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86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山东专用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一篇 专题四 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向2 晚清中国近代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研透高考洞察新动向【真题研磨】1.(2020山东等级考T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名师点评】核心主干情境载体素养考查解题关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术情境时空观念:19世纪70年代,国内的早期维新改良思想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在

2、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这说明进化的思想与中国进步思想家要求变革的思想产生了共鸣,C正确2.(2019全国卷T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名师点评】核心主干情境载体素养考查解题关键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系学术情境(1)时空观念: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2)历史解释:光绪皇帝既然已经“遇害”,太后还“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认为这是一场

3、“滑稽剧”,可见部分西方人对光绪的同情及对太后专制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们对戊戌变法的某种支持由材料“1898年”“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支持光绪帝主持变法运动,反对慈禧太后干涉政治,故选D【创新迁移】1892年,传教士艾约瑟在万国公报上连载国富论,着重阐述了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并以美国为例:“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较国家之由官兴办,自必为益多多矣。”强调“(经济之事)须皆准于经济学家”。据此推知艾约瑟()A.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 B.洞悉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反对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政策 D.揭示西方经济体制存在的风险 C 19

4、世纪60-90年代,洋务企业采取的是官办、官督商办等管理形式,艾约瑟阐述“反对国家垄断,鼓励自由竞争”的主张,就是在批判政府对企业的衙门式的管理方式,故选C;题干只是以“美国之铁路电报民间自行经营自必为益多多矣”为例,鼓励自由竞争,并没有主张引进美国的铁路电报技术,排除A;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B;D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阅卷点拨】1.解题攻略:本考向两个题目,都涉及摒弃思维定势,要求以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历史现象的学科素养。(1)2020山东等级考T6,要求学生明确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一个外国人提出的地质学新理论的政治用意。(2)2019全国卷T28,说

5、明部分西方人同情光绪帝,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2.易错警示:(1)2020山东等级考T6,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以及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不是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主要原因,A、B与题意不符。(2)2019全国卷T28,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材料强调部分西方人对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同情和支持,而非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本题容易误选C。【提能增分超重点】【核心要素】1.晚清时期中国外交近代化历程 2.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 时期 时代背景 历史阶段 具体表现 鸦片 战争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 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开明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国

6、际形势,他们收集、翻译外国书报 甲午 中日 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严复喊出了“救亡”口号,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时期 时代背景 历史阶段 具体表现 五四 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新文化运动影响 民族意识逐渐升华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抗日 战争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民族意识全面高涨 中国的民族意识由潜隐状态跃升到激烈状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易错防范】对晚清近代外交观念的转变认知不清(1)中西交往中的文书格式的变

7、化。放弃“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成为其后清朝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2)中西方官方之间平等往来。以条约形式规定中西方官员间平等往来,如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外事管理机构。(3)对外派遣常驻使节。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始遣使出洋,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遣使出洋的具体操作模式。限时(15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 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而南京条约 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反映 了()A.近代中国关税主

8、权的嬗变 B.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C.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 D.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 考场练兵提升考试力 A 材料中清康熙时独立制定关税税则,掌握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丧失关税自主权,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嬗变,故选A;材料反映出清政府丧失关税自主权,但没有体现出英国商人的目的,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列强的侵略导致关税主权的变化,而非自身管理的问题,排除C;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侵略战争,排除D。2.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

9、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 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 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 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 A 根据材料“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传统夷夏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照会”是对传统夷夏观念的冲击,故选A;“平行照会”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未损害领土等政治主权,排除B;南京条约为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的条约,中国处于不平等地位,排除C;通商口岸的开放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与“平行照会”无关,排除D。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载:“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他们(英军)出售粮食、禽畜、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英军在行进甚至

10、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 C.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D 材料中表明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没有支持中国军队,袖手旁观,甚至为英军提供服务,没有认识到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缺乏民族意识,故选D;A与题中“从根本上反映”不符,排除A;有民众为英军提供服务,排除B;“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说明民众对鸦片战争袖手旁观,但不能说明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排除C。4.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

11、交涉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这反映出当时()A.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 B.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 C.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 D.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 B 从材料“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可以看出,当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代表国家的对外机构,而只是各地自行设立相关机构,这反映出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B正确;“已经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A;C只是对材料表象的理解,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出“丧失控制力”,排除D。5.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12、。这些建议()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 C.符合当时世界近代化的潮流 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 根据材料“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近代化发展潮流,故选C;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排除D。6.“礼拜”为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在菲律宾所创,后传入中国;“星期”系中国人于19世纪末创制。最终,“星期”在书面语和共同语中替换了“礼

