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918.50KB ,
资源ID:64781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78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长清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长清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山东省长清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鲁教版,解析版)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5L CH4气体与5L NH3气体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4B常温常压下,11.2L 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大于1.5NA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N2和CO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相同的密度D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为11: 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相同的状况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CH4气体与NH3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原子个数之比为5:4,A项正确;常温常压下,11.2L O3不是0.5mol,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物质的量小于0.5m

2、ol,所以原子数小于1.5 NA,B错误;因为N2和CO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也相同,所以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因为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密度相同,C项正确;根据=m/V,质量一定,则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为11:7。考点:考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点评: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结论:同温、同压: ;同温、同压: ;同温、同体积: 。本题属于较简单题。2已知2H2(g)O2(g)=2H2O(l) H571.6 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的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3、B该反应H大于零C该反应H571.6 kJ/mol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错误;B、互为可逆的两个反应的废液是相反数的关系,所以水分解的反应热是大于0的,正确;C、该反应H+571.6 kJ/mol,错误;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时的热效应,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3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二周期A族C氢化物比H2O稳定 D常见化合价只有-3、+2、+3、+

4、5价【答案】B【解析】NH3HNO3=HNO3 4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A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B明矾净水C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食盐它可以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所以可以杀菌,可作为防腐剂,食盐具有咸味是咸味剂,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选A。考点:盐类的水解5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A.KClO3溶液 B.液态HCl C.熔融NaCl D.KCl晶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酸钾是由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所以氯酸钾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则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

5、子,A错误;B、液态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B错误;C、熔融的NaCl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可以自由移动,所以熔融的Na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C正确;D、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氯化钾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物质的构成及电解质的电离。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D用FeCl3溶

6、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答案】B【解析】7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3d64s2 B1s22s22p63s23p64s1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 104s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ABCD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0、1、6、1,答案选C。考点:考查未成对电子数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

7、是明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然后结合电子排布式灵活运用即可。8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不能检验,错误;B、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检验,错误;C、在溶液中HCl与氯水中都含有H+、Cl-,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不能检验,错误;D、氯气具有氧化性,溶液中置换出碘单质,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时试纸变蓝,能够检验混有氯气,正确。考点: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反应C(

8、s) + 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B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CCH3COOH、Cu(OH)2、BaSO4、NH3都是常见的弱电解质D常温下就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该反应为熵增加的反应,即S0,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则该反应的H0,A正确;B、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饱和氨水溶液导电能力大于硫酸钡溶液导电能力,B错误;C、BaSO4是强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C错误;D、常

9、温下就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可能是吸热反应,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D错误。答案选A。考点:强弱电解质,反应热10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开始时,没有反应,反应速率为0,铝热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且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反应速率不断加快,故选项B正确。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11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约为184molL1和63molL1B各取5m

10、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645molL1C各取5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H2SO4)125%D各取10mL于两烧杯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即可得到较稀的硫酸溶液和氨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的浓度为1000*184*98%/98=184mol/L,氨水的浓度=1000*088*25%/17=129mol/L,错误,不选A;B、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硫酸的浓度大于一半,氨水浓度小于一半,正确,选B;C、与等体积的水混合,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一半,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一半,错误,不选C;D、硫酸稀释时需要将水中加入浓硫酸,错误,不选D。考点: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

11、的稀释【名师点睛】有关溶液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公式:1、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1V1=C2V2。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混=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4、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混合:m1a1%+m2a2%=(m1+m2)a%混 稀释:m1a1%=m2a2%12对于Zn(s)+H2SO4(l)=ZnSO4(l)+H2(g);H 0 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B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C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 定为11.2L【答案】

12、C【解析】A正确,由于H 0 ,即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锌在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当将其设计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C错,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为物质的量的量,与H的值成正比;D正确,根据总反应方程式,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 定为11.2L;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电离出的阳离子是H+的物质一定是酸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

13、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B、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B正确;C、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是H+的化合物是酸,C不正确;D、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但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过氧化钠、氧化铝等,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氧化物、酸的有关判断14v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克SO42-,取此溶液05vL,用水稀释至2v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A mol/L B mol/LC mol/L D

14、 mol/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g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g96g/mol=a/96mol,取出的05V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a/96mol05VL/VL=a/192mo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铁离子物质的量为:a/192mol2/3=a/288mol,稀释后溶液中铁离子浓度为:a/288mol2V=a/576Vmol/L,答案选A。考点:考查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15已知硒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A族元素,关于硒的性质判断肯定不正确的A硒的含氧化合物以Se2O3形式存在 B硒的含氢化合物以H2Se形式存在C硒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差 D硒的最高

