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84.50KB ,
资源ID:6481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1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三皇五帝时代,“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产生。2.战国时期的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3.老子的“无为”就是指不作为。 ()提示: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提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

2、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5.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爱人”没有本质区别。()提示:墨子的“兼爱”,是爱所有的人,是无差别的爱,孔子的“爱人”是有差别的爱,其区别反映了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及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解析】选D。这些成语都是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战争的反映。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

3、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得益于人口、土地的增加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3.(2021北京高一检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A.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 D.奖励军功【解析】选D。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损害了秦国守旧贵族的利益,故遭到他们极力反对,故D正确;A、B、C与守旧贵族的

4、利益联系不大,排除。题组二孔子和老子4.(2021大连高一检测)“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入,主要是说明了孔子()A.“为政以德”的主张B.“有教无类”的思想C.“克己复礼”的要求D.“以德服人”的理念【解析】选A。“苛政猛于虎”表明孔子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故A正确;“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等级观念的体现,“以德服人”属于孔子的伦理道德修养理念,B、C、D未体现材料主旨,排除。5.某同学为了方便记忆,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这位思想家是()A

5、.孔子B.孟子C.韩非D.老子【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矛盾”和“无为”。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故选D。题组三百家争鸣6.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仁与义”。该学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留意于仁义”“仁与义”。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这两位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题干中“仁义”“仁与义”相符,故选A。7.(2021德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

6、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分别是()A.墨家、儒家B.墨家、法家C.儒家、道家D.儒家、法家【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分别是墨家、法家。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而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统治阶级利益,B正确。三、非选择题(共11分)题组四综合主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材料二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95年间

7、,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 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55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为89年。材料三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而人口则更大幅度地增加。(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2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3)还有哪些史实既是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也是构成这个时代特征的重要内容?(5分)【解析】第(1)题,要依据材料中的考古发现进行合理推测。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从政治、

8、经济、人口等角度归纳时代特征。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各家思想中与时代特征相关的内容即可。答案:(1)手工业水平较高,农业生产使用牛耕。(2)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大发展)。(3)“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仁”“礼”;法家提倡法治、实行君主集权制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等。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2021北京高一检测)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民族交融B.学术下移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解析

9、】选C。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周郑交恶,体现了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学术下移、诸侯争霸,排除A、B、D。2.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解析】选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反映了当时由分裂到统一趋势逐渐增强,故B正确;当时中国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政治已经崩溃,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当时宗法体系受到冲击,故D错误。3.(2021北京高一检测

10、)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说明春秋时期()A.各诸侯国臣服于夏的统治 B.各民族都推崇华夏文明C.该时期少数民族势力增强D.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解析】选D。春秋左传正义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说明春秋时期形成华夏认同观念,故D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各民族”,排除B。4.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解析】选C。

11、从材料“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中可以看出,从“蛮夷”到“逐渐与华夏各部交融”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交融,故C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贵族政治的瓦解,故A、B排除;材料内容与变法无关,故D排除。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图中应填入()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 B. C. D.【解析】选D。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经济原因,是社会转型政治方面的原因,与这一时期的史实不符,因此选择D。6.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

12、反映出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扩大B.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C.铁农具已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解析】选B。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耕作工具从骨制工具到石器工具,再到铁制工具,反映出农业耕作技术不断改进,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具的演变,并没有体现铁制农具使用的范围扩大,也不能说明铁制农具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充分说明传统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故排除A、C、D。7.(2021泰安高一检测)史书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A.发展农业B.奖励军功C.中央集权D.取信于民【解析】选A。“僇力本业,耕织致

13、粟帛多者复其身”体现的是重农的思想,故A正确;B、C、D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8.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的“阡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的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材料表明商鞅变法破除了井田的“阡陌封疆”,允许土地的私有和买卖,这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正式肯定,A正确。商鞅的措施伤害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错误;商鞅的措施促进了井田制的崩溃,C错误;商鞅的措施推动了土地的私有化,D错误。9.(2021北京高一检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14、形成的原因有()“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 B.C. D.【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孔子首创私学,“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正确;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正确,故选D;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错误,排除A、B、C。【拓展延伸】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大变革,所以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0.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15、,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解析】选A。从材料“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故选A。11.(2021全国甲卷T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解析】选A。据材料“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