13、拜”。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盲目排外心理推动 C.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D.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A 据材料“最终,星期替换了礼拜”可知,中国本土词汇取代了外来词汇,这反映了随着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感被激发,故选A;盲目排外指的是对外来事物不加分辨一律排斥,材料信息与此不符,排除B;“星期”替换“礼拜”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战胜外来文化,与向西方学习无关,排除C;白话文运动的开展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指的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7.甲午中日战争后,海军衙门要求幸存的官佐总结教训,条陈败因,下表为相关概况。由此可见()条陈者 官职或职务 条

14、陈内容 曾嘉祥 枪炮官 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无微不至,既设海军,必全按西法 饶鸣衢 提督副官 海军章程,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操胜算也 郑祖彝 船械三副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弊 A.统治集团深刻认识到战败根源 B.制度变革已经不可回避 C.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D.战败导致崇洋情绪弥漫 B 海军部分军官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经验教训,指出封建制度阻碍全面学习西方,是战败的根本原因,从侧面论证了制度变革的必要性,故选B;总结教训,条陈败因的是海军部分军官,不能代表统治集团,排除A;“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不是学习西方必须

15、从本国国情出发,而是以是否不违背封建“朝制”为取舍准则,以“中体”限制“西用”,所以“难而尽仿”,“难操胜算也”,排除C;“必全按西法”“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是说海军这种近代化军事建制要按近代化的“西法”去管理,不是“崇洋情绪”,排除D。8.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要求“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将历史学科的教育放在首位 B.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要求 C.明确了中学教育的法律地位 D.关注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D 由材料中清政府强调历史教育重在“

16、省悟强弱兴亡之故”,可知是服务现实政治的需要,关注学校历史教育的政治功能,故选D;材料强调历史教育的侧重点,没有体现出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排除A;材料强调历史教育的侧重点,没有体现出其与列强侵略的关系,排除B;材料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历史教育的侧重点,排除C。9.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名上奏,请求 实行立宪政治并派亲信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当时报纸指出:“昔者维新二 字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今者立宪二字又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这表 明()A.清政府政治变革势在必行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 D.立宪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 A 19

17、05年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政治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官员“请求实行立宪政治”,进行政治改革,故选A;材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但没有反映出对地方控制的削弱,排除B;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公车上书,排除C;材料“立宪二字又为中国士大夫之口头禅”,只有士大夫响应,排除D。二、非选择题 1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 事件 1861年 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1862年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1863年 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

18、方言馆”1875年 清政府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时间 事件 1885年 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清政府批准设立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戊戌政变后继续保留 1901年 清廷明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

19、基础上进行整体阐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外交及教育近代化的缓慢发展,结合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可拟定论题,即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渐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可用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有关史实来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答案:示例:观点: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渐发展。(3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清朝 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清朝

20、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但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4分)为配合洋务运动开展,清政府设立 了各式洋务学堂,并且改革了科举制度,从而在内忧外患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 育的近代化;甲午中日战争后,在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的背景下,北洋西学学 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4分)总之,近代前期,在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外交与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并且发展起来。(2分)限时(2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

21、描述。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A.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转型 B.完善了中国传统科学体系 C.改善了中国社会的风气 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专题特训提升考试力 A 西方近代科技成果的传入带来中国数学、化学等学科的规范化和进步,说明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的转型,故选A;古代中国传统科学并未形成体系,排除B;科技的转型不一定带来社会风气的改善,材料也未涉及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C;科技的转型会冲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但并未动摇其地位,排除D。2.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 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 识()A.具有保护利权

22、意识 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 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 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 A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认识到鸦片输入对中国商业经济的破坏,具有保护国家利权意识,因此A正确;封建社会统治基础是小农经济,不是商业经济,B错误;抵制鸦片输入是为了保护利权,不属于商业战争,C错误;D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 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这反映 了()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 B 根据材

23、料“盛宣怀以官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可知,盛宣怀借助官员的身份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以商人的经营手段管理企业,这种官商结合的做法在当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盛宣怀积极投身于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实业救国思潮盛行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盛宣怀发展企业的做法,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4.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 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 业()A.受外国资本的严

24、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 C.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 D.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持 C 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的控制,故A错误;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是军事工业,而材料中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B错误;由材料中从英国和美国引进技术可以看出其发展初期重视引进技术,故C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引进外国技术并不是受到外国的扶持,而是这个企业重视引进技术,故D错误。5.据记载,某一企业“创办之初,暂在军需项下通融筹拨。同治六年,议兴船工,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在江海关(上海海关)四成洋税酌留二成案内,以一成为制造轮船之用。八年,两江总督马新贻附奏,请以酌留洋税二成全数作为制造之用”。此类企业()A.