15、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eO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Se是第四周期第VIA族元素,所以最高价为+6价,其他价态为+4、-2价,不存在+5价,所以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Se2O3,错误;B、Se的负价是-2价,所以氢化物的化学式是H2Se,正确;C、Se的非金属性比S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差,正确;D、Se的最高价为+6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eO4,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元素的性质判断16(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2

16、SO3(g),平衡时,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SO2(g)+O2(g)2SO3(g)的H 0(填 “”或“”“”或“=”)(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g)反应生成lmol 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图中E1、E2分别表示的意义是_、_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 (H的数值用含字母Q1、Q2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 ;(2)E1:正反应的活化能;E2:逆反应的活化能(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2N2(g)+3/2H2(g)=NH3(g)

17、 H= (Q1-Q2)kJ/mol【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升高温度,SO3的平衡含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2SO2(g)+O2(g)2SO3(g)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K2;温度为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未达到平衡时的SO3的浓度,所以反应正向进行。;(2)图示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g)反应生成lmol 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图中E1 表示的是正反应的活化能(或正反应发生需要的最低能量);E2表示的意义是E2:逆反应的活化能(或逆反应发生需要的最低能量)。根据图示可知每产生1mo

18、l NH3(g)放出能量是(Q2-Q1)kJ,因此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2N2(g)+3/2H2(g)=NH3(g) H= Q1-Q2)kJ/mol。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温度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的知识。17(16分)氮氧化合物是目前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NO在空气中存在如下反应:2NO(g) + O2(g) 2NO2(g) H(1)上述反应分两步完成,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其反应的焓变H2用含H、H1的式子来表示):2NO(g) N2O2(g) H10 _(2)在某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测得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19、曲线如下图所示,前5 秒内的O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_molL-1s-1,该条件下反应:2NO + O22NO2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_,平衡后某时刻,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建立新平衡状态后,测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原平衡状态,则:2NO(g) + O2(g) 2NO2(g) H_0(填“”);(3)2NO(g) + O2(g) 2NO2(g)的两步反应中,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较大,是一个快反应,会快速建立平衡状态,而反应是一个慢反应,则决定反应2NO(g) + O2(g) 2NO2(g)反应速率的是反应_(填”或“”)。对(2)中反应体系升高温度的过程中,发现2NO(g) + O2(g) 2

20、NO2(g)的反应速率变慢,结合该反应的两步反应过程分析可能的原因_(反应未使用催化剂)。(4)若(2)中反应体系,反应开始时使用催化剂,请在(2)的图中画出该反应体系反应进程可能的曲线。(5)电解法处理氮氧化合物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新思路,原理是将NOx在电解池中分解成无污染的N2和O2除去,如右图示,两电极间是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由传导O2-,电解池阴极反应为_。【答案】(1)N2O2(g) + O2(g) = 2NO2(g) H2=H-H1(2)0.001;100 H0(3);决定总反应速率是反应,温度升高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造成N2O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对于反应的影响

21、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N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变慢(4)(5)2NOx + 4xe- = N2 + 2xO2-【解析】试题分析:(1)可得2NO(g) + O2(g) 2NO2(g) H;所以,为N2O2(g) + O2(g) = 2NO2(g) H2=H-H1;(2)前5秒内的NO2浓度变化为0.01 molL-1,前5秒内O2的浓度变化为0.005 molL-1,前5秒内的O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0.005 molL-15s=0.001 molL-1s-1;=100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建立新平衡状态后,测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原平衡状态,说明升高温度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平衡逆

22、向移动,H0;(3)反应是一个慢反应,决定反应2NO(g) + O2(g) 2NO2(g)反应速率的是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是反应,温度升高后反应平衡向右移动,造成N2O2浓度减小,温度升高对于反应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N2O2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变慢;(4)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图像为;(5)两电极间是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自由传导O2-,根据该信息,可知O2-在阴极生成,电解池阴极反应为2NOx + 4xe- = N2 + 2xO2-。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8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

23、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铜单质生成。但某同学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铜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他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1)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用品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实验探究的目的:_。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实验所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_和_;金属钠、_和_。(2)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难溶物,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填化学式),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答案】(1)验证钠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铜生成 Cu(OH)

