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838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 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 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详解】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气体交换,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气和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进行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所以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

2、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C正确。故选C。【点睛】2. 稳态是生命系统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判断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人吃进酸辣粉或碱性饼干,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B.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C.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 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3、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由于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人吃进酸性或碱性食物不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pH能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在生病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也可能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C、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O2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3. 下列对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

4、输及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叶和成熟的种子B. 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C. 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D. 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详

5、解】A、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A错误;B、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错误;C、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是主动运输的方式,消耗能量,C正确;D、单侧光会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并不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D错误。故选C。4. 下图为一组有关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A. 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 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C. 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 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

6、、乙两图中的胚芽鞘均切去尖端,因此在单侧光下不会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也不能证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是由尖端产生的。甲乙两组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详解】A、图中甲、乙两组都有光照、无尖端,因此不能证明光照对生长素分布有无影响,A错误;B、图中的胚芽鞘切去了尖端,生长素来自琼脂块,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来自胚芽鞘尖端,B正确;C、对照甲、乙两组实验现象,该对照实验可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D、图中的胚芽鞘均切去了尖端,因而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D正确。故选A。【点睛】5. 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参与种子萌发的调控。某课题组首先证实,GA处理大麦种子能引

7、起-淀粉酶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量增加,他们又进一步用GA、ABA对大麦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大麦种子-淀粉酶合成量,结果如表(“+”表示有,“-”表示无,其中“+”的数量表示-淀粉酶合成量的多少)。分组处理对照组加GA加ABA加GA和ABA-淀粉酶合成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GA在翻译水平上诱导-淀粉酶的合成B. ABA能促进大麦种子淀粉的水解C. GA与ABA在-淀粉酶合成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 能合成ABA的大麦种子易穗上发芽【答案】C【解析】【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2)赤霉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8、(3)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4)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详解】A、由题可知,“GA处理大麦种子能引起-淀粉酶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量增加”,GA在转录水平诱导-淀粉酶的合成;A错误;B、-淀粉酶促进淀粉的水解,当-淀粉酶减少,淀粉的水解受到抑制,B错误;C、GA促进-淀粉酶的合成,ABA抑制-淀粉酶,C正确;D、因为ABA抑制-淀粉酶的合成,因此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能合成ABA的大麦种子穗上发芽现象减弱,D错误。故选C。6.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 生

9、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C.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 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故选C。7. 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混养时,其食物的分

10、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种群B. 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D. 图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率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分层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11、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差异、人与动物的相互影响等引起的,在水平上往往呈现镶嵌分布。2、种群:一定区域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种群。3、群落: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的种群构成群落。【详解】A、种群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的全部个体组成成了四个种群,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分布不同水层,存在竞争关系,但是没有捕食关系,所以彼此间没有有机物的传递,没有能量的传递,C错误;D、图中的生物只包含了一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

12、,群落包含了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D错误。故选B。8. 某同学完成了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为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1的中格内酵母菌的数量约计为20个B. 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C. 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D. 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答案】B【解析】【分析】血球计数板的使

13、用注意事项:1、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2、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2516格式)或4个中格(1625格式)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左边线上的。3、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笼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详解】A、计数过程中,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左边线上的(即压线个体计一半),所以图

14、1的中格内酵母菌的数量约计为20个,A正确; B、取样时为了计数准确,培养液要摇匀,计数过程中死菌、活菌全部进行计数,B错误;C、图2中de段种群在有限的空间中竞争剧烈,空间资源有限,营养物质消耗殆净,而且代谢产物积累导致培养瓶中pH改变,导致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这样可以使细胞单层分布不堆积,D正确。故选B。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

15、自足的C.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群落内部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3、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

16、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详解】A、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B、自然生态系统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人工生态系统如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农作物不断的输出,需要不断的补充矿质元素,故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B错误;C、信息传递还可以发生在无机

17、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C错误;D、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不一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错误。故选A。10.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对某湿地中4种占优势的水鸟的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物种数量/只觅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食物种类占比/%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砂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252500青脚鹬1517292843003

18、33333033301A. 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属于竞争关系B. 其中觅食生境范围最宽的水鸟是青脚鹬C. 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完全相同D. 该湿地中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2、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

19、其他物种的关系等。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调进化的结果。【详解】A、从觅食角度分析此表,4种水鸟彼此之间的觅食生境和食物种类都有交叉,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既有事物上的竞争也有空间资源的竞争,A正确; B、青脚鹬在三种觅食生境中均有出现;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头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所以,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最宽,B正确;C、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C错误;D、由于长期自然

20、进化,该湿地中每种鸟类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11. 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 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物种多样性原理C. 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

21、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A错误;B、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重点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B错误;C、

22、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C错误;D、分析图示可知,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正确。故选D。12. 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 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B. 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造成的C. 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造成的D. 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

