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7.50KB ,
资源ID:648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2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doc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教学目标:1.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2.归纳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史实,把握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了解古代用人方式与选官制度的发展沿革。4.认识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政治制度。5.了解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学法指导:注意抓点、线、面。抓住重要制度这个“点”,以“点”连“线”,即各类制度的沿革变化;拓展知识“点”和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面”,要分析理解这些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

2、和历史影响;将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典章制度进行归纳、比较、串联;对一些较特殊的政治制度要理解其概念的内涵;要队不同的官职和及其权限进行归纳交接;要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热点联系思考,拓展思维。高考预测:1.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考查一些重要政治制度利弊得失的概括和总结。2.重视对古代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考查,从中总结出制度更新的特点和规律,以借鉴对当今机构改革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3.注意适当扩大视野,与近代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变迁相联系,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变迁观,要求关注时政热点,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问题。考题回放:(2005年上海历史卷29)明太祖与奏章据中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

3、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问题:(6分)(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参考答案:(1)中央;废承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殿阁大学士。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知识整合: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1、内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

4、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住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2、产生根源/两大基础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经济基础:封建

5、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因为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就得到了巩固3、发展演变战国形成、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渐趋衰弱。4、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6、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5、两对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6、构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军事制度、选官制度、法律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7、评价(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

7、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危害尤为严重。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地分析和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做出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二、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

8、步趋向公平、客观。1、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2、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期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因此而发展起来。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3、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4、科举制(1)历史沿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

9、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0、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2)评价实质: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积极作用: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消极作用:A.明清实行八股

11、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三、中央官制1、历史沿革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

12、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宋太祖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总揽中央行政权力。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世祖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健全了中央统治机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

13、察机构。另外,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下令以后不许再设丞相这一职务。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

14、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1901年按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1)相同点都对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中央行政制度;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2)不同点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与隋,盛行于唐。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国政混为一谈;后者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

15、强了皇权。(3)规律与技巧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反映出古代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发展趋势。四、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从秦始皇起,皇帝的特权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民共

16、主的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五、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沿革)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秦: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西汉:汉武帝设州(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不高,可监察诸侯以及地方高官,后刺史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东汉:加强监察制度。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明: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又增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百官与平民。六、军事制度1、历史沿革隋朝沿袭南北朝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隋文帝

17、时把军人户籍编人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得不到土地,府兵制难以维持,加上军队中士兵的逃亡和府兵社会地位的下降,到唐玄宗时,府兵制度崩攒。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形成军阀割据势力。北宋有禁军与地方军之分。禁军是国家的正规军,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人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所有禁军要定期换防,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

18、将专权。为集中军权,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指挥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明太祖仿照宋朝的枢密院制度,将大都督府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帅军队作战。2、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比较府兵制与募兵制都是重要的兵制。从南北朝到唐朝后期,我国主要实行府兵制;唐玄宗起募兵制是我国的主要兵制。两者的主要区别:一是士兵职业的性质。府兵制下的士兵是与农业紧密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平时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受军事训练,轮番宿卫京师,战时应征作战并自

19、备武器、粮食等,军费由农民负担。战事结束,解甲归田。募兵制下的士兵应国家招募当兵,当兵是他们的一种职业,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他们由国家供给衣食,免征赋役。二是兵将关系。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募兵制下,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此极有关系。七、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1、知识整合(1)、藩汉分治制度(辽)在契丹族、汉族地区实行不同的官制和方式管理,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2)、猛安谋克制(金)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3)、八旗制度(建州女真)明朝后期,建州女

20、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2、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的比较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都是女真人兵农合一韵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都对各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猛安谋克制由金朝皇帝阿骨打所创立。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八旗制度由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所创。八旗是清代军事力量的核心。八、地方行政制度1、历史沿革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

21、瓦解。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郡县制: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附益之法”,“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猛安谋克制:金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出

22、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它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蕃汉分治制度: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制度,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利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蕃汉分治制度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行省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瑚,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今台湾)。僧官制度:

23、明朝实行僧官制度,对西藏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实际上是最高的僧官。金瓶掣签制度:清朝确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了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土司制度:明清时期,我国对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政策。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土司首领必须忠于朝廷,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改土归流”:明初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清朝在平定“三

24、藩之乱”后,大规模地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制度随之逐渐消亡。2、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相同点: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

25、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作用与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九、法律制度(历史沿革)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了“以法为本”和“法不阿贵”的治国思想。这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依据,实行法治。秦始皇参照六国法令,制定

26、并颁行秦律。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成熟、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代表。明太祖时制定了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主张按其罪行轻重量刑。板书设计:分封制:奴隶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制度(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法律制度 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 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 天 星版权天星om权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esoon天星om权天星om权T 天 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 星11 本卷第 页(共11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