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7KB ,
资源ID:64865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6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部分40分)1.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在一群狗之中。这是因为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雅典僭主政治建立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进退维谷,犹如孤在一群狗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梭伦改革具有中庸的特点,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正确。梭伦改革与雅典僭主政治没有直接联系,故B排除。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有利于新兴工商业阶层,不符合“进退维谷”,故C排除。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有利于旧贵族,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特点2.公元前631年,雅典贵族、

2、古代运动会冠军基伦试图利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称王雅典。可是从乡村赶来的雅典平民反而帮助贵族把他们围困。雅典平民与贵族联合反对基伦暴动说明A 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 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消失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改革【答案】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3.历史中的英雄一文中说“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C实行五百人会议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

3、常会被滥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陶片放逐法的作用,故B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但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五百人会议是雅典的常设权力机关,也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属于雅典的旧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答案】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性质5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对人民宽刑薄

4、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利民,不循其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的思想主张,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排除。对人民宽刑薄赋,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苟可利民”不等于宽刑薄赋,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6下列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5、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故A正确,排除。两者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故B正确,排除。商鞅变法没有建立民主制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商鞅和梭伦的结局都比较凄凉,故D正确,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相同点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均田制,从经济基础方面促进了封建化进程,故A正确。与汉族通婚,属于婚姻方面,不是根本措施

6、,故B排除。迁都洛阳,属于地理位置方面的措施,也不属于根本措施,故C排除。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方面,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8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C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D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实行均田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均田”是指政府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故C正确。均田制没有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故A错误。均田制将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不是招募流民垦种,故B错误。均田制也没有将全国土地

7、平均分配给农民,故D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9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司马光的强烈反对,故D正确。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没有突出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故A排除。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8、也不符合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故B排除。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属于改革结果,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影响10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相同点在于A变法目的 B变法方式 C变法结果 D变法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挽救北宋统治危机,从而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是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从而巩固统治,故两者目的相同,故A正确。两者变法方式不同,王安石变法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采取汉化措施,故B排除。变法结果不同,王安石变法失败,北魏孝

9、文帝改革成功,故C排除。变法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北宋实力,但最终未能使北宋富强,北魏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国力,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11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某位领袖人物诞辰400周年,在瑞士占古老的日内瓦大学后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对这位宗教改革领袖人物地位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序幕B主张简化教会组织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D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大人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某位领袖人物诞辰400周年,在瑞士占古老

10、的日内瓦大学后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领袖人物是加尔文,而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序幕的是路德,故A错误,符合题意。加尔文主张简化教会组织,故B正确,排除。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故C正确,排除。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大人物”,故D正确,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加尔文12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希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

11、意志和权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符合这一观点,故A正确。“当钱币在钱柜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抨击了天主教会搜刮钱财的贪婪,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希望赐给所有的人”,反映了先定论的主张,与材料不符合,故C排除。“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抨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与材料不符合,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内容13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

12、将思想解放扩展到A人民大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将思想解放扩展到人民大众,故A正确。上流社会,过于局限,故B排除。骑士阶层,是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故C排除。知识阶层,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不符合“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特点14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促进俄国的近代化C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D维护专制制度

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制度,故D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没有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企图,故A排除。促进俄国的近代化,属于改革的客观作用,不是根本目的,故B排除。改革后,俄国仍然是君主专制,故C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1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14、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有利于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故C正确。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属于经济方面的近代化,故A排除。改革后,俄国仍然是君主专制,没有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错误。改革为革命的发生准备了条件,故D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1619世纪前期,从根

15、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根本原因,故B正确。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其原因也在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A排除。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其原因也在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C排除。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外因,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背景1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

16、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Z-X-X-K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导致日本极具侵略性,故C正确。明治维新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近代工业,不是军事工业,故A排除。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属于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政策,故C排除。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只能说明政府对资本主义的扶持,与材料无关,

17、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影响18“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其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故C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后,故A排除。第二次鸦片战

18、争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在19世纪60年代,故B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在维新变法之后,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背景19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因为康有为借助该书A考证儒家经黄典的真伪 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该书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政治制度,故C正确。考证儒家经黄典的真伪,只是形式,其本质是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故A排除。新学伪经考没有

19、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B排除。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是洋务运动,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新学伪经考20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的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有为的急于求成导致了变法失败,说明康有为的性格对

20、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故B正确。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过于绝对,故A排除。康有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没有突出其与变法的联系,故C排除。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过于笼统,没有紧扣材料,故D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康有为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四道大题每小题15分,部分60分)21德国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Z-X-X-K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

21、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8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7分)【答案】(1)主张:因信称义;简化教义;反对教皇对德国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卷,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

22、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简化教义;反对教皇对德国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2)据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却回答: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卷,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

23、、政治、宗教等方面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背景 内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告示,人们聚焦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

24、默不作声。(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8分)(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7分)【答案】(1)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6分) (2)同意。理由: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 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4分) 或曰不同意。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4分)【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阅读

25、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即可概括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2)本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是否赞同,阐述其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例如,不同意,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局限性的知识即可说明: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影响 评价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

26、成功,因陈宝箴、黄俄外长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

27、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光绪大事汇鉴(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的认识。【答案】(1)原因: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梁启超的认识:注重思想宣传,舆论鼓动;

28、变法要迅速推行。评析: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得出改革家威望,据“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得出变法过急,就“光

29、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得出用人不当,据“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得出失去改革时机最后,即可回答原因: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2)据材料一“梁任公(梁启超)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注重宣传、变法要迅速等几个角度回答梁启超的认识。再结合所学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等知识即可从正反两个方面评析: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

30、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等。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结果 原因24材料一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刘祚昌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31、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举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8分)【答案】(1)特点:斗争激烈;以儒家伦理为准则;“忠君民

32、族沙文主义。 原因:明治维新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7分) (2)不同:民主观念;贴近生活;强调社会责任;发展个性。(答出其中二点给分,4分) 认识: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教育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教育决定国运兴衰;树立正确的教育改革目标。(答出其中一点给分,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忠君

33、民族沙文主义,即可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再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知识即可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明治维新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即可回答美国教育改革有何不同:民主观念;贴近生活;强调社会责任;发展个性。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对教育改革的认识: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教育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教育决定国运兴衰;树立正确的教育改革目标。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教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美国教育改革特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