25、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产生 B.缓解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C 从材料“创办之初,暂在军需项下通融筹拨”“以一成为制造轮船之用”和“请以酌留洋税二成全数作为制造之用”可知,该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它是洋 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大机器生产,并且雇佣工人劳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产生,故选C;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于19世纪末,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洋务 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清政府投资兴建的,产品装配给军队,并不投放市场获利,不能起到缓解晚清财政危机的作用,排除B;经济近代化

26、主要指发展资本主义工 业,洋务派创办企业主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故洋务企业不是直接促进经济近代 化,而是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6.20世纪初,清政府对原洋务企业进行了改制,如1903年规定江南制造总局在生 产枪炮的同时,可以“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应用机器”。由此可知,当时改 制()A.旨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B.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意在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D.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 B 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的改制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作为军事企业,可以生产一些民间使用的机器,近代中国的矿务、农务有了国产的机器,有利于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故选B;材料仅体现了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产品变化

27、,得不出其目的是解决资金困难,排除A;材料中体现洋务企业生产适于民用的机器,有利于扩大中国经济领域机器的使用范围,但体现不出其目的是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可以生产民用机器产品,仅从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得出加重了企业的生产负担,排除D。7.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 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 C 由材料“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

28、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可知张之洞作为地方官员,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故选C;李鸿章率先兴办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排除A;“开启了”表述错误,排除B;“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与清政府当时的统治举措不相符,排除D。8.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表明教育“新政”()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 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 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 D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

29、,在1901年清政府发布的诏书中,对传统的科举制度进行 了些许调整,即增加了“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两个 内容,并且在涉及西方国家内容时,侧重其科技发明,更为重要的是第三场的考 试内容,即要求考生写“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据此可知清末教 育“新政”仍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窠臼,故选D;题干中述及的是清政府 对清末科举考试所做的一些改变,没有涉及新式知识分子对此次改变的态度,排 除A;根据题干中述及的清末科举考试内容中“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 经义一篇”可知其没有完成科举考试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排除B;由题干述 及清末教育“新政”中科举考试内容“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30、和“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可知其并没有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排除C。9.经过19061907年共和与专制、民权立宪与开明专制等论题的大论战,共和民权思想在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赢得了胜利。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这表明()A.清末新政客观上传播了革命思想 B.民主与科学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国民觉醒促进救亡图存 D.思想启蒙推动反清斗争 D“论题的大论战,共和民权思想在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赢得了胜利。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体现了思想解放到武装起义的过程,故选D;“19061907年共和与专制、民权立宪与开明专制等论题的大论战”

31、不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A;“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排除B;“1908年后,批判的武器进一步推动了武器的批判”的结果不是救亡,而是国内的阶级革命,排除C。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 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 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C 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

32、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社会危机深重等辛亥革命的背景可知,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故选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原因,不能形成题干中“人文思潮”的特征,排除A;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是资产阶级“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排除B;题干中“人文思潮”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而不是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排除D。11.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

33、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D 据材料“新青年”“新学生”等可知,该时期为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些“新”字开头的刊物的大量出现,体现了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故选D;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但并不宣扬革命,排除A;刊物是学界创办的,反映的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愿望而不是民众的愿望,排除B;C“广泛”一词无从体现且材料也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排除。二、非选择题 12.(17分)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

34、“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元年至道光十年 50余次 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 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次 14次 咸丰年间 筹办夷务始末 前五卷约5次 逐渐取代天朝 光

35、绪年间 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使用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目。根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评述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对西方的称呼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对外战争下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等角度思考;指出这种称呼变化的实质,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从“天朝上国”到平等的近代外交的转变,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

36、学习西方。答案:【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阐释: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1)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 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2分)(2)称呼词语的变化原因:中国近代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 认识逐渐加深;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5分)(3)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6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表述: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