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6.50KB ,
资源ID:648515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5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温馨提示: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22分,每小题2分)一、(12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女人的手指振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shn)了一下。B. 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琐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nng)堂划成狭长的

2、两块。C. 至少,也当浸渍(z)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D. 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龙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执拗地粘(nin)在头发里的绵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振动”应改为“震动”;B.“封琐”应改为“封锁”,“弄堂”的“弄”应读lng;D.“粘在”的“粘”应读zhn,“绵絮”应改为“棉絮”。故选C。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八角坳离山有三十多里路,再加上要拐弯抹角地走小路,下半夜才赶到。这庄子以前我来过,那时候在

3、根据地里像这样大的庄子,每到夜间,田里的活儿干完了,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_,山歌不断,闹得可热火。可是,现在呢,_,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我_地_了庄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从东头数到第十七座窝棚,蹑手殴脚地走到窝棚门口。A. 锣鼓喧天 鸦雀无声 悄悄 摸进B. 沸反盈天 风平浪静 偷偷 混进C. 沸反盈天 鸦雀无声 悄悄 混进D. 锣鼓喧天 风平浪静 偷偷 摸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用来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此处根据下句“山歌不断,闹得可热火”形容夜里的欢乐热闹,

4、推知应填“锣鼓喧天”。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也没有。形容极其寂静,没有一点声音。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此处“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突出环境的静寂,故选“鸦雀无声”。“悄悄”与“偷偷”都有不让人发觉的意思,“悄悄”多侧重声音小,“偷偷”多侧重动作行为背着人进行。此处根据前文“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突出了静寂,故选“悄悄”。“摸进”与“混进”,一个强调“摸”,有悄悄、轻轻之意;一个强调“混”,突出蒙混之意。此处强调的是夜中悄悄地进入,故选“摸进”。故选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

5、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 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C.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D.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港督府进行过大规模的装修、改建和扩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留一即可。C“文明是遗址的见

6、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主客倒置。D语序不当,应是“改建、扩建和装修”。故选B。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文笔细腻婉约,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代表了“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著有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B. 赵树理,小说家,“山药蛋派”小说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小说创作淳朴自然、平实无华,追求大众化、民族化;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诙谐成趣,准确生动。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C. 易卜生,德国戏剧家,19世纪70至80年代创作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为他奠定了世界性的声誉。

7、D.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文章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德国”错,易卜生应是“挪威”戏剧家。故选C。5. 阅读孙犁荷花淀文段,选出对女人月下编席情景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

8、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A. 选文以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富有舞蹈美和色彩美的动人画卷,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也由此表现了对美丽家乡的热爱。B. 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既烘托人物形象与心灵的美好,又表达了对白洋淀及白洋淀人民的热爱之情。C.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美感,又突出了女人在这样美好的夜色中劳作的愉悦心情。D. 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体现了女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此,才更激发起他们保卫家乡的豪情,为

9、下文作了铺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运用比喻”错误,比喻必须有喻体,而且喻体和本体要性质不同且有相似性,“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中没有喻体,所以没有使用“比喻”。故选C。6. 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文字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

10、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节选自思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A. 文段重点分析了历史发展的

1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论述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B. 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阐述了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并举拿破仑事例进行分析,阐明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产物的思想。C. 历史上某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但这样的人物一定会出现是必然的,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决定的。D. 文中说“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是指如果拿破仑不出现的话,就会由凯撒、奥古斯都来代替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凯撒、奥古斯都”错误。原文说的是“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选项以偏概全。故选

12、D。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13、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

14、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苏武传)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7.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B.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C.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D.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赐钱二百万以葬 举贤以自佐B. 惶恐饮药而死 人而不仁,如乐何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为之于未有D.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B.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

16、中。C.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D.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10.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A. B. C. D. 11.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B

17、. 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C. 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D. 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12. 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13. 请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答案】7. C 8. A 9. C 10. B 11. B 12. (1)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2)如果您一定想逼我投降,那就请

18、结束今日的欢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 13. 苏武:出使匈奴,守节不失,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屈原:不惧奸佞,志洁行廉,正道直行的爱国文人。共同点:都不计个人得失,具有恪守伦理、坚守道义不惜杀身成仁高尚品德、行为。都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害:害怕”错误,害:嫉妒。句意: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连词,表目的,用来。B而,连词,表承接;表假设,如果;C.于,介词,到;介词,在;D.因,连词

19、,于是;介词,凭借。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的翻译是: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教使者谓单于”主语省略,“谓”是动词,“单于”作宾语,结构和语意均完整,“单于”后断开,排除AD;“足”是名词作主语,与“有系帛书”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李陵劝说苏武之言,是李陵自愧之言。排除。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错。李陵

20、是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空,白白地;苦,受苦;安所见,显示在哪里。(2)关键词:降,使动,使投降;毕,结束;效死于前,状语后置句,在您面前死去。【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和比较鉴赏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首先看相同点,“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面

21、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以死相拒,终于使李陵羞愧交加,无法再谈。表现了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以及坚守道义不惜杀身成仁的高尚品德。“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再看不同点,“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是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是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是有治国之才,因小人谗言而