24、2可溶于盐酸而铜不溶 镊子 烧杯 CuSO4溶液 盐酸(或稀H2SO4)(2)CuO 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发生分解,Cu(OH)2CuO+H2O【解析】(1)根据该同学的设想可知其探究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钠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铜生成。由于Cu(OH)2是难溶性的碱,可与稀酸反应,而铜不与稀酸(盐酸或H2SO4)反应,故只需将所得沉淀加入稀盐酸(或稀H2SO4),看沉淀是否完全溶解即可。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步进行:一是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制备Cu(OH)2沉淀,所给必需品缺少镊子、烧杯和CuSO4溶液;二是将制得的Cu(OH)2溶于稀酸,缺少的试剂为稀H2SO4

25、或盐酸。(2)由于钠与水反应放热,会使生成的Cu(OH)2部分发生分解,Cu(OH)2CuO+H2O,故黑色物质为CuO。19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1)指出上图中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2)操作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只填一种)。(3)操作过程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 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

26、塞;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H 静置、分层。(a)过程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编号字母) ;(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c)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 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试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 。【答案】(1)过滤。(2)四氯化碳(或CCl4),也可以是苯/汽油/煤油。(3)(a)CBD

27、AHGEF;(b)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液体能顺利流出;(c)漏斗下口(四氯化碳)。(4)缺石棉网;温度计的位置应将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尾接管与锥形瓶之间不应有塞子。(只答出一点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将海带灼烧,然后将海带灰浸泡,采用过滤方法分离得到残渣,滤液中含有I-,向滤液中充入少量Cl2,发生反应2 I-+Cl2=I2+2Cl-,得到含有碘的水溶液,向碘水中加入萃取剂得到含碘有机溶液,最后采用蒸馏方法得到晶体碘单质,(1)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利用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萃取方法从碘水中获取碘,所以操作是过滤;(2)选取的萃取剂可以是苯

28、或四氯化碳,因为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故答案为: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剂和水不互溶、不反应,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3)(a)其实验步骤是检漏、加药品、振荡、放置、静置、打开玻璃塞、旋开活塞、倒出液体,所以其操作顺序是CBDAHGEF;(b)分液漏斗使用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流出;(c)上层上口倒出,下层下口流出;(4)缺石棉网;温度计的位置应将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应下进上出;尾接管与锥形瓶之间不应有塞子。考点: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

29、及物质分离提纯方法、萃取剂的选取标准相关知识。20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通过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1)下列仪器中,在灼烧固体样品时必须用到的是(填名称)。(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3)实验中确定加热至恒重的方法是: 。(4)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则测得的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案二】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已知:Ba2+OH-+HC

30、BaCO3+H2O)(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3)实验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4)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方案三】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D装置的作用是;分液漏斗中(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2)实验前称取17.9 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答案】【方案一】 (1)坩埚、泥三角(2)保证NaHCO3分解完全(3)两次称量固体的

31、质量差不超过0.1 g(4)偏小【方案二】 (1)玻璃棒(2)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一滴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沉淀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三】 (1)浓H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装置不能(2)29.6%(3)缺少一套将A、B内的CO2气体驱赶到C里的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方案一】 小苏打受热分解,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可以测定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给固体灼烧需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三

32、脚架、坩埚、泥三角、坩埚钳。(2)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证NaHCO3分解完全。(3)当两次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差不超过0.1 g时,说明已经加热至恒重。(4)加热过程中迸溅出晶体时,最后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小,求出的小苏打的质量增大,进而求出的苏打的质量减小。【方案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2)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有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不完全;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完全。(3)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复操作23次。(4)要判断沉淀是否洗干净就要分析如果

33、没有洗净,洗涤液中含有何种易于鉴别的离子,然后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实验,该题若没有洗干净,会含有OH-、Ba2+、HC、C离子,现象明显的是用S鉴别Ba2+。【方案三】 (1)A装置是将样品中的Na2CO3、NaHCO3完全转化为CO2,产生的CO2被C装置吸收,通过称量C装置吸收前后的质量差(即产生的CO2的质量),可以求出Na2CO3和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出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由于碱石灰既能吸收CO2又能吸收水蒸气,所以从A装置中出来的气体在进入C装置前,必须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C装置后面必须连接一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的装置。用盐酸代

34、替稀硫酸进行实验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会被C装置吸收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2)设样品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44 gmol-1(x+y)=8.8 g,106 gmol-1 x+84 gmol-1 y=17.9 g,解得:x=0.05 mol,y=0.15 mol。可求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9.6%。(3)由于A、B装置内的CO2气体无法完全进入C装置里,导致实验测得的结果有误差,应增加一套将A、B内的CO2气体驱赶到C里的装置(合理即可)。21取100mL 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后

