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钟山晚步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晚步西园范成大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1.“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注:潇湘画: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图。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两条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
2、流,世称潇湘。1.这首元曲共有三处明显用典:“挂绝壁松枯倒倚”一句化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落残霞孤鹜齐飞”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载我在潇湘画里”一句中,“潇湘画”指宋代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是著名的一组平远山水画。2.全曲虽仅有45字,其所蕴含的“景”与“意”却是十分丰富的。请结合本曲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形象,深刻地抒写了词人思乡怀人、异乡漂泊以及之情。2.上片“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笔墨平淡,却极有表现力,连一向鄙视柳永的苏轼也称赞“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请简要赏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双调】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艹频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1.这首元曲抒发了哪两种情感?请加以分析。2.“点秋江白鹭沙鸥”意味醇厚,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初冬夜饮杜牧
4、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1.该诗结尾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唐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看叶南宋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字晦叔,三人相继去世
5、。深分:深厚的情分。白居易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看到诗后,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1.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2.故人离世,刘禹锡想到了“芳林新叶催陈叶”;百花凋零,罗与之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你从这些诗句中分别感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1.这首诗颔联“寒衣针线密”一个“密”巧妙化用了唐代诗人孟郊中的诗句“,”。2.张维屏曾评价蒋士
6、铨的诗“言情而出以蕴藉,故无粗率之辞;用事而巧于剪裁,故无堆垛之迹”。岁暮到家这首诗也体现出“巧于剪裁”的特点,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1.该诗就题材而言属于诗,用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孤傲清高。2.该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12题。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汤
7、式钱唐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感叹。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2题。夜泊钱塘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其中颈联的、二字最是精妙传神。2.赏析第二联的艺术表现手法。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沧浪静吟苏舜钦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二子逢时犹
8、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注:苏舜钦(1008-1048),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矼(gng):石桥。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醇醪(lo):清醇美酒。1.本诗颔联寓情于景,林中的蝉儿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野生的藤萝长进了破旧的窗里,在静谧甚至破败的景象中蕴含着作者的心境。2.本诗题为“沧浪静吟”,请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一个“静”字展开的。#
9、考点规范练十四古代诗歌鉴赏一、1.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2.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二、1.枯松倒挂倚绝壁落霞与孤鹜齐飞2.整首曲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清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诗情融于画意而又多于画幅。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展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传达出诗人悠闲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三、1.游子
10、功业无成的苦闷(或怀才不遇)2.首句以一个“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接着以关河、夕阳之冷落,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点染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情景交融。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可与唐诗媲美,在柳词中不多见。四、1.一是不与达官贵人为伍,二是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作者先借江景之美,“黄芦岸白艹频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点秋江白鹭沙鸥”,表达对渔民生活的向往之情;再直抒胸臆“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表达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之情。(情感、分析)2.“点秋江白鹭沙鸥”一是图画之美(色彩),以江之“青”和
11、天之“蓝”为底,衬托鹭之“白”;二是以静写动,“点”字,由形容词“点点”变为动词“点缀、飞翔”,由静变为动,显现生机,以示喜爱之情;三是意境之美,以无限的秋之天空、江之无际来衬托“点点”之小鸟,境界阔大,营造了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意境;四是以“白鹭、沙鸥”自况,抒发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神往。(任写两点)五、1.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对)。2.用典,首句用汲黯事自况,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表达了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寓情于景(比喻),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凭栏而立,那阶下积雪就像堆簇着洁白的梨花,茫茫夜雪加深了他的身世
12、茫茫之感。虚实结合,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流露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六、1.刘禹锡的诗叙述自己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感慨朋友离世零落无多,集子里祭文最多,哀伤无奈和孤独寂寞之中又隐隐流露出正确看待死亡的宽慰之情。诗人罗与之在百花凋零已无繁华可赏的时节,携杖独行池塘边,欣赏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叶影,表现出累举不第、人生已入老境的归隐后的诗人顽强而淡泊的生活态度。2.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客观规律,老一辈必然要让位给后继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尊重逝者,善待生者,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
13、不是绝然对立的,新旧之间相互包容,彼此渗透,辩证统一。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转瞬即逝;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平淡方能永恒。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春天过后依然有令人陶醉的景色。绿叶甘当底色,甘作陪衬;人要不慕繁华、自甘淡泊。七、1.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2.诗的前四句,分别以出句写“母”,以对句写“子”,好像两组母与子交错组合的四个镜头,形成相互映衬的场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的后四句,前两句写母爱,后两句写子情。构思巧妙,剪裁得当,细腻传神地叙写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的真挚醇浓的亲情,表现了家庭的慈爱和顺。八、1.咏物托物言志2.对仗工整,“声拂”对“影侵”,“生雅趣”对“助清欢”
14、;拟人手法,用“拂”“侵”两字将“声”“影”人格化,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动静结合,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将静态的影子写活,写出竹影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竹子好像要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九、1.萧条冷落昔盛今衰2.对比:“钱唐”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接着依次化用。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
15、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十、1.羁旅(漂泊)或思乡迸入2.第二联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描写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作者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情感。十一、1.孤独、落寞2.首联叙事抒情,诗人独自闲步沧浪,环境安静,心情平静,“静”得举世无二。颔联化静为动,以动写静。那小山上树林里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那野生的藤蔓,绿油油的,曲屈盘绕,偷偷地伸进了破旧的窗子里。这种“动”,更渲染了小花园中的静。后两联用典抒情,古代正直而有骨气的人都难逃不幸,自己却可以幸运地饱食终日,高卧无忧,以美酒消遣。这是自嘲,表面上说自己生活平静自适,实则内心充满牢骚和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