22、造贬谪流放,但依然竭忠尽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志士。参考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

23、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

24、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

25、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节选自班固苏武传)屈原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

26、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第卷(98分)三、(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27、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竞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代描皇宫。14. 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B. 本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自己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C. “久”写出诗人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D. 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的悲愤,照

28、应了题目。15. 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16. 诗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4. D 15. “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伤感。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 16. 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形象的能力。D.“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

29、的悲愤”错误,从诗中来看,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题干指出颈联“情景交融”,这就提示考生鉴赏的角度应为“情景交融”,找出诗歌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分析景和情之间的关系。“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两句意思是“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所写的景有“细雨”“春芜”“夜月”“颓垣”,这些景象呈现凄清而又破败的特点;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上林苑长满

30、了乱草,洛阳宫是断砖破墙,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伤感,也有对当权者的激愤。【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指明此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颔联,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首联之意。颈联借皇宫所在地的荒芜展现国家的破败,流露出对国家衰败的伤感;最后一联“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

31、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由此可知,诗人并没有对朝廷失去信心,他借助典故以及尾联的直抒胸臆表达对朝廷的忠心。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2)物有本末,_,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_。老子四章)(4)人穷则反本,_,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屈原列传)(5)斩木为兵,_,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事有终始 (3). 自胜者强 (4). 故劳苦倦极 (5). 揭竿为旗【解析】【分析】【详解】

3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弘毅、倦极、竿。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

33、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

34、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

35、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

36、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37、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

38、之流的初源。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是以一缕炊烟为线索,生动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品质。B. 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C. 作者多次写母亲“讪然”,既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无奈,以及对儿女们牵挂与责怪的矛盾心理,更突出了母爱的厚重无私。D. 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E. 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

39、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19. 文章写了哪些与“一缕炊烟”有关的人和事,请分条概括。20.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21. 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22. 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划线句子“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答案】18. CE 19. 母亲从炊烟中走出,等待丈夫和孩子回家吃饭。过去的艰苦生活以及母亲的劳作。日子过好后,母亲对儿女的思念。每次听到歌声,都勾起对母亲的思念。赞美炊烟,赞美母亲。 20. (1)内

40、容: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2)结构: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对2点即可)。 21.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歌唱”把“炊烟”拟人化。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 22. 本句是对母亲动作(细节)描写。“慢腾腾”并非母亲天性动作缓慢,“似乎品尝”、“难以下咽”也是母亲并非挑吃,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给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

41、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人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C“与责怪的的矛盾心理”错误,文中并无此意,文中写母亲“讪然”是表现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以及对儿女们牵挂的心理;E“两个实景首尾呼应”错误,开头说“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结尾说“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这些都是虚景,所以应是“两个虚景首尾呼应”。故选CE。【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文章写了哪些与一缕炊烟有关的人和事,请分条概括”。首先到文中筛选出与“一缕炊烟”相关的人和事,然后分条概括。如一、二、三段“我仿佛看

42、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这是说母亲从炊烟中走出,等待丈夫和孩子回家吃饭。如四、五、六、七、八、九段“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这是写过去的艰苦生活以及母亲的劳作。如十三段“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

43、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这是说日子过好之后母亲思念儿女。如十五段“又见炊烟升起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这是写听到歌声勾起对母亲的思念。如十五段“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这是表达对炊烟的赞美,对母亲的赞美。【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段的作用。首先分析内

44、容上作用,一般是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我仿佛看到”通过虚写展现母亲在农村的操劳,以及对亲人的守望盼归的画面。然后分析这一内容与标题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文中的标题是“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而开头说“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呼应了标题;从下文来看,下文写母亲与炊烟相关的事情,开篇描绘母亲的画面引出下文的内容;文章主要是表达对母亲的爱,第一段的画面描绘可以说是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21题详解】本题考

45、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看划线句子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使用的手法,最后体会效果。“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结合语境可知,这是“我和妹妹”放学回家的时候最想看到的情形;“就像”是比喻词,“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是本体,“抒情的花朵”是喻体,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歌唱”的主语是“炊烟”,这是拟人的修辞;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像开放的花朵,在歌唱,可以看出“我和妹妹”看到这炊烟时心情的欢快和激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第段划线句子“捧

46、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而且指出是对母亲的描写,可见应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捧”“举箸援筷”等是动作描写,而“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难以下咽”是对母亲动作的细致刻画,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结合上文“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和下文“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可知,当时的生活极其困难,可见母亲动作之慢,并非不想吃,“难以下咽”也并非食物难吃,而是因为当时生活困难,食物难得,想要给儿女多吃一点,所以母亲的动作之中表现出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当时困难的生活给母亲

47、带来的忧伤。五、(6分)23. 分析下面文字,指出其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某位酒厂老板对自己厂出的酒赞不绝口,因为每一百位消费者中只有三位投诉该酒有质量问题。他说:“这就是说,有97%的消费者对我厂的产品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我厂的酒是多么好。建议你们也经常买我们厂的酒喝。”【答案】(1)错误:数据与结论不相干。犯了轻率归纳,理由不充分的逻辑错误。(2)理由:这位厂长把统计数据用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结论上。很显然,只有3%的消费者投诉,并不能说明未投诉的消费者就对其产品非常满意,有些人也许嫌麻烦,有些人也许认为不值得投诉,只是再也不打算买该厂的酒罢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的能