23、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详解】A、题中数据显示该生态系统中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但是据此不能判断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有可能是其他类型生态系统,A错误;B、表中数据显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其次是偷猎,B错误 C、表中数据显示,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造成的,比例高达60%,C正确;D、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有可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D错误。故选C。13.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请据下图回答

24、相关问题:(1)图中的结构A为_,结构B为_;若刺激结构B,则被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_的兴奋状态。(2)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两个神经元通过_结构传递兴奋。(3)医生给某踝关节受伤的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_(填“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答案】 (1). 树突 (2). 轴突 (3). 内正外负 (4). 突触 (5).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25、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分枝多,轴突长而分枝少。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

26、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1)图中的结构A、结构B均为神经元上的突起,A的突起位于细胞体上且多而短,所以判断为树突。B的突比较长,判断为轴突。若刺激结构B,则被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发,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膜电位由原来內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3)根据题意可知,麻醉药注射在踝关节处,踝关节暂时失去知觉,但运动不受影响。还能运动说明引起运动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不受麻醉药影响;没有痛觉,说明受伤后产生的伤痛刺激所产生的的兴奋不能到达大脑皮层,由于药物注射在踝关节处,所以药物可能作用

27、于换关节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阻断了兴奋向大脑皮层的传导。【点睛】易错点:1、兴奋传递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2、反射活动的分析。14. 根据“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其中表示_;表示_。(2)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代谢速率的,下图为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分泌_激素,细胞乙分泌_激素。此外,血糖的平衡还受到_的调节。【答案】 (1). 消化、吸收 (2). 肝糖原 (3). 胰岛素 (4). 胰高血糖素 (5). 神经系统【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注意:

28、血糖可以合成肌糖原,但是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2、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激素分泌部位生理功能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但主要在应急状态下。【详解】(1)血液中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正常情况下,食物中含有许多的二糖、多糖,都需要消化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糖原是储能物质,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但是在血糖降低的情况下,只有肝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2)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器官

29、可以分泌两种调节血糖的物质,所以该器官为胰腺。甲细胞分泌的激素具有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类物质并且使血糖恢复的作用,说明甲分泌的激素可以降血糖,所以甲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胰岛素。乙分泌的激素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说明乙分泌的激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所以乙为胰岛A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解过程中,血糖升高还会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某区域作出分析,并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以作用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血糖为神经体液调节方式。【点睛】重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15. 人体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其中特异性免疫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30、作用。下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免疫调节问题:(1)图甲表示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_免疫过程,细胞、细胞和细胞中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_。(2)如果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则患者体内受损伤严重的是_细胞,患者自身的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会受到影响。(3)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可使机体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源于_。(4)被病原体(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称为靶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当_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

31、胞,靶细胞裂解后,可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答案】 (1). 体液 (2). 细胞、细胞 (3). 辅助性T细胞 (4).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 记忆B细胞 (6). 细胞毒性T细胞【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是辅助性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是B细胞,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是浆细胞。分析乙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的浓度,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详解】(1)图甲中浆细胞分泌抗体,通过抗体作用于抗原发挥免疫作

32、用,所以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可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是B细胞,接受抗原直接刺激和接受辅助性T细胞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没有识别功能。所以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细胞和细胞。(2)HIV会攻击人体中的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参与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患者吱声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受到影响。(3)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所以浆细胞主要来源于记忆B细胞。(4)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成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33、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释放抗原,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免疫的类型及各细胞或过程的含义;掌握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答。16. 回答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表示_。(2)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大”或“偏小”)。(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

34、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2)三类植物在bf段增长方式近似于_型曲线。(3)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答案】 (1). 年龄组成 (2). 样方法 (3). 偏大 (4). 生物防治 (5). 次生演替 (6). S (7). 复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年龄组成,表示标记重捕法,表示样方法。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

35、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首先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表示年龄组成,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种群密度大小的方法采用样方法。(2)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运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1)bd段,从各种植物

36、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2)三类植物在bf段的生物量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趋向平衡,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S”型曲线。(3)与cd段相比,ef段的植物种类多,分层现象较明显,因此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识记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17. 下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成分(D为分解者),表中数据表示一年中流经AD的能量。请分析回答:生物成分ABCD能量(J/

37、m2)251085010710610628106(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是通过A_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J/m2,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_作用散失。(2)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成分是_(填字母)。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3)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答案】 (1). 生产者 (2). 25108 (3). 呼吸 (4). B (5). 20% (6).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主

38、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2)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2、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详解】(1)太阳的光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

39、物的物质和能量引入到生物群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题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其中D为分解者,则A、B、C为生产者或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A的能量最多说明A是生产者,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5108KJ。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能量最终会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题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其中D为分解者,则A、B、C为生产者或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A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B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5.0107)(2.5108)=20%。【点睛】本题较为基础,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