16、礼”可知,老子主张在道德仁义缺失的情况下,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知,孔子主张学习西周礼乐规范,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老子与孔子针对社会变革提倡礼乐规范,反思西周礼乐文化,故A正确;依所学可知,老子与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依所学可知,西周时期推行礼乐制度,故C错误;依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故D错误。12.(2021潍坊高一检测)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A.君主专制

17、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解析】选D。根据材料,孟子主张天下统一,墨子认为天下百姓与天子相同,只有在统一后才会处于相同的国家内,韩非主张中央集权,也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D;君主专制是法家主张,排除A;实行仁政是儒家思想主张,题干未体现,排除B;以德治国是孔子主张,排除C。【拓展延伸】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方法上,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3)在战争问题上,墨家反对战争,主张和平;而兵家则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13.(2021年

18、辽宁适应性测试)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指出:“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们认为()A.墨子认为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B.墨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C.墨子的思想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D.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解析】选D。孔子和墨子都遵循尧舜的道,而且墨子曾经学习孔子的理论,这些都说明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D;材料中没有墨子对儒家思想的评价,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墨子与儒家学说的共通和分歧之处,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造成的冲击,排除B;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不

19、是完全背离,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1)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12分)(2)在探究活动中,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理解上述观点?(12分

20、)【解析】对于春秋战国历史要能够全面客观认识。列国纷争、战乱不断,这仅仅是其中的表面现象,在其背后则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整个社会孕育着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诸种积极因素,所以说,战乱与灾难是暂时的,进步与发展是主流。对此,在回答中应充分注意。答案:(1)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原因:社会面临激烈的变革。经济:铁器牛耕广泛使用,农业经济提高到新水平,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政治:阶级关系变动激烈;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阶层活跃,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2

2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正如乙组所得出的结论“进步与发展”,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就像甲组所看到的,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战乱与灾难是这一时期的表象,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实质特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3分)(2021潍坊高一检测)(学术情境)“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A.社会动荡不安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

22、郡县制已确立 D.蕴含着统一的因素【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在夷狄的冲击下,华夏各政治势力走向联合,使得中国的雏形出现,意味着春秋时期已经蕴含了统一的因素,D正确;A是春秋时期的社会表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是诸夏的联合,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2.(12分)(开放式命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仁礼和合”作为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以仁为基础,以礼为辅助,仁内礼外,始终贯穿于孔子以“修己安人”为合理内核的内圣外王之道。以“为仁由己”“克己复礼”的内圣修身之道为起点,承接“孝悌为本”“事之以礼”的齐家之法,最终达至“道德齐礼”“博施济众”的

23、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之境,是孔子“仁礼和合”思想在“内圣外王”之道的逐步深化,展现出孔子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情怀。摘编自盛杏雨孔子以“仁礼和合”为核心的内圣外王之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仁和礼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根据“展现出孔子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情怀”,可提出论题:以人为本、关注现实是儒家仁礼思想的理论基础。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对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培养;孟子提出“仁政”;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说明“仁礼”思想既强调自

24、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又面对现实世界。答案:示例:论题:以人为本、关注现实是儒家仁礼思想的理论基础。阐述: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强调对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培养;孟子在“仁”的基础之上,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施仁政、行王道,减轻百姓的负担,以此来维护其统治。“礼”则突出对外部社会的关注和要求,尤以道德教化、礼制约束为重。在孔子看来,“礼”是立国之本,“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由此可见,儒家在提出“仁礼”思想的过程中,既实现了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又建立了面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史学价值。(“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卷标准答案)微点拨(1)素养考查:体现史料实证。(2)关键信息:春秋时代“尊王”“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等信息说明华夏各政治势力走向联合,即统一的趋势出现。微点拨(1)阐述类观点题的特点:阐述的意思就是叙述和分析。(2)解题步骤:准确审题确定论题论证阐述总结提升。(3)注意事项:“阐述”时要有一定眼界,不能眼光狭窄;“总结”时不能简单重复论点,要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等,应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