48、力。这道题要求学生找出逻辑错误,要求学生有一定逻辑思维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指出逻辑错误,再说明理由。产品97%的投诉率和产品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每一百位只有三个人投诉,其他九十七人只是没有投诉而已,没有投诉的消费者可能对该产品的质量也不满意,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对产品满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投诉。所以,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该产品质量好。由数据简单得出结论,归纳轻率,理由不充分。六、(50分)24.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个伟大的民族,总会把关爱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伟大的政党,总会散开热情的怀抱迎接青年。这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

49、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在代表团组、会内会外,得到广泛认同,引发热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感动,十九大报告中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让广大青年深受触动。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力量、最富有生命力的青年,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重任。于青年而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这次大会鼓舞着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历史使命、坚持不懈奋斗。请结合你对以上文字内容的思考,联系社会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不得抄袭、套作;(4)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时代呼唤青年 使命成就担

50、当百年前,一群青涩的学生踏在城市的街道上,为反帝反封摇旗呐喊,声震云霄;百年后,一群朴素的学生以纪念百年的方式,为传递五四精神立下誓言与担当。时代呼唤青年,呼唤青年以己的力量,传递使命勇于担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主席对青年的希望传承至今,仍在回响。在战火纷纭的年代,无数青年怀着对国家尽忠的一腔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校长梅贻琦为人才与学术的保留与保护,将大学内迁;学者梁思成力阻美军,破坏敌军城市建筑;作曲家冼星海作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同胞站起反抗再看今朝,维和军人申亮亮壮烈牺牲,无愧国家的寄托与自己的愿望;女飞行员余旭将生命书写在蓝天之上,展现了女军人的风采与担当;

51、机长刘传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凭借熟练的技艺保障了飞机乘客的安全。当今时代呼唤青年一展风采,希望青年也如毛主席设想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书写华章。“青年者,国之干,民之魂也。”青年需要担当时代赋予使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鲁迅先生所叙述的刘和珍一般,无所谓性别与年龄,甚至无畏生死考验,为时代发出怒吼。“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工业化将我们切割成一个个原子,高速旋转在时代大潮之下,而人性温情与互联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却让吾国斯民遥相守望。君不见嫦娥四号月背登陆凝聚了多少青年的欢笑与泪水;君不见最美地月合影背后是青年勇

52、担责任的坚实脊梁。我们需要担当,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但不可否认,当下依然有少数人不看好当下青年,戏称他们“佛系”,批评他们“可以都行没关系”的生活态度。在我看来,他们拥有热血与激情,就连养只青蛙也是在天天脑补旅行大戏。他们与时光与时代一同燃烧,即便最后化为尘土,也可笑称让昙花开出了一种结果。“慷慨有神州陆沉之志,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时代需要青年,青年的参与为时代注入了新生血液,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青年需要勇于担当,创造美好未来,因为未来可期,因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青年,无所畏;有梦,方可追。这个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的担当,而青年也定会肩负重任,担当使命,不辜负这个崭新而伟

53、大的时代。【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材料以“青年”为话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表达对青年一代的关爱。“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让我们看到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看到国家对青年一代的重视。那么,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时代发展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历史使命、坚持不懈奋斗”给了我们准确的回答。写作的关键词是“青年”“使命”“责任”“担当”“奋斗”。材料要求站在新世纪青年的角度思考人生和未来,我们如何

54、做人、如何成长、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时代进程中发挥作用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可以从苦难锻造青年性格,从时代的巨变、家国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从砥砺前行、赓续奋斗传统等多个角度来写,要结合时代发展、实现中国梦来写。【立意】1.让青春在砥砺奋斗中拔节生长;2.肩负使命,赓续奋斗传统;3.不负青春,砥砺前行;4.新青年要勇于担当。【素材】(1)让奋斗成为最亮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的启示催人奋进: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拥

55、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唯有保持拼搏奋斗的精气神,赓续永久奋斗的好传统,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才能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2)让本领成为飞翔的翅膀。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回望历史,在五四运动的历史风云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他们以赤子之心筑起的奋斗丰碑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进入新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青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更加需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

56、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3)陈独秀在1915年为新青年所写的发刊词中对青年作出赞美之词:“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当代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4)“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

57、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5)以青春之我“

58、出征”,书写家国情怀。当中央吹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抗疫的号角,无数青年一呼百应,褪去稚嫩,战“疫”攻坚。根据中央指导组的数据,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当中,90后、00后人数达到12000人左右,差不多接近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他们逆向而行,冲向疫区病房,与死神搏击;他们勇毅笃行,穿梭在乡间街头巡查宣传,坚守在社区卡口摸排劝阻。他们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用奉献与责任绘就家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挺身而出,这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模样。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追梦,青春才能无悔。在抗疫这场大考中,青年一代奉献与担当,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