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别康桥导学案组稿人:马聪聪 董佩佩 陈诗琪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徐志摩及其其他作品,品味语言特色,并了解“新月派”的三美。2、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徐志摩所要表达的情感,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感情。3、能力目标: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习通过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一、字音字形1.河畔( ) 青荇( ) 长篙 ( ) 漫溯( ) 斑斓( )笙箫( ) 满载( ) 登载( ) 悄悄( ) 悄然( )长篙 ( ) 蒿草( ) 稿草( ) 笙xio ( ) Xio( )瑟 Xio( )洒 斑ln ( ) l
2、n ( )言 波ln (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文学知识 现代诗歌具有的“三
3、美”分别指: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
4、梦;溯,歌;箫,桥;来,彩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 建筑美,是指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四、课堂探究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而意象或意象的组合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由客观物象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本文在意象
5、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_(2)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将“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_(3)第三节中,能将“招摇”改为“轻摇”吗?_(4)第五节中离别时可以奏笙箫等乐器相娱相送,但诗中为和写“但我不能放歌”而是用“悄悄”代替“离别的笙箫”?_四、类文阅读题-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_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_ 的执著。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