像、海洋生物雕像;青铜礼器,如尊、罍(,古时一种盛酒的器具,形状像壶)、盘;青铜兵器,如三角形援无刃锯齿无胡戈;青铜杂器,如轮形器、鸟形饰件等。 青铜文化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古代东方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三星堆古蜀社会的青铜文化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于东方都是极富特色、令人叹奇的。它的宗教意义、审美个性和铸造工艺,在以后的篇章里会不断提到。这里只就其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说明两点。 第一,三星堆青铜文化里的尊、罍、盘

52、等,在中原商代青铜文化里属于重器,是用以表示王朝权威与尊严的系列礼器的部分。当然,这同时也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度的外在象征。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表现出商王室宏大雄浑的统治气象。三星堆青铜礼器的造型也很威严,如二号坑的八鸟四牛尊,尖唇,喇叭状侈口,束颈,斜折肩,肩折处立雕有4个突出的牛头和八只鸟,颈部饰有3周凸弦纹,肩部饰夔纹,腹上饰有饕餮(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纹,以云雷纹衬底雕出扉棱。圈足上亦饰有镂孔、弦纹、夔纹及饕餮纹等。而这些造型,包括所加工的装饰纹饰(也表现在大型青铜立人像的衣著饰纹

53、上),在中原则是常见的。它们表明了三星堆青铜文化受着中原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二,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大型神树、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在国内乃属独家所有,带有鲜明的古蜀特色。但是在古埃及、古西亚、古爱琴海、古印度文明中,青铜雕像、青铜或黄金神树、黄金面罩并不鲜见。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尔地区,就发现有公元前30世纪初的青铜人头像。在尼尼微发现了公元前28世纪的阿卡德萨尔贡一世的大型青铜人头雕像、小型人物全身雕像,还出土各种青铜人物和动物雕像。至于青铜神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尔王陵出土过黄金神树,上有带翅的山羊。安那托比亚也出土有公元前22世纪的神树,上面也有各种人物和动物雕像它们的时代都比三星堆青

54、铜文化早。它们除了神权与神祀的意义外,也兼着王权与礼祀的意义。就这点来看,三星堆文明里亦含有外域文化的因素。此外,在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中,我们还发现一类“高鼻、深目、颌下留一周胡须”的面孔。它们是谁?是不是古爱琴海人?古埃及人?是否就是他们携带来外域文化的因子?这些尽管难以准确回答,但大方向却似乎可以定下来。 屈小强三星伴明月古蜀文明探源第4547页。 古城墙 三星堆遗址的北面有鸭子河由西北向东流过,遗址的西南有马牧河向东南折流。在两条河流之间,有人工修筑的土埂“城墙”。东城墙长1 800多米,西城墙建筑被鸭子河冲刷毁坏,残长800多米,南城墙建筑在马牧河几字形弯道上,长210米。城墙基宽40

55、余米,顶部宽20余米,南城墙外还有深28米的壕沟,整个城址东、南、西三面夯筑城墙,北面是鸭子河。城外又有壕沟围绕,城内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内外遗址群密布,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器等数万件珍贵文物标本。其生活区既有平民居住的面积仅仅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小房舍,又有权贵们居住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舍和抬梁式厅堂。此外,还发现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超大型房屋。几种房舍的区别,揭示出其间深刻的阶级对立事实。在生活区内,还发现了纵横交错的排水通道。 三星堆古城始筑于第二期文化。经分析,其系用土建筑,经夯打锤拍而成;下层还采用了斜面夯筑方法。这完全说明蜀先民已熟练地掌握了筑城的夯

56、土技术,所以能在成都平原营造如此宏大的城址,并与郑州商城的规模相当;与中原地区其他城址相比,它也不逊色。 三星堆城墙至第四期文化末而毀弃,整个使用期长达6001 000年,证明这一重要都邑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稳定繁荣时期。 屈小强三星伴明月古蜀文明探源第4748页。 3学术观点 关于“两坑”的性质 有关两坑的性质,学术界有各种说法。 墓葬说此说可分两说。一为陪葬坑说,此说认为两坑周围可能有某代或某几代蜀王的大墓尚未发现,两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二为火葬墓说,此说特别重视一号坑中出现的大量烧骨和权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认为两坑埋葬有死于非命的蜀王。 厌胜掩埋说此说从萨满教宗教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

57、认为两坑器物曾被视作“灵物”,当其“失灵”后,人们将其毀弃焚烧,以刺激灵物。同时,此说很重视两坑中大量象牙作为巫术工具的厌胜驱邪作用。 器物坑说此说又可分为两种说法。一为“灭国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是后朝推翻前朝之后,将其神庙中物捣毁掩埋,即所谓“灭国”“覆社”之结果。二为“不祥宝物掩埋坑”说,认为两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旧时代的神庙之器,新王视其为不祥之物,存之对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说此说联系到三星堆遗址曾发现几处玉石器的埋藏坑,并结合附近彭县竹瓦街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窖藏这种情况,推测两坑亦属窖藏。 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

58、表性,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造成两坑掩埋的原因恐怕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学术界也有各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敌国入侵说”和“改朝换代说”。 樊一著三星堆寻梦第6668页。 4参考资料目录 屈小强著:三星伴明月古蜀文明探源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江章华李明斌著:古国寻踪巴蜀书社2002年4月出版。 黄剑华著:三星堆震惊天下的东方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肖平著: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樊一著:三星堆寻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范

59、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三星堆青铜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10月出版。 刘少匆:三星堆文化探秘及山海经断想昆仑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李绍明林向赵殿增主编:三星堆与巴蜀文化巴蜀书社1993年11月出版。 葛维汉:汉州发掘简报,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会志第6卷,19331934年。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广汉县文化馆: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 陈显丹: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概况、初步分期兼论“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肖先进:三星堆的发现发掘与遗址的保护利用,三星堆与巴蜀文化,巴蜀书社,1993年。 俞伟超:三星堆文化在我国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地望及其土地崇拜,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