35、得到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9.32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1)原混和溶液中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答案】(1)c(Na2CO3)=1mol/L,c(Na2SO4)=0.4 mol/L(2)V(CO2)= 2.24L【解析】试题分析:Na 2 C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后得到29.02g白色沉淀,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诶,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9.32g,说明碳酸钡已全部溶解,剩余的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并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1)n(Na

36、2SO4)=n(BaSO4)=9.32g/(233g/mol)=0.04mol;则c(Na2SO4)=0.04mol/0.1L=0.4mol/L;n(Na2CO3)= n(BaCO3) =(29.02g-9.32g)/(197g/mol)=0.1mol,则c(Na2CO3)=0.1mol/0.1L =1mol/L;(2)n(CO2)=n(BaCO3)=(29.02g-9.32g)/(197g/mol)=0.1mol,则V(CO2)=0.1mol22.4L/mol=2.24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22若四种溶液,分别含有: Al3+ Mg2+ Fe2+ Fe3+ 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遇

37、KSCN溶液呈红色的是 。(2)加铁粉溶液质量增重的是 。(3)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最终无沉淀的是 。(4)加入新制Cl2水溶液变黄色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1) (2) (3) (4) 2Fe2+ + Cl2 = 2Fe3+ 2Cl- 【解析】试题分析:(1)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显红色,选。(2)铁和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溶液的质量增加,选。(3)铝离子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而镁离子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亚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铁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选。(4)氯气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溶液显黄色,选;离子方程式为

38、: 2Fe2+ + Cl2 = 2Fe3+ 2Cl- 考点:金属离子的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3(12分)邻羟基桂皮酸是合成香精的重要原料,下为合成邻羟基桂皮酸的路线之一已知:试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II的结构简式为:_(2)化合物II化合物III的有机反应类型_(3)化合物III在银氨溶液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4)有机物X为化合物IV的同分异构体,且知有机物X有如下特点:是苯的对位取代物,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I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B化合物II能与NaHCO3溶液反应C1mol化合物IV完全燃烧消耗9.5mo

39、lO2D1mol化合物III能与3molH2反应(6)有机物R(C9H9ClO3)经过反应、再酸化也可制得化合物IV,则R在NaOH醇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2分)(1)(2)消去反应(3)(4)(5)AC(6)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分子式C7H6O2,与乙醛反应生成,化合物II-化合物III的变化是羟基转变为碳碳双键,发生消去反应。(2)化合物III含有醛基,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方程式为:(3)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方程式为:(4)是苯的对位取代物,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含有羧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所以该物质的结

40、构式为、(5)A、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I能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所以遇到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正确。B、含有羧基反应的有机物II能和碳酸氢钠反应,化合物不含羧基,所以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错误;C、化合物IV的分子式为C9H8O3,1摩尔化合物弯曲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9.5摩尔,正确。D、1摩尔苯环需要3摩尔氢气,1摩尔碳碳双键需要1摩尔氢气,1摩尔醛基需要1摩尔氢气,所以1摩尔化合物III能与5摩尔氢气反应,错误。所以选AC。(6)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方程式为:或24(15分)5-氯-2,3-二氢-1-茚酮是合成新农药茚虫威的重要中间体。已知:以化合物A

41、(分子式为C7H7Cl)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化合物F)工艺流程如下: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反应BC的类型为 。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且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EF的转化中,会产生一种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有机反应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答案】+ Cl2 + HCl 羰基 取代反应 或 (除第小题5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

42、15分)【解析】试题分析:结合“A的分子式(C7H7Cl),AB的反应条件(Cl2、光照),BC的反应条件(同已知信息一样),以及C的结构简式()”这些信息可推出A为,B为,AB属于取代反应(还有HCl生成)。反应BC的类型为也属于取代反应(同样还有HCl生成);根据F的结构简式()确定其含氧官能团为羰基。首先确定D的结构简式为,根据限定条件确定其同分异构体含有“”基团,另外苯环外还有3个碳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不饱和度,形成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形成非常对称的结构),据此可推出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或。根据E、F的结构简式,可推出EF转化的副产物为E()苯环上复杂取代基左侧邻位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采用正逆推导法:先逆向分析:(应用已知信息);然后再正向分析:;最后将二者结合便可写出完整的流程图。考点: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书写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官能团、反应的副产物、书写同分异构体、流程